查看: 1593 | 回复: 6
|
沉重的扁担
|
村夫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07-08-22 16:48:47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沉重的扁担
近看电视连续剧《井冈山》,重现朱德的扁担,那是我们在小学课本就已经读到了的。扁担------农耕时代人们劳动、耕作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劳动工具。其淡出也就是近几年的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扁担的地位和作用远不如数年前那等重要了,所谓“肩挑手提”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问及下一代,他们甚至不知道何为扁担了。
然而,扁担于我,却如生活之重担,自孩提尚拿不动扁担时起,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扁担从我肩上稍稍退去,其间所产生的扁担情结非亲历而难以说清。少年时期,用我肩上的这根扁担挑过割下的野草柴禾,用以煮熬掺有野菜的稀粥;担过千米之外的井水,借以维持骨瘦如柴的生命;担过黄土地上的泥土,拓成土坯,支锅灶、盖厕所、搭猪圈,还有教室里用土坯砌成的课桌。稍长一点,我扛着这根扁担充工上堤,抬着沉重的柳筐,在数十米高的切岭间翻上爬下,颤巍巍的双腿必须借助手与膝盖的支撑,才能迈动脚步。最恨那种时候的太阳,怎么就定在那儿似的不动!最盼队长下令“打歇子”,哨声一响,撂下扁担和箩筐,把自己平放在湿漉漉的泥土上,闭上眼睛任凭辘辘饥肠咕咕作响,偶尔眯缝起好奇的眼睛,看蓝天之上飞鸟流云,曾经产生过多少少年的遐想与憧憬……沛史杭重点工程之一的瓦东干渠开挖成功,造福万民,就中也有本不该在那个年龄段也要去挥洒汗水的少年,我就是这为数不多少年中的一个。到了十六七岁,虽然瘦弱,肩上的扁担却越发沉重起来,担稻把、送公粮、挑麦肥……所用扁担由粗糙到光滑,肩膀磨烂过多少次已无从记取,到后来,茧子生、肩膀硬,少年的腰板却有些微躬。显然,非课堂坐姿不对所致,乃扁担重压的结果。16岁读高二,母亲因操劳过度突然病故,拖着病体的父亲悲痛之极,看着六个未成年的孩子,默然流泪。身为长子,回到家里顾不上悲伤,将水缸担满水,便折返学校,分别找到两同学在农具社、区公所工作的父亲,定做了树边皮制成的棺材。入棺时母亲的尸体已开始腐烂。永远都不会忘记,出殡那天,弟妹们伏在母亲灵柩上撕心裂肺的哭喊,万分悲痛中我的泪眼落在靠在门后的那根扁担上,就在那一刻,我清醒的意识到,母亲逝后,这根扁担将伴随我走更多的路,挑起更加沉重的生活担子!
