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2 | 回复: 3
|
有请浮木先生
|
寿州夫子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07-12-10 12:37:4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好久不能上网,今天一打开网页就浏览到由浮木先生引线,时英武先生帮助修改的我的一首诗.实话实说,我对诗歌只是读懂的水平,从来不敢尝试写作,特别是古体诗。但有感于“寿州诗词学会”成立,于是说了几句顺口的,不想惊动浮木先生和时老先生,并对拙作不吝赐教。感动至极!有这样的老师指导何愁写不好诗(古典)。决心从今天开始学习写古体诗。
我原本是想等老了,有机会去老年大学好好学学的,但现在网络的发展让我不用等到老了,有闲余时间了。再次决心从今天开始学习写古体诗。
我只知道古体诗讲究压韵,讲究平仄,但仅仅是知道。所以我先学习韵和辙的知识。望浮木先生能再次引线。
不知道时老师们平时有没有时间上网,如不能当面请教,也请指点学习声韵知识,可以看哪方面的书籍。
再次感谢!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07-12-11 09:09
写古体并不一定等到老的,况且等到老也不一定能写本体,“岛寒郊瘦”,写诗不是一日之功,除了你说的韵律方面外,阅读可能是关键,如果能从古体当中体会到传统的魅力,并能修养品性,岂不是非常好的事情?
|
寿州夫子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07-12-11 12:34
浮木先生说的中肯,一定谨记。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07-12-12 11:30
寿州夫子的诗,时老师的意见是:
其中“梨花未去桃争红”,此句很好,但绝句第三句的韵脚应为仄声字,“红”是平声,所以要改动。
重新修改为:
八公山下水悠悠,词韵诗风誉九州。
万亩梨园初吐蕊,桃花香沁绿田畴。
时老师对大家的诗褒奖再三,希望你们继续写,继续用心灵的笔触书写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