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天上,寿州,梦里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我不是政府的托儿,我主要是体察了驴友的辛苦。真正的旅行者不是为舒适而去的,是为了远方那些不确定的想像而奔走的。正所谓,“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远方的幸福是多么痛苦。”真正的旅行者是孤独的,艰辛的,甚至走遍了万水千山,花费了千辛万苦而一无所获。如果来寿州,情形也应该和全国各地一样,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让所有爱寿州的人士如何花小钱玩大景,帮你省钱,而不是把你们的口袋掏空,让你们玩得值。而不是骗你们的钱,话说回来,我犯不着掏你的钱,也犯不着帮政府挣钱。我们打哪儿开始呢,就从“吃”开始吧。   1、   对于旅行来说,“吃”无疑非常重要,我女儿从合肥回来,饿得像什么似的,晚上8点到家,我到北过驿巷给她买了碗水饺,那水饺店名为“北方水饺”,老板不过是皖北的一位先生,寿州城的地理位置是很中庸的,不南也不北,位于淮河的南边,过了淮河才是北方呢。现在的“北方水饺”门脸又变啦,曾经的北过驿巷有“升平园”浴池,“小而真”饭店和“北方水饺”,在“升平园”里洗澡,有卖糖球的男人穿堂入室地叫卖着,“糖球来,糖球来。”遇到大人带着小孩洗澡,总是问孩子,“孩子,吃糖球不?”孩子就看着爸爸,爸爸说,“天冷,不吃了。”于是小孩气嘟嘟的。曾经洗澡的孩子现在也有二十多岁了吧。这条巷子一直是很热闹的巷子。现在呢,热闹依然热闹,在升平园所在地,又新开了一家“德庄”火锅店,我端着盛水饺的大茶缸,盯着水饺的热气儿,眼又瞅着“德庄”明晃晃的灯下庆祝开业两周年的演出,“女演员”狠命地唱着,“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学生们围着她嗷嗷地叫好,我则盯着水饺不敢怠慢,那水饺上飘着香菜的气息。这碗水饺三块钱。端回家,风扫残云,我女儿说比合肥一中的伙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呢。类似“北方水饺”小吃店,晚上歇业比较迟,旅行者可以在这里吃顿饭,消除点饥渴。价格不贵,还可以点几个小菜,喝口小酒,价格一样公道,也不过是麦当劳的一包汉堡加一袋薯条的价格。如果还嫌贵,要不就在北过驿巷口买几个大馍,再在箭道巷口买个腌鸭蛋,那蛋心红红的(绝没有苏丹红),夹在馍馍里,您就请好来,香掉了鼻子没人问了。如果您还嫌贵,我也没办法,您要么就在旅馆里喝凉水,要么就扛着肚皮等待天明吧,天上没馅饼掉下来,不花钱想吃饭在寿州也办不到。      类似的美食还有“丁家馄饨”,也在北过驿巷口的位置,十多年前,“丁家馄饨”门脸小小的,食客一个接着一个,那气势真是不凡。现在人是物非,曾经那个幽暗中的锃光刮亮的“丁家馄饨”已经转移到了钟鼓楼巷口,虽然“寻味”的灯箱,依然照亮着行人的胃蕾,但时光又过去了十多年。如果大家在这里歇下脚来,要一碗馄饨,喝上一碗浇上香油洒上香菜的馄饨汤,您就做个好梦吧。(未完)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8-09-30 16:51 乡愁是座小小的城
游客:11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8-10-01 11:15 读了一根浮木的东西让我感慨万千!在这座小城生活了十几年的我已经在南国深圳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可是在我的脑海里有些东西却是我挥之不去的!感谢你!曾经的外地人如今却是不则不扣的寿县人了!而我有时候却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人了!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8-10-01 16:09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游客:092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8-10-01 21:28 文兄的文章我也看了将近3年了(论坛),都是怀古抒怀、思念旧情、论今加一点博古的东西。。。。。。。