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5 | 回复: 16
|
我们到底什么时候保护我们的“八公山豆腐”
|
feiyang898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07-10-18 20:14:55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各位热爱寿县的朋友们,我发现这个淮南人还真是有意思,每年搞一个什么豆腐节,我看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丑”,在豆腐的老家搞豆腐节,我们县里还和他们搞各式各样的活动,我看我们大家应该抵制这样的事情发生!好气愤。明明是我们的八公山豆腐,他们却办什么“淮南豆腐节”。大家要抵制,我们的县里应该去申请原产地保护。我们的历史不能叫他们给我们篡改了。
|
游客:0113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07-10-19 13:13
是啊,这样一来二去,豆腐发源地变成淮南了,寿县的一宝又失去价值了!
|
游客:0308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07-10-19 15:08
是的,应该郑重申明一下了,上午在南门外看合肥来的风筝协会的人放风筝时,我们还和他们争辩,豆腐的发祥地是寿县,人家根本就不相信。唉!寿县政府的悲哀,寿县人民的悲哀!
|
重剑无锋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07-10-19 15:19
赞成楼主建议,我们县应该申请豆腐原产地。
|
游客:0334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07-10-19 15:34
哈哈,你们还不知道呢,中国豆腐的发源地已经被淮南注册过了,还争什么,太迟了,寿县政府主要领导还来淮南签订经济合作意向书呢。
|
游客:0549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07-10-20 17:49
提起豆腐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淮南,这是为何?想必我们的领导们应该多加思考了。
|
游客:0806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07-10-20 20:06
要不了多久,“瓦埠湖水产节”也不是寿县的了
|
游客:0829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07-10-25 08:29
昨天一个朋友提到豆腐,非说是淮南的,我都懒得解释,谁让咱们没注册意识呢。
|
涛声起处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07-10-25 10:25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寿县的工作真很稳重。
|
游客:0508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07-10-28 17:08
谁能解释一下,到底豆腐是哪里的,怎么一提到全说是淮南的,而且豆腐文化节淮南举办?
|
游客:0357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07-10-30 15:57
网民们:
首先要感谢大家对家乡的热爱!现将我所知道的告知大家:
八公山豆腐原产地域保护申请工作,县政府已经在今年的五、六月份就启动了,现已将所需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正在等待审核。
不过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这项工作是和淮南一起申报的,原因是淮南市政府单独申报,被国家局退回,理由是需要寿县一起来申办。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
游客:0504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07-10-30 17:04
产煤的淮南与历史上的淮南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经过淮南人这么多年的经营,已把文化沙漠的淮南变得绿草如茵了。凡事就这样,你不争取自然有人会争取。现在看寿县,就是一个没落的世家子弟,祖上留下好东西再多,但能守住的又有几个。不要责怪淮南,他们做得没有错。
|
游客:0907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07-11-02 09:07
找到县政府申请地理标志的文件。
寿政秘〔2007〕97号
关于界定八公山豆腐制品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的函
国家质检总局: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要求和八公山豆腐制品特色及所处地域特点,经研究决定,八公山豆腐制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拟界定为寿县八公山乡、寿春镇等2个乡镇,总面积81.8平方公里。
二OO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寿政秘〔2007〕98号
关于要求将八公山豆腐制品列为地理标志
产品保护的请示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寿县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毗邻合肥、淮南,属淮北平原与江淮丘陵过渡地带。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其特产八公山豆腐已生产2000多年,素有中国豆腐的发源地之称,现特申报寿县八公山乡和寿春镇出产的八公山豆腐制品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一、历史渊源
八公山豆腐,古称“黎祁”、“来其”,为西汉淮南国(建都寿春,今寿县)国王刘安在寿县八公山论道炼丹的过程中,无意间制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就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此后,豆腐制法逐渐流传入民间,寿县八公山山民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继承和完善了豆腐生产技艺,世代相传至今。目前,我县八公山乡大泉村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豆腐村。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纷至寿县,探寻豆腐发祥地之源,研讨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的科学原理。
二、工艺流程
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皖政〔2007〕106号)把寿县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列为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
