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寿州老房子(附一张“东十房”的照片)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五月端阳,寿州在闷热的天气里接受艾草的渲染。傍晚时分,走在郝家巷子里,寿州老小蹲在屋檐下,或者早早地端出竹或木椅,谈心、张长李短……今年的端午又赶上了高考,老太太对着蹲在地上的男子说:“今天高考结束了,带孩子下饭店吧,也应该场面一下了。别三块钱火烧馍就把儿子打发了。”男的呵呵地不表态,最后算是熬不过,说“好好,场面场面,买点卤菜,爷俩搞一杯,下饭店烧那钱有什么益处呢。”于是大家就笑,这就是寿州人的幽默劲儿,说话既不输面子,但也不极度张扬,他们似乎很懂得生活,因为牛皮吹得再大,也不能当饭吃。做火烧饃的小夫妻,向糙黑的陶灶里添著火。男主人用木棍在和面盆里搅和著,将面和匀称了,平摊在锅里,盖上锥形的锅帽……烟燻火燎中,一锅香喷喷的火烧馍就大功告成了。   火烧馍厚实而香味浓郁,一块钱能买上一大块,一锅也卖不了几个钱,在寿州类似这样的小吃,还有油馍,东街将爷巷口一对夫妻,大冬天里的,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了,生火,同样将一口汽油桶改装的炉子火生得熊熊的,和面、揉面,将面平摊在平底锅里,洒上一层菜油,洒一层葱,如此反复,其实一锅油馍也赚不了几个钱,大家都知道,现在菜油和面粉都涨价了,可是在寿州,一块钱照样能买好几小块油馍。   看看人家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就说这个“将爷巷”,据老百姓讲,这是兵署里当官的家属区,兵署现在是东街的中学,两地距离仅有五十米,学校以西有个南北直通的巷子,叫“箭道巷”,顾名思义,这应该是兵署里习武用的。寿州曾经是皖北重镇,也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刘辰翁的词,反正我从他的词中得到了很多教益,他的《霜天晓月》有这么几句:想见登高无处,淮以北,是平地。可寿州有东西横亘的八公山,自古寿阳天险,战略位置是不可小覤的。都说前秦的苻坚志大才疏,我却不这样认为,寿州算是这位做帝王梦的北方人的伤心地,但不能小看了他的能量。谢安谢玄在寿阳打赢了淝水之战,应该感谢的是寿州。一句话:成王败寇。历史向来不输于强人的,我们在赞美谢家的同时,也别忘了同情一下苻坚,从老百姓的角度讲,每一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不亚于8.0级地震。再往后,北周打南唐,作为南唐边镇的寿州城,也给赵匡胤制造了不少麻烦。据说宋建立后,寿州城荒废了一百五十年,就是因为这座城太难攻,这城里的守军出了一位叫刘仁赡的大将军,“周师坚垒三载,蹙而不降”,后周对刘仁赡虽恨但又尊重,刘仁赡得到了善终。   我试图从民间和寿州的地理位置来说明一下寿州老房子存在的理由,寿州有这么多历史掌故,有这么多历代的遗存,保护寿州的老房子,并不是现在的心血来潮,早已有之。一九四九年三月十八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刘伯承到寿州首先谈的就是寿州城的保护事宜。   箭道巷、将爷巷、郝家巷里,老房子已经很少了。但我有时候也在想,什么是老?什么是古建?新与旧本就是相对的,同时也是“一捆矛盾”。我刚刚说的郝家巷,书法家春卉(李家馨)老先生原来就住在这里,下雪的时候我们去看那座老房子,挤在那一片杂乱无章的民居里,到处是乱搭建的房舍。可先生家的房子却能平静地呆在那里,寿州的老房子平稳且结实,双扇大门在大雪天里有种豁达的气魄。   类似的房子在寿州白帝巷也见着一座,那是百岁老人姚摩霄的家,屋子里堆满了笔墨纸张,一扇精致的屏放在香案上,四壁挂着字画,或有名或无名,门口还挂着笼鸟,冬去初春,姚老家的那一盆盆花草已经绽出一点点绿了,姚老对我们说,等到春的时候你们再来看。 我们就等呵等呵,等得也麻木了,待眼睁开一看,满城绿色,连屋脊和檐口的瓦松也茂密了起来。有了绿色也就能遮盖一点东西,原先杂乱无章的古建筑和民居也生动了起来。   仓巷口两处老房子,一处在与西大寺巷的交汇处,要倒不倒的,也没有人问,从砖缝里蓬勃出的杂草露出肥大的叶片。进入仓巷薛正跃的旧宅门上对联朱颜已经驳蚀,再看那院子里,柿树已经通体青葱。这些建筑何尝不在延年添寿呢。石墙小瓦在房屋主人的侍弄下更添古韵,身逢仓巷菜市,卓然独立,像在窥看千百年后的民间生机。   老房子虽好,但人们却不想住,都搬上了公寓楼享受现代文明去了。孙氏兄弟俩把司徒越故居丢在营房巷,让人租住去。有人住倒是好,北街的孙氏七房的房子已然成了一座仓库,那里连地砖都长上了青苔,从后墙看,大面积倾圮,倒塌成一个大的豁口,看来也保不长远了。民生巷里的樊家大院,这是我唯一听讲过的北街孙姓以外的建筑,这里也不错,只是房子有所改造,住户也杂,住著些老人和妇女,妇女们在门前锁着扣眼儿,做点手工活计,可想见的,寿州的老房子和民生一样艰难。   老房子看的多了,会让你一眼可辨。若让说出寿州老房子的特征,怕是语焉不详。这老房子的脊梁檁椽,哪一样都很特别,哪一样都有寿州的味儿。看多了也能总结出一二来,老房子和现代寿州建筑一样的拥挤,老房子的格局虽挤但又严谨,就拿“东十房”建筑群来说,从高处看密密匝匝的一大片,待走近一看,房子的过道、正厅、阁楼以及井都是那么井井有条,穿行其间,并没有局促感,倒是邻居们相互串门的时候,所见到的浓浓民俗感觉与电视剧《秦淮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也有人说我,过去政府没拆迁的时候,你怎么没有注意这些老房子呢。