试问,寿州(县)的发展该如何?有何高见?官亭街的老照片你还有吗? 你的寿州(县)粉丝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09:03   【接上页】   有人因为写而赢得读者的尊重,这样的人很少。于坚算是一个。于坚是昆明的,因为写昆明而在昆明牛皮得很。我也喜欢于坚,喜欢他那种平民化的生活方式。我也喜欢翟永明的诗,因为她也是平民化的诗人,听说在成都开了间茶馆。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让我亲眼看见自己被碾碎   呵,母亲,当我终于变得沉默,你是否为之欣喜   不要以为低调的人就没有本事,如果在成都就不要轻易看不起人,说不定开茶馆的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我也想在寿州开间茶馆。但我又不敢,一来我不是诗人,二来呢,开了茶馆狐朋狗友都来赊帐,我就完蛋了。在寿州喝茶并不纯粹,据我所知,前些年在寿州东南内环有数家茶楼,都是以经营惨淡而告终。为什么呢?寿州还没有富到拿钱来喝茶消遣的份上。于是,在寿州茶楼就有了些特别的服务,比如说可以吃“简餐”,(也就是“三菜一汤”或者盒饭儿),如果没有简餐,一来没有顾客,二来茶楼老板也挣不到钱,做点生意不容易呵!过去我总是和生意人讨价还价,买一把小青菜也和摊主还个半天,现在想想,一把小青菜,人家从撒籽,施肥,打药再到采摘多不容易呵,五角钱卖你两把,还还价?这是我们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在超市里,一件衣裳标价1000元,也没人讨价还价,其实那一千元放在寿州能买多少把青菜呢?城市人就讲了,这就叫愿赌服输,照我理解,这就是吃饱了撑的。   不要因为寿州惨淡的景象,就有优越感。以为口袋里装了五千块钱就可以买下寿州城来,你是买不来的,我在二十年前,我在思考买下寿州城需要多少钱,现在想想,那时候也真是幼稚呵,不能因为穷就可以用钱来衡量一个地方,比如讲陕北的窑洞,能用钱买下来吗?寿州城3.65平方公里,值多少钱?我曾经夸下海口说“买座城池送给你。”现在不敢说了,买不起,买不起。喝茶,喝茶。   我们在茶楼喝“黑色森林”,据业内人士说,其实就是湖南的砖茶,砖茶,就是形状像砖的茶,一块一块的,是绿茶发酵后,压缩成块状的茶,便于运输,所以砖茶上都印有藏文,是通过“茶马古道”运到西藏和青海的。老猫从沈从文的故乡给我带回一包砖茶,我一喝,天啦!这是什么砖茶呵,完全就是淮北的“棒棒茶”呀!一壶“黑森林”二十多块钱,如果喝十分钟就太奢侈了,那也不叫喝茶,喝茶就是打发时光。要一壶茶喝它个半天,看看茶楼外的城墙,看城墙下有人卖风筝,卖瓷器,卖篾器,看两条小狗吵嘴,打架,甲狗对乙狗说,“春光酒楼的骨头比政和楼的好”,乙狗说,“熊来,都不好,都是嚼剩下来的。”于是二狗打起来了。在茶楼,还是年轻人多,老寿州是不会到这里来的,有那二十块钱,能买半斤上好的茶叶了,寿州茶楼不行,但卖茶叶的茶庄却比比皆是。“黄金霍”,这名字多好!黄山、金寨、霍山一网打尽了。茶庄的主人也是舞文弄墨的人,与他们侃茶经,侃不死你!在寿州人家做客,淡茶寡水是不礼貌的,别看姚摩宵老人家破破的房子,茶泡出来可是喷香的,白白的小瓷杯子,黄绿色的茶汤,有讲究。姚老不停地说,“兑上,兑上。”于是就兑上。光兑上茶还不行,还递烟,烟也就是上海贫下中农抽的“双喜”,但在寿州抽这烟并不丢人,姚老抽这个牌子就更场面(寿州方言:阔气)了。人家一百岁的人了,还爱这一“口”,这不是场面是什么呢。换了别人,不要别的牌子就要这一百岁了。谁能在寿州活一百岁谁就是场面!谁在寿州活一百岁还能写一手好字谁就是大场面!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09:45 4楼朋友好,我对官亭街不感兴趣。老城墙的东南曾经有个亭子,叫“接官亭”,官亭街的得名可能因为此,也就是“形象工程”的意思。对官亭街,寿州高峰情有独钟,一首《望淮楼》,撕肝裂肺。官亭街的图片我也没有,我根本就没有注意。但拆迁后的照片我有几张,但意义不大。谢谢4楼,有您的支持,我的寿州文字就有了动力。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0:05 会玩的玩门道,不会玩的看热闹。可是寿州门道和热闹兼备。懂与非懂都能在这座城池里找到对应。这是老猫拍的姚摩宵。