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03 | 回复: 30
|
“李浩打人”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08-04-05 17:31:51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寿州传说中最牛的哪儿都敢题的书法家题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李浩打人”,此“浩”字下边加了一个下划线,原以为这是“造”字呢,如果是李造打人,可能这个题款更生动,因为李造比李浩要前卫的多,至少李造比李浩造语更加奇崛。“李浩打人”此四字中,“打”写得最好,此“打”的结字象形会意,首先我们看它的偏旁部首,提手旁,写得既像提手旁又像反犬旁,如同一个人举起猪手打人的感觉,从“打”的写法上看,作者对李浩真是既恨又不敢言,咬牙又怕咬碎牙齿,在恨与惧二者间选择了韬光隐晦,“李浩”二字半身不遂,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这“人”字可要大书一笔了,这人,好人!有撇有捺,写得中规中矩,好!这“人”字,是寿州当今楹联碑刻中最严谨的了,我要向这位不留名的书法家表示我的敬仰,虽然李浩打人事件本身是不正确的,同时我也知道,城关至少有108位李浩,但我相信题写者留下的悬念以及书法范示,会达到永垂不朽的效果的。请相信。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08-04-06 09:00
“李浩打人”事件续:
“李浩打人”的下面,还有四字看不太清楚,大致是“李々打架”,此可以说明,城关老李家,除了打人就打架了。如果不是我明察秋毫,这些事情谁也不清楚了。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08-04-06 09:10
在“寿县清真寺管理处”的“理”字左边还有一个“李”,在石鼓和铁锁间,画了一个小孩拿了根棍,还是想打架。综合起来看,这是李家的暴力行为造成的作者心理的扭曲。:)让人想到了唐朝。可是清真寺是明代建筑,“李浩打人”,改成“朱浩打人”更恰到好处。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08-04-06 09:15
如果把这幅题写与上幅题写放在一起,我们应当这么断句:“乾隆四十六年,李浩打人,李々打架。”事实上类似于“李浩打人”之事件,乾隆年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起,李浩打人没关系,但如果把“李浩打人”题写到寺庙宫观,那一准是一桩事件了。年轻人不知道厉害,打了架,还题字,想学宋江题反诗,不想好了。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09:18
如果把此幅题字与一开头的题字放到一起,应该这样断句:“咸丰五年,李浩打人……”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09:22
如果把这幅题写与开头的题写放到一起,应该这么断句:“道光十二年,李浩打人。”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09:26
清真寺里面全是练武之人,看李浩下次可敢打人了,推不死你!
|
游客:0949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09:49
看着就搞笑,李浩打人。
|
游客:1045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10:45
久违了,寿州式的幽默!
|
游客:0551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17:51
看了吓我一跳,原来此李浩非彼李浩啊!我有个同学就叫李浩,不过他经常被老婆打!
|
游客:0804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20:04
寿县随手乱涂鸦的习惯,搞坏了风气,到处题的是乱七八糟的字。
|
游客:0807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20:07
很佩服楼主敏感的洞察力,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哈哈~~~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21:31
既然大家对“李浩打人”事件感兴趣,我就事论事。这个题字是在茅仙古洞大钟上的,这口钟,在这里放了好几百年了,没人细看,但我看了后,感觉和“李浩打人”事态一样严重。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13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21:33
这是老司徒的字(凤台县茅仙古洞),比“李浩打人”几个字写得好。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14 楼
跟帖时间:2008-04-06 21:48
从“李浩打人”事件说开去,寿县想搞旅游,要有点子,光喊不行,要有细节,不挖不行,不动脑子不行,木头脑袋搞旅游搞发展不行,类似“李浩打人”,在清真寺大门上至少停留了三个月了,谁关注过呢。这文化现象不挖能行吗?“李浩打人”,有思想上的,有认识上的,有刑罚上的,有环保上的,有总揽,有透视,有历史钩沉,有现实洞察,有文化,有识见,写成小说可,写成诗歌可,写成政府报告亦可,总之触类旁通,很有教益。
|
游客:1210
![]()
未注册会员
![]() |
15 楼
跟帖时间:2008-04-07 00:10
什么???????????
|
游客:1053
![]()
未注册会员
![]() |
16 楼
跟帖时间:2008-04-07 10:53
楼主是说我的吧,不要拐来拐去的,我以后再也不到处题字了,也不到处写匾了,我编筐子.
|
游客:0424
![]()
未注册会员
![]() |
17 楼
跟帖时间:2008-04-07 16:24
看李浩下次可敢打人了,推不死你!
|
游客:0434
![]()
未注册会员
![]() |
18 楼
跟帖时间:2008-04-07 16:34
原来司徒老的“寿县图书馆”也“李浩打人”了。这四个字要勒进石头里了。
|
游客:0435
![]()
未注册会员
![]() |
19 楼
跟帖时间:2008-04-07 16:35
我要题字,我要题字,寿州是书法之乡。
|
游客:0559
![]()
未注册会员
![]() |
20 楼
跟帖时间:2008-04-07 17:59
寿县是文明古城,理应提倡文明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