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老 革 命
寿州夫子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老 革 命 “老革命又来了。”刚下课,就有同学报告了讯息。 不错的,看到那身破旧的绿棉军衣,我们就知道老革命来了。 当然了,老革命是这五十出头的老人的绰号,但我们当时的确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听大家都顺口地叫着“老革命”,也就这么叫了。 老革命身上除了双大半新的布棉鞋不属于军需物资外,还有一样就是臂弯里挎着的竹篮了。竹篮里装着的是花生、葵花子之类的小吃食。当然,小吃食不是免费送给我们品尝的,要品尝嘛,葵花子五分钱一把,至于花生,我不喜欢吃,也就从没有关心过它的价格。 “老革命,给我们讲一段打仗的故事吧!”同学都说,老革命干过抗美援朝。因此我们除对他竹篮里的东西感兴趣外,好奇的还有装在他脑子里的打仗的故事。 “去去……不买东西就别在这捣乱!” “讲一段吧,就一段!” “去去去!” “屁,什么老革命。我爸爸说他在部队里是个烧锅的,没有打过仗呢。” “他打仗时,鬼子(美军)一开枪,他就吓得逃回来了呢。是个逃兵!” 从来没有听老革命说过他打仗的故事,我们就怀疑他是否真打过仗了。 以后,老革命仍见天穿着他的那些军衣来学校卖小吃食,我仍每天买老革命五分钱一把的葵花子,而我的同学还是常常央求老革命讲打仗的故事。 这是我上小学时候的事了。 “你就住在这?”我很吃惊。老革命的家竟是个低矮的小草庵棚。 “这又怎么啦。坐在门口晒会日头吧。” 我的确不愿意到草庵棚的里面坐。屋子已经很小了,再加上一张破床和一座灶台,剩余的空间就更少了。 对于这个老革命,我已经知道了别人还叫他“二老杨”。和我是本家。是个六十多岁的鳏夫。他自己原本有些田地,但现在已经无力耕作了,就给了自己的侄子耕种,每年从侄子那里领些口粮。平时花销靠政府的革命军人补贴和自己在学校里卖小吃食的所得。 “政府给了你那么多钱,干嘛不盖间好些的屋子住。”我听退伍的大伯说老革命的革命军人补贴比附近其他退伍军人都高出许多。 但老革命这次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要把党入了。入了党就能参加组织生活了。别看那些乡里书记官挺大的,在组织生活里,他有什么工作,生活问题,我们都敢当面提的,他也必须接受批评呢。”这是我考上中专后,老革命以本家身份给我的一条重要建议。这也是我认识老革命近二十年里听他说的最长的一句话。 我中专没有毕业,老革命就住到了乡里的敬老院里。这时的老革命眼睛也看不清东西了,已经不能再到学校里卖小吃食了。况且他的那间小草庵棚也已经被雨水淋塌了。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乡里来了一辆车,把他接到了乡敬老院。 进了敬老院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老革命了,至今我也没有听人说起过老革命打仗的故事……
游客:051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7-09-30 17:16 呵呵!朋友你说的是茶安西圩的二老杨吗?
游客:044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7-10-02 16:47 怎么回话呀!是不是没上网呀!
游客:031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7-10-04 15:17 呵呵,首先谢谢这位朋友的提读。 你说的那个“二老杨”我也认识,但文章中的人物绝对不是他。这里的“二老杨”准确地说应该是个混合体,是生活中的一些我认识的退伍军人的印象组合,当然也有我想象出来的我所希望的退伍军人的形象成份。 你认识西圩的那个“二老杨”说明我们俩是正宗的老乡了。 向老乡问好!!!!!
游客:042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7-10-04 16:21 呵呵!我就西圩的,我总感觉就象!朋友你哪的?
游客:06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7-10-04 18:27 俺也是西圩的。多少都有些那个的影子呢。
踏云仙者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7-10-06 16:10 呵呵!我就在那上的小学!
游客:101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7-10-06 22:17 哦,遇到了这么多的正宗老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