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寿淮对接,寿县发展的新曙光
游客:0813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听说淮南、六安即将在豆腐节上签定合作协议,希望尽快付诸实施,年前能看到一些实质性的举措。
芦荟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7-09-10 08:39 这是个好消息,但愿寿县能争取在这个合作协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县领导的努力可不能白费啊!!
游客:095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7-09-10 09:53 干好了,政治、经济双丰收! 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寿县人民!
游客:100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7-09-10 10:09 寿淮对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游客:101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7-09-10 10:19 天时:省委提出“两淮一蚌”经济圈、皖北经济区。 地利:淮南、寿县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最近处仅7公里。 人和:“橘生淮南”,风俗雷同,性格相近!加之双边愿望都很迫切。
大嘴恶狼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7-09-10 10:41 楼主可否说的详细点?具体签署哪方面的协议?旅游合作还是产业分工? 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吧?现在逐渐推行省直管县,不久的将来寿县一定要省直管,别被淮南吞并成一个区,那就郁闷了.
游客:045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7-09-10 16:58 不要奢谈对接,能把城市公交和电信问题(隔河算长途、漫游)解决就磕头谢谢啦!
游客:095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7-09-10 21:53 淮南自己都照不亮自己了,我们还去和它对接,岂不是自寻死路?
芦荟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7-09-11 08:40 不能尽看眼前,从长处着眼,淮南的发展潜力很大,寿县和淮南对接好处多多!寿县应从实际出发成立专门机构认真研究与淮南对接的各种可能和实施方案。
游客:072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7-09-11 19:23 这个“饼子”貌似画得不错,不知能否充饥?
涛声起处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7-09-12 09:59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看,对接总比默守陈规好。
游客:052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7-09-12 17:26 地利:淮南、寿县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最近处仅7公里。呵呵.最近处应该为0公里.
游客:021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7-09-21 14:14 寿县更应该与合肥对接!不应该融入什么所谓的“皖北经济区”。中国省会经济圈高峰论坛暨蓝皮书首发式9月12日上午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行,我国首部以“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命名的《合肥·六安·巢湖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讲话中指出,在省会经济圈建设中,合肥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合肥力争到2010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从而在构建省会经济圈中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在加快合肥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科教、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兄弟城市的发展,切实做到“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游客:030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7-09-21 15:03 没有人说寿县经济与淮南对接了就不能将寿县融入合肥--省会经济圈啦,二个方面不矛盾。这是一个问题(寿县的发展)二个方面(对接淮南、融入合肥-)。大家不要片面地看寿县对接淮南的问题。
chuweixian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7-09-22 09:10 淮南六安“两区一县”三方将加快“对接” 2007-09-17 08:26 文章来源:中国淮南 文章类型:摘编 内容分类:新闻 《谢家集区、八公山区与寿县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9月15日下午,《谢家集区、八公山区与寿县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淮南新锦江大酒店举行。 淮南市谢家集区、八公山区与六安市寿县历史相承、地域相接、联系密切,具有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今年以来,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淮淮北地区发展和淮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西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寿县进行了多次联系、座谈和会商,达成共同推进“两区一县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意向,并形成《谢家集区、八公山区与寿县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两区一县”三方将本着“一体化发展、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全方位推动”等五项原则开展广泛合作。力争通过3——5年的对接发展,把“两区一县”建成淮南市西部经济振兴区、三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会经济圈的后花园、皖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实现区域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构建“两区一县”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旅游对接,实现“旅游发展一体化”。三方把旅游作为合作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围绕共同打造大八公山旅游和八公山豆腐两大品牌,共布“山、水、城、庙、墓、馆”等旅游景点,共建八公山、寿县古城、卧龙山三个核心景区及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发豆制品、瓦埠湖水产、紫金石等系列特色产品,共同办好四顶山庙会、八公山旅游节等节会,共同把大八公山旅游区培育成为皖北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旅游区。 加快城建对接,实现“城区建设一体化”。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城市建设上加强衔接。寿县主动对接淮南建设西部主城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东向拓展县城,建设新的政务中心。三地同时完善路网等市政建设,使东淝河变成连接三地的内河,将寿县县城融入淮南经济核心圈。 加快交通对接,实现“道路通讯一体化。”在公路建设上,推进三地接壤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共建共享,增加三地公路网的连接点;在交通运输上,深化客运、货运等方面的合作,尽快促成三地客货运输一体化;在通讯网络上,加强通信网的对接,争取实现电认、移动、联通同城计费;加强局域网对接,实现政务、商务等领域信息合作。   加快市场对接,实现“商贸流通一体化。”重点是建立稳定的粮食及其它农产品的购销关系,开辟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为寿县农副产品的进入和销售提供便利和优惠;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规划建设“淮寿物流园”,为三地农副产品、水产品及其它商贸产品建设统一的中转站。   加快资源对接,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重点是在山石、水系、旅游等资源保护方面加强协作,共同致力于八公山旅游环境整治;抓好产业联合,合理布局,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争资源、争项目,实现错位发展。   加快文化对接,实现“传承文明一体化”。重点是突出“共同的楚汉文化、共同的豆腐文化”主题,强化在历史文化研究上的合作,共同挖掘整理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
游客:052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7-09-22 17:26 寿淮对接肯定有好处!但不要指望淮南会带给你什么!你想想看,你能给淮南什么!利益是双方的!
游客:09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7-09-25 09:15 经济协调发展不是要由人家那得到多少经济上的帮助,发展靠自己。和淮南对接是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资源最大化。
游客:085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7-09-26 08:59 有人说寿县经济与淮南对接向东发展县城将受到东面地势低洼和大水的影响,这种说法不对,大家知道,近年随着治淮工程发挥作用,城南防洪堤的建成,寿县县城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另外君应知长江的荆江大堤下面很多的城市都在江水的下面,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早已成为地上河,黄河周边的城市不仍在大发展吗!!!!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挡,少说空话,积极行动起来,多干点实事, 怕这怕那,讨论来讨论去,黄瓜菜都要凉啦。。。。
游客:114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7-09-26 23:42 17楼像是淮南的,煤挖廖了,要挖寿县了。当然是离淮南越近越好挖了。等到寿县民众被淹的时候,你就高兴了? 寿县之所以发展不好,就是因为有“等、靠、要”的思想。指望别人的治淮工程,还不如靠自己。要知道,瓦埠湖是蓄洪区,一旦蓄了洪,谁能保证城南防洪堤能万无一失?寿县面积那么大,为何偏要头顶着危险过日子?
乡月明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07-09-27 09:18 这种对接,应该是全方位考虑的,综合各方面利弊,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和思考,顺应时代发展,得出的结论,做出的决断。
游客:115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07-10-08 11:50 对接是好事,但不能让淮南人把寿县地下的煤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