(一)选料。选取产自八公山乡蜘蛛湖和寿西湖的黄大豆,将大豆中的烂、坏、瘪豆一一拣出。
(二)浸泡。取八公山大泉、玛瑙泉和珍珠泉泉水,浸泡黄大豆,使纤维软化,蛋白质容易溶出。技师们根据季节、温度,确定浸泡的时间,一般在5小时左右。
(三)磨浆。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八公山泉水,用石磨研磨成均匀的浆汁。磨浆多用石磨,特别是紫细石石磨更是磨中上品,做出的豆腐色泽美观,质地好,对大豆中水溶性蛋白破坏小。
(四)挤浆。将磨好的浆汁放入“布口袋”中,用力挤压出(左右晃动,俗称“晃单”)生豆浆。
(五)煮浆。将生豆浆放入土灶大铁锅,高温烧煮。观察其表面的色变情况,直至浆上无沫,豆浆煮透,无黄豆浆味。
(六)点膏。在热豆浆中兑入严格计量比的石膏,并冲浆两次。
(七)蹲脑。又叫“养花”,让豆浆静置10分钟左右,待豆浆凝固,再除去残存其上的淡黄色泡沫。
(八)压单。又叫“绢包”,将豆腐脑放入垫有棉白布的容器中(通常是蔑制的),包裹严实,将容器依次摞上,进行压制,这是使蛋白质凝胶更好更均匀地接近和粘合,同时强制排出豆腐脑中的多余水份,使其成型。
(九)制成。经过几小时冷却后即成嫩白的豆腐。
三、生产特征
(一)原料特征。八公山豆腐使用的主要原料黄大豆,选用的是八公山乡蜘蛛湖和寿西湖(4700公顷,年产大豆1180万公斤)所产品种。由于两湖所处淮、淝低洼地,土壤肥沃,各种营养元素齐全,特别是硒、硼微量元素含量高,豆色泽略呈淡黄,颗粒浑园饱满。根据检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较其他地方出产的大豆高出2%-5%。
(二)水源特征。八公山豆腐生产使用的水是寿县八公山中优质矿泉水,含有十分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珍珠泉、玛瑙泉和大泉,泉水清澈味醇,久旱不涸,冬暖夏凉,用这种水磨制的豆腐,既无北豆腐的苦味,又无南豆腐的涩味,口感好。清代吴育《珍珠泉记》记载“珍珠泉而造豆腐者其资焉,色白而质良,风味尤胜”。
(三)工艺特征。寿县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经汉淮南王刘安宫廷流传于民间后,在生产过程中,经技师们长期摸索、提炼,工艺日臻完善。大豆要精选、泡透、磨浆均匀、滤浆精细,煮浆透彻,点膏恰当,不抓腐皮。尤其是点膏,不能多不能少,膏多则豆腐硬,膏少则豆腐软。此道工艺技术要求严格,同时与准确把握气候、气温密切相关,十分考究。而目前国内外其他地方生产的豆腐与其相比大为不同,用此种工艺1公斤黄豆可生产5公斤豆腐而其地方只能生产3公斤至4公斤豆腐。
(四)成品特征。寿县八公山豆腐晶莹光泽,洁白细腻、棱角分明、不散不碎、清爽滑利、鲜嫩味美。凉拌滑溜爽口,煎炸烹煮咸宜。尤其烧汤有“三绝”:热汤上盆,豆腐片漂浮汤上,俗称“漂汤”;汤呈乳白色,俗称“奶汤”;汤鲜如鱼汤,俗称“鲜汤”。配以其它食品和佐料可做成风味各异的上百道佳肴的“豆腐宴”。
四、影响传承
(一)传播世界各地。唐代,豆腐之法随鉴真东渡传到日本,日本生产的豆腐制品至今尚有“唐传豆腐淮南堂制”的商标,商标中的“淮南”即建都寿春的“淮南国”。宋代传入朝鲜,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逐渐成为世界性食品,成为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形成独特文化。八公山豆腐已经构成了独特的豆腐文化,它是以豆腐为载体,以豆腐的独特口味、丰富营养、风格品质、蕴含哲理、历史渊源等为基础,由饮食渗透到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文化。古代咏豆腐题材的古体诗尚存20余种,今人咏豆腐的新、旧体诗也在百首以上;以豆腐为题材的散文、小说更是不胜枚举,传世名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中涉及豆腐的描写亦不下数十处;“东坡豆腐”、“豆腐西施”更是家喻户晓。自1990年北京市和台北市同时举办“第一届豆腐文化节”起,至今已举办14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影响海内外。
五、发展概况
近年来,八公山豆腐制品已开发出了“八公山泉”牌豆腐乳、五香茶干等五大类40余种产品,年产值已达5800余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河南、山东、湖北、吉林等省及本省各大中城市超市、商场。产品在上海农展会、历届“中国豆腐文化节”等展销活动中出现了争购脱销的局面,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八公山豆腐衍生了系列制品。为维护寿县八公山豆腐制品的声誉和名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恳请贵局将寿县八公山豆腐制品列为地理标志产品,并转报国家质检总局。
二OO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
游客:1228
![]()
未注册会员
![]() |
13 楼
跟帖时间:2007-11-02 12:28
好,用“中国豆腐的发源地”之称来提升寿县知名度将不亚于“淝水之战”等历史事件。
|
游客:0559
![]()
未注册会员
![]() |
14 楼
跟帖时间:2007-11-02 17:59
太穷了寿县,没有能力。
|
游客:0405
![]()
未注册会员
![]() |
15 楼
跟帖时间:2007-11-03 16:05
安徽广播网6月6日消息(来源:新闻综合台,记者:方方) 昨天,淮南市接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复,被告知“中国豆腐之乡”域名申请成功。请听安徽台记者方方的报道:
“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多年来,作为豆腐发源地的淮南市,一直把发展豆腐产业、光大豆腐文化,作为致富农民、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他们连续举办了13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搭起了走出家门、走向世界的平台。累计引进外资近200亿,为淮南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淮南市又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使当地的豆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日加工大豆16吨,年产值达到4亿多元。目前。全市拥有豆制品加工3000多户,有近20多万农民成为了豆制品加工专业户。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无形资产的“中国豆腐之乡”域名,将对淮南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游客:013655
![]()
未注册会员
![]() |
16 楼
跟帖时间:2011-03-14 13:36
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拜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