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尘封的美玉——悼李广嗣先生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2007年11月11日,有人约我到老年大学听王六一老师的课——《淝水之战》,那时候,孔庙的戟门、大成殿都已秋色尽染。黉宫深处的老年大学内,一色金黄,朝阳静静地洒落在教室的墙壁。上午,我第一个到主教学楼的二楼教室,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我在回廊上踱着步。   这时候来了一个人,步履有些迟缓,提着两只水瓶,戴着棉帽子,穿着布鞋子,因为当时天气并不是太冷,此老者的装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甚至以为他是值班室的老同志呢。后来大家七嘴八舌地相互介绍,我才知道他就是李广嗣,寿县一中退休教师,退休后一直在老年大学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淝水之战》的初稿就是出自他手。时隔两个多月,鼠年的春节,李广嗣先生却离开了我们,竟然这样快。   我想到李广嗣先生,在大脑里就冒出这样一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不知道为何,也许没有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那么我就将李白的这首诗附录于此: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天中午,听过评过课后,李老师和我走在一起,从西街一直走到东街的民政宾馆餐厅。问我教什么的,平时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说他那儿有很多题材可以交给我去写,要不就和他一块写。李广嗣先生说:“我老了,写不动了,寿州真是个好地方,他就像一块美玉,嵌在石头里的,需要我们去发掘,打磨,就是一块‘尘封的美玉’”   记得两个月前的那个中午,街上人流熙攘,阳光和煦,李先生的话语低沉,但又似乎向四周散开,每一句炽烈的寿州之爱逼进肺腑,让人无法抗拒。从没有人跟我这样说寿州,从没有人能站在爱寿州的立场上淡定从容没有功利地说起这样的寿州。他说瓦埠有个“筑城铺”,所筑之城就是“齐王城”,时常雨后,能在旧城的废墟上找到金片。齐王何也?无从知晓。也就是这个中午,阳光直泻的中午,我看出了这座城池的沧桑和诡谲,李先生更像是横槊赋诗的英武汉子。   再一个月,寿州诗词学会成立。我第二次见到李广嗣先生并在老年大学编写的诗报上看到李先生的诗《州城怀古》:长堤柳岸东津渡,危雉高墙古戍楼。百战烽烟遗废壘,千秋人物忆风流。乌衣八万安江左,朱履三千尽沐猴。老树浓荫村酒薄,坐听渔鼓说公侯。其中“沐猴”之用典,曹操的《薤露行》中有:“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李先生的诗读起来很舒服,他就像一个旧城的主人,不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而是心怀千顷的宽仁容量,造就他的诗的厚重苍深的魅力。李广嗣先生的诗句立意很高,气势恢弘,谈古论今。总感觉先生刚从沙场走来,披一路征程,“天地销金镝,江湖尽坦衢。”(李广嗣《闻雁》)如同提剑四顾的侠客在折沙沉戟的广袤天地,浩叹歌挽,这是怎样的气魄!李先生的诗有“建安风骨”,他的诗作悲凉慷慨,气魄雄伟。李诗善咏史,如同曹氏诗“立意刚劲,造语质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要的就是精气神,我们能从他的古体韵律中找寻到中国风骨,找寻寿州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李先生的诗做到了传承美德和传统的作用,相对一般歌吟花月的诗歌来说,他的诗有牙板的铿锵壮阔,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李诗举重若轻,对人生的参透多有流露,其《赠友》诗云:萧萧白发两头颅,阅尽沧桑感慨殊。梦醒黄粱惊岁晚,唯将余事赋虫鱼。其在人生中找到历史的玄秘和斑斓,能从寻常的语句中,找到人生的写照,看似闲章慢词,一经妙用,满盘鲜活。   其《酒酣》诗:灯火迷离古井浓,飞觞拼却醉酡红。酒酣也学时人舞,大袖郎当舞步重。你会感觉出有李贺《将进酒》的味道,“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其中“迷离”,“酡红”,“时人舞”,“大袖郎当”等等词汇,诡谲又有古意。此境界在寿州恐怕无人能比肩。   在诗词学会成立的当天中午,我在寿西湖饭店和李广嗣先生单独叙了一个事,我交给他一份《水经注·肥水》一文,求他翻译并注释一下,他当时爽快地答应了,并说“这个不难”,这是我们第二次相遇,也是最后一次相遇。李先生因肺癌而去世,按过去的习惯,人去世后总要下很多的定语,我觉得没有必要,李先生的去世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大段空白,相反地,他的过往来去,给古城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生命质感,仰天大笑出门去,万水千山,秦月汉关,先生先行。(照片上这位老者就是李广嗣,在老年大学第二教室)
游客:030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8-02-15 15:08 这样一位澹泊的老先生离去,让人想起了过世的朱鸿震老先生,都是可敬可叹啊!