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5:21 【接上页】 2、   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寿州一呆就是二十年了。看过去的寿州文本,越看越像是传说或者只是停留在故纸堆里的东西,现在我也误入这个领域,写起寿州来了,我眼里的寿州都是真实的,亲眼所见,心灵所至,因此我就越来越喜欢上了这座城池,同时我的某些关于寿州的篇目确实感动了一些人,特别是在寿州以外的寿州游子。因此越写越有成就感。   今年大雪后的一个正午时光,我见着了余统领的故居。这个经历也与寿州的吃有关系,余统领的孙子拿了一柄铜勺给我们看,说寿州有三个统领,陈、余、许三统领,小的时候祖父带我们到陈统领家吃饭,陈统领家真阔气,吃饭的家伙用的是金银铜铁做的,而且这些贵重餐具可以同时开八桌酒席。至于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语焉不详。大致是日本投降后接收的东西。余统领和陈统领他们奢华的生活可能只存在他们孙子或者孙子媳妇的旧时记忆中了。余统领的画像看起来确实很威严,像是一个能打日本的汉子。百货大楼新建,余统领的故居就扒了,幸亏拍了点资料,不然什么也都不存在了。为了不使这篇文章过分走题,我们在到楼巷、营坊巷口看一看,那里有清真饮食。   油茶算是很好吃的小吃了,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小吃,藕粉和得匀匀的,放点青红丝儿,甜甜的,腻腻的,好吃还不贵。那里的摊位挂着红带子,或者挂着“清真”标志。今年清真寺斋月大致是在阳历9月间,昨天是开斋节,那里宰牲仪式让我错过了,否则的话还能享受一下回民兄弟免费食品呢。这座小城的饮食之丰盛,大致是和小城的多元文化有关联,报恩寺施粥,基督教会里有圣餐等等。大冬天的,教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喝得一碗热腾腾的稀粥,坐在小板凳上聊天,谈他们共同信仰的东西。那场景真有一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呀。   老百姓不就是这样吗,吃得好好的,精神没负担,这不就是神仙日子吗?不就是苍生吗?查了下《康熙字典》中的“生”的解释,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活着,二是性情,三是人。“安石不出,奈苍生何?”有人认为这话写的是王安石,其实“安石”是两个人,一个是谢安,一个是谢石,这二位大家都知道,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王安石的年代相差几百年了,这岂不是搞笑吗?苍生为民,民以食为天。   斋月里的清真寺,妇女们把饭盒用花布裹着,待到斋月仪式结束后再吃。这些情景都是感动人的,阿訇说,我们为寿州美好的明天再行一个礼吧。他们虔诚地叩拜,在暗无边际的宏大殿宇,有一种莫大的生机!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5:29 说来说去,寿州城就指着那些遗存了,没有那些遗存,哪儿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呀,写来写去能写出来什么呀,所以讲有关部门要慎重对待遗迹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上面确实要慎重再慎重,思考再思考。不能一味地乱干了。老房子拆掉一座少一座,异地保护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6:07  【接上页】     在遗存和民俗保护方面,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力,在气势恢宏的历史面前,应该敢于向世人昭示,如果我们在这方面集体无意识,那文化保护就是一纸空文。就拿寿州名食品“大救驾”来说,只要问及寿州人“大救驾”如何,统统说“不好吃”。我却不这样认为,首先“大救驾”外型奇特,很有艺术感,而且还有古食品的痕迹,二是里面的糖很多,很甜,这种食品的存在,对嗜盐如命的寿州人来说,可以起到调和作用。对健康有益。更重要的是,“大救驾”与一个美丽传说有关联,与赵钱孙李的“赵”有着牵连,因此它的文化含量就不同寻常了。通过观察发现,“大救驾”并不是普通的点心,在寿州它是很高规格的礼仪上享用的,比如小两口共结连理的婚庆上,那油腻腻的食品衬在一张张红纸上,油渍渐渐浸入纸里,然后用这张纸往新人或者新人亲属脸上乱抹一气,多喜庆呀。   现而今天,“大救驾”已经被花花绿绿的糖果代替了,我担心“大救驾”工艺迟早有一天会停留在林伟等人拍摄的作品中了。东街原来的糕点铺子生产“大救驾”,东街一改造,这些铺子也不知去向了。