很多事情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老房子也是在毁与建中产生出文化的质感的,东街过去的“新”建筑,如“军人接待站”、“春光照像馆”也在时代变迁中夷为废墟,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簇新的商住楼,老房子也一样,它一样会被定级为危房,稍不留神也会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也没有值得惋惜的,文化的感觉是为心灵而生的,站在故国的城池上,我们所看到的人,也只有服饰不同,他们的腔调和用心,当与古人一致。据说在我们身前,人类的数量已经有九百亿了,老房子也正为那九百亿人提供住处的,遮风挡雨,给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庇护,看到它们我似乎看到了我们的先人。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8-06-11 15:47 凭心而论,讨论寿县的归属问题毫无意义。寿县要把寿县的事情做好。把文化古城保护好才行。照片上的孩子多可爱,这就是寿县的未来。
游客:041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8-06-11 16:10 也不知道这些房子有多少年了,民间的东西就是这样,史志上记载这方面的东西太少。我觉得它们和城墙、博物馆一样珍贵。
游客:051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8-06-11 17:19 香喷喷的,内松外焦的火烧馍,很香,有点甜,古城郝家巷小夫妻俩每天下午就开始了,想吃就去尝尝吧.(老猫)
游客:05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8-06-11 17:32 火烧馍制作,先用“甩手水”(较烫的水)烫好面,然后和匀称了,摊到锅底,盖严实,加火烧。
游客:063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8-06-11 18:34 写的贴近生活,文采也不错!使我如同又回到了故乡,只是因为在外地太久的缘故对这些小巷的名字竟然有点陌生了!想当年我可是在这座小城里的小巷里度过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啊!真的感觉到岁月无情啊!顺便问下一根浮木先生是不是在三中教语文的啊?
游客:092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8-06-12 09:22 他们从古走来,历尽风霜,带着满目的苍桑,向后人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在证明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他们不应该老去,更不应该消失!
老猫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8-06-12 10:43 跟一张东十房,有时间准备把寿州的老房子用国画表现出来,为古城做点小事。
老猫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8-06-12 10:51 北大寺巷二中西侧有处老房子即将溃塌,学生放学上学来往穿梭,即无人修复也无人管理,一旦溃塌恐危及人身安全。希望有关单位过问。
游客:105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8-06-12 10:59 悲哀呀。曾经有多少老房子被扒了。悲哀!
游客:114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8-06-12 11:45 楼主可否从时先生处问得征联优秀答案公于寿州论坛,以飨爱好者。
游客:085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8-06-13 08:52 大家尽捡寿县没的跟人比,淮南、合肥应该跟寿县比古老,我们应该保护好老房子才能保留我们的优势,别尽吵吵地没完没了,寿县就是寿县,寿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淮南和六安是吗?
游客:091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8-06-13 09:11 几个小孩整天吵吵,他们认为吵就是生产力,想划给淮南就划给淮南,想不划给淮南就划给淮南,吵不出什么正点来。那些房子要拆要倒的,没人问,尽吵些没用的。郁闷!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8-06-13 09:30 回10楼,教育局近期要下文到各学校,届时看看就知道了。这个帖子是关于“老房子”的,有兴趣可以看看,其它的事情可给我发信件。
游客:035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8-06-13 15:54 没有老房子,寿县什么都不是!
游客:055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8-06-16 05:53 多搞几张老照片,咱年轻,平时还真不知道寿县特色的住宅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