游客:031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8-02-15 15:16 李老先生《赠友》诗原题《春卉兄处小酌口占》(二首之一)。 春卉,本名李家馨。为李老先生书挽联(哈余庆撰): 大雅云亡 夭桃秾李怎沾四时化雨 老成凋谢 黄卷青灯总仰千古高风
游客:03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8-02-15 15:20 仰天大笑出门去,万水千山,秦月汉关,先生先行。人生本如此,虚名哪堪存?
游客:03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5:29 朱老先生走了,李老先生也走了。寿州一时无诗人! 请楼主告时英武老师,我们就寄希望于时老师了。努力啊!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5:36 楼上网友,为什么在名利上耿耿于怀呢?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既然不同道,就不要相谋了,何必冷言热语,唇枪舌剑?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5:47 此帖的原意是来怀念李老先生的,希望大家话题集中一点,争来争去争什么呀,如果真这样,这个帖子就删除吧。
游客:034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5:49 我对时先生的诗求全责备,认为他还不够“诗人”,这是事实。我从时先生看到希望,这也是事实。时先生有三个因素使他可能成为“诗人”:一、远离功利;二、全心投入;三、基础扎实。请楼主转告,出于真心。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5:59 我讲一下基本情况:这里是论坛,是大家倾诉情感,畅所欲言的地方。我跟时老师讲,与其在小圈子里写古体,不如出来发点东西,做点诗词的普及工作,时老师包括摹仿周杰伦的原歌词写了几首诗,本意只是想做一个普及工作,与青少年诗词爱好者拉近距离,别无他意。诗歌要普及,古体更如此,要交流才行呀。我不知道楼上的年龄、身分和地位,但我想不管什么人,都要敢于和别人交流,都可以交流,交流多了才知道什么是“天”,什么是“山”,孤芳自赏总不是好事。
游客:052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7:26 我尊敬李老先生,不会在这个场合开玩笑的。说时先生有希望,也是对李老先生诗的推崇,认为时先生距李老先生还有相当距离。寿县现在写古诗的,要么功利,要么偏激,要么不投入,还有没基础的。相比之下,英武兄最有条件。寿州一时无诗人,寄希望于英武兄了。
游客:074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8-02-15 19:43 李老师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之一,我非常钦佩李老的人品和才华!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却再无瞻仰之机,痛哉! 李老师一路走好!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8-02-16 08:49 “新安大讲堂·淝水之战”,筹备如何了?这样的工作不容易做,脚本,修改,演讲等等都不易,这里面广嗣老师功不可没。图左王六一老师,中间李广嗣老师,右为哈公。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8-02-17 11:13 课间大家在探讨王六一老师的课。
游客:092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8-02-17 21:23 爷爷一路走好!!!!
游客:112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8-02-18 11:24 里面的故事说得虽然平淡,却道出了人间最伟大的道理.网友:梨花若白
游客:11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8-02-18 11:32 是不是说,美玉并不在其外表?
寿县顾明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8-02-18 16:0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怜呀,可惜。像这样有才无名的人,在民间太多了。
游客:04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8-02-18 16:56 我永远以我姥爷为荣!
游客:101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8-02-21 10:18 父亲大人安息吧!!!!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08-02-21 11:49 恸悼李叔广嗣先生 古稀年过又五载,沉疴不起赴瑶台。 道德文章垂千古,鞭策晚生向未来。 半生坎坷半飘零,腹有诗书勤育人。 同仁钦佩生爱戴,振我寿州精气神。 (晚生赵鸿冰)
游客:04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08-02-26 16:20 悼广嗣兄 荒山埋玉意冥冥,竟日思君泪眼青。 手执素笺何处问,凄风冷雨一灯荧。 埋玉:见《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何充把庾亮的死葬比作“埋玉树”,埋玉树又省作“埋玉”,后常用以比喻有才华的人之死,兼表哀挽悼惜之情。 泪青眼:见《晋书•阮籍传》,晋人阮籍善于作青白眼,以表示对人的爱憎。后谓之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此处“泪青眼”表示对广嗣先生的崇敬。 竟日:整日 荧:微弱的光 时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