寿县顾明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6:29 我在上午的时候,曾跟贴一篇,未见着。大概红舞鞋忘记了。 在我心中,一直存着一份感动,如高峰、如王继林,他们深深热爱着我们这个破落的古城,为之歌,为之和,为之舞。他们放弃休闲娱乐的时间,把才思和热情融入笔尖,给我们以享受、以愉悦。 每当我来往寿县城的时候,心中就有一丝悲凉,每每上的网来,心中就有一种感动。悲凉的是寿县人并不爱寿县,感动的是爱寿县的人对寿县充满了感情。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6:36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2008-6-21,大雨后的郝家巷口。平常这家面条好吃,食客很多,可是大雨一下,寿州城就排水不畅,就淹了。但饭还是要吃的,我观察了一下,没过多久,这里就恢复了喧闹。有人不解,拍这些干什么?其实我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在这儿生活几十年,或者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日子不就是这样过着的吗?没那么健忘吧?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16:57 这是余统领的故居,前几天正式拆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讲了大家都不快活。
游客:09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8-10-02 21:15 我是寿县人,工作在离寿县城不远的另一座城市里,远远的注视着我故乡的变化,心里眷恋着这方热土,有时间,我都会找个理由去看看我的那个精神家园!感谢浮木先生们,让我能更贴近寿春的土地!常常想起北街关巷边的豆腐脑店,那香味真地道,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豆腐脑!家乡的味道。只是现在再也找不到了,不知搬到哪儿去了!我的寿县啊,太多美好的回忆啊!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8-10-03 10:48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让我亲眼看见自己被碾碎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8-10-03 10:55 就大树的地方就有老房子,有新建筑就没有树,没有树就没有生机。这是规律。
游客:084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8-10-04 08:47 这是业余摄影家拍的姚摩宵老人。^_^
游客:090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8-10-04 09:04 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南宋刘辰翁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08-10-04 09:24 请问18楼,您谁呵,拍这么好还业余呵,自然,亲切,有寿州气息,比林伟拍的效果好多了。我喜欢这张照片。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08-10-04 09:25 那选料来自曹家巷口的黄牛牛脯,熬煮沥水切片,配以葱、蒜、香菜,洒上一层通红的辣椒碎片,这五味杂陈的寿州牛肉汤,有点像两千多年来混沌的寿州历史。就着城池的一小片市井风景,我们喝着,沉淀着,仿佛人影穿梭不定,日常生活就这样打发过去,仍然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