母亲逝世后的一段岁月,凭着父亲战友亲朋的关系,每每是父亲写个字条,由我提个布袋或扛着扁担到处借粮,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近则几华里,远则数十里,刻骨铭心的那一次,我在散文《大伯》里曾有过较详细的记述。直到高中毕业当了民师,才有了微薄的固定收入,至此,除姐姐一人能自食其力外,全家生活的担子就全压在我这根“扁担”上了。为了这根“扁担”,第一次恢复高考,我以五分之差落榜,再未参加第二次;为了这根“扁担”,与相爱八年之久的恋人理智分手;为了这根“扁担’,曾到蔬菜队的菜地里拾捡剔除下来的菜叶;为了这根“扁担”,三十岁前,不知品牌衣衫如何穿着…….其时,已经是八十年代的后期。
值得庆幸的是这根扁担,一路挑了过来,获得了成就。挺过艰难岁月,姊妹六人全部培养成材,分别在科技、商业、行政、教育等行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如今,扁担只成为他们的童年记忆,其实际作用早已被私家车所取代,即或作为他们中间“贫困户”的我,也早已不与扁担谋面了。虽然如此,对于扁担特别是每忆及自己曾经使用过的扁担,心底总有一种难忘情怀,尽管它压在肩上的几乎全是深重的灾难,但在某些时候,仍能唤起一个少年憧憬和理想之梦。那两头弯卷的毛竹扁担,是用来担人之饮水的,千米之外的古井里汲取清凉的甘泉,扁担上肩,担起水桶,踏着小步,一煽一煽的在布满晶莹露珠的草径上行走,让晨风掠去脸颊的汗珠,再看放着浮板的水桶,纹波不惊,白云飘进与我共舞,在一种是真亦幻的感觉中,脚步已迈进家门;那两头微翘已经打了几道篾箍的桑树扁担,主要职责是远途重担,想那百十多斤的重担压在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肩上,其滋味哪能好受?好在已经习惯,挑起担子,哼吁哼吁的往前走,一俟这边的肩膀疼痛难忍,双手平肩两边托起,借助弹起弹落的惯性,顺着汗水的滑润,“哧溜”一下,扁担便移到了另一肩上,顿觉许多轻松,这轻松虽短暂,却难得!――重负下的轻松不仅在精神,更在于肉体的感觉!还有一根一米多长的小扁担,常用它担水浇园,两只木桶分挂两端,平臂张开刚好够得着,那边,池塘汲水,两手抓住水桶,弯腰顺势往水中一按,待挺起身时,满满两桶水已担在肩上,这边,来到菜墒,弯下腰来一手放倒一只水桶,白哗哗的水便流向畦沟,滋润菜苗…….
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以后,接触扁担的机会无多,可是,每到一处水利工地指挥或检查工作,都忍不住要夺下民工的扁担抬上几筐“大土”,不用看别的,单就看那托起扁担顺势上肩的姿势,民工们就知道,原来这个领导“抬大土”也是行家呢!如此行为,绝非身为领导者的故作姿态哗众取宠,也非对这种繁重体力劳动的体验好奇,与其说出自某种怀旧情结,毋宁说是一种解脱后的纪念,一种难忘经历的珍视,一种促使众多仍在扁担重压下的人们早日放下扁担的良知和责任……
“放在肩上挑或抬的工具,用竹子和木头制成,扁而长”,《现代汉语词典》对扁担如是注释。毕竟是工具书,是词典,其实,倘若将扁担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解读,远非词典里那几个字就能注释得了的。我想,一根扁担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所演绎出的悲欢故事又是何其生动何其多多!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一百个人肩上的那根扁担无疑也是一百个样子的!哈姆雷特是不朽的,在扁担已经淡出人们视线不再成为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的今天乃至将来,它――扁担,该不会就只能剩下词典里那两行苍白的方块字了吧?
2007年8月12日第一稿于痴儿斋
2007年8月16日凌晨第二稿于痴儿斋
|
红舞鞋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07-08-22 17:06
也许,对生活的感悟我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年轻的我,仅仅才打开生活这部长篇的第一页,但我深信真正的乐观,来自对苦难的超越.历经磨难的人,更懂得珍惜生命,更知道什么是宽容。
|
游客:0513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07-08-22 17:13
唉!农夫、村夫都是天生的累命,但愿我们以后都别再穿新鞋走老路啦!
|
群言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07-08-22 17:18
看罢思绪万千,想当年两句歌词与村夫共勉;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闹革命!
|
游客:0533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07-08-22 17:33
好一篇文章!犹如一缕带有泥土的清风,轻拂而过朴实醇厚!
|
寿州夫子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07-08-22 21:09
好文!问好楼主!!!!!
|
村夫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07-08-23 08:37
本欲写一些留存在记忆中的物件,诸如扁担、犁耙、石磙、石磨之类,首篇写扁担,就走了调.......
|
名城之名人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07-08-24 13:00
站起来!我们贫穷的人们!为了社会的长久安定,团结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