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6 | 回复: 10
|
推荐李明星《故乡风物总难忘》
|
游客:0509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08-11-08 17:14:48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李明星作品推荐]故园风物总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11月03日 来源: 寿县教育信息网
[推荐理由]明星先生作品《故园风物总难忘》述尽了昔日正阳关的风华,笔者曾经走马观花看过一次,那里小巷小街,城墙, 果真是“看一看颓圮的庭院。一座高高的门楼暗藏着繁华的历史,一所深深的庭院上演过凄婉的故事。”李老师作为语文教研员,其文笔练达、沉稳,确实让人感觉到人文苍深的一面,那些诗句在他的文章里引用起来,是那样谐调。李老师用字遣句,是那样考究,一丝不苟。“清凉的月光驱散了白日的溽暑”中的“溽暑”一词,“临晨四点,大多数人还酣睡在远近的鸡啼声中时,这里已经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车马喧腾了”其中的“喧腾”。“有时,身边会飞过一群天真的孩子,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担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有没有种下思乡的病根?”,此一句传神而多情!“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此句引用将古老正阳关风情入画,明星先生文章老辣,《故园风物总难忘》可见一斑了。(王继林)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乡是每一个游子心中的圣地,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的风物,儿时的岁月,便会隐隐浮上心来。我的故乡并不遥远,想家的时候,可以随时回去看看,我每年都回去好几次。其实故乡已经没有我的家人了,少年时代的朋友,同学也大多风流云散,各奔前程了。但我依然割舍不了恋“家”的情怀。我有时会问我自己:一次次回到离别三十年,早已是物是人非的故乡,究竟是为了什么?仔细想来,每次回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都没有一个站得住的理由,投亲?访友?办事?都是可去可不去,但我依然觉得我要去,是故乡的山水、故乡的风物,在召唤着我!回到故乡,也许半天见不到一位熟人,但只要一踏上故乡的土地,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心里就感到亲切、温暖和踏实!
记忆中的故乡是古老的,破旧的,闲适的。到处是低矮的房屋,狭窄的街道,幽深的小巷,散淡的人们。小镇最繁华的地方大约要算是轮船码头了,临晨四点,大多数人还酣睡在远近的鸡啼声中时,这里已经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车马喧腾了。赶路的,做买卖的,等船的,买票的,在一片生机和活力中,生活向我们展示出最古朴、最原始的风貌。当农场传来嘹亮的军号声,轮船码头的喧闹也随着正阳~蚌埠航船的启锚而渐趋平静。这时小镇才抖落夜的披风,在晨光熹微中醒来。遛鸟的,散步的,晨练的,买早点的,买菜的,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中学时代,我和三五好友喜欢在夏天落日溶金的傍晚,来到千里淮堤上,看西天的晚霞,淮上的风帆。清凉的月光驱散了白日的溽暑,河对岸的淮北大平原静静地蜷伏在低垂的夜幕下。脚下的草丛中虫声一片,我们踏着柔柔的嫩草,把脚步放得轻轻,散开衣襟任清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一群还不太更事的少年,朦朦胧胧地憧憬着未来,畅谈着理想,人生。
淮堤上,横七竖八地摆着些纳凉的竹床,“满腹经纶”的“老正阳”们一把扇,一壶茶,面对滔滔淮水,海侃神聊。他们似乎无所不知,语涉琴棋书画,天文地理,事关武林旧事,烟花逸闻。他们不仅绝对是行家,而且好像还都曾经历过,卷入过。侃起来神情自若,不容置喙。这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老人们所追忆,所感念的都是正阳昔日的繁华。从他们意味深长的语调中,从他们微露怅然的双眼里,还能看得出他们对故乡的自豪。“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古老的歌谣传唱了一代又一代,人事沧桑,山河巨变,影响不了他们万古不变的信念。
改革的大潮无可避免的冲刷到这个小镇,眼看一家家老店铺关门了;一座座四合院拆迁了;一件件老古董消失了;一个个“老正阳”离去了,我总会感到怅然若失。小镇的街道取直了,变宽了,平坦了,走起来却感到陌生了。那些车辙纵横的青石板哪儿去了?那些叮叮当当的小作坊哪儿去了?我似乎听到了被弃置的青石板们的轻轻的叹息;也隐隐感受到整日坐在小作坊门前无所事事的匠人们对往日的繁华深深的眷恋。我总爱选幽深的小巷走走,找一找破旧的小楼,看一看颓圮的庭院。一座高高的门楼暗藏着繁华的历史,一所深深的庭院上演过凄婉的故事。从半掩的门扉中常会闪出一双疑惑而警觉的目光,啊,我的老乡,请不要用这种目光看着我,从你身边飘然而过的身影,也许比你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有时,身边会飞过一群天真的孩子,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担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有没有种下思乡的病根?
中学是我每次必去的地方,那里有我一段欢乐的时光,有我再也找不回的七彩的梦。尽管岁月的长河已经把那一段故事冲刷得褪了色,但印痕还在 ,母校的校友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母校的一草一木仍是那么熟悉。我从教学楼下经过,常会对一间破旧的教室投去深情的一瞥,当很多学校拆去了老的教室,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时,我庆幸我的教室还在。但情怀已不似当年,“纵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曾经的歌声哪儿去了?曾经的少年哪儿去了?不敢多回忆当年的往事,人可以回来,青春的小鸟却一去不复返了。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不管故乡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故乡的人还认不认我这个游子,我将一如既往地眷恋着我的故乡。这是我魂牵梦绕的一片热土,这里有我念兹在兹的父老乡亲!
|
游客:0808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08-11-08 20:08
有味,真正好文。欣赏了。
|
游客:1116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08-11-08 23:16
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古风古韵中的浓浓的故乡情!但推荐者却像老师评析学生作文一样的折腾,让人很是扫兴!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08-11-09 10:34
回楼上,这样的文章本就不应该放在这里,不知哪位好事者又在这里树靶子。
|
游客:1008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08-11-10 10:08
不敢多回忆当年的往事,人可以回来,青春的小鸟却一去不复返了。
李老师是俺的高中班主任。高中毕业已二十三年了!读了老师这篇充满乡愁情绪的文章,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二十三年前。。。。。。青春的小鸟却一去不复返了。
|
游客:0539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08-11-10 17:39
是啊,浓浓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思乡之情,不过啊,推荐到这里就可以了,大家自会欣赏!!
|
游客:0922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08-11-11 09:22
(我从教学楼下经过,常会对一间破旧的教室投去深情的一瞥,当很多学校拆去了老的教室,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时,我庆幸我的教室还在。)
我上学时的教室都已经改建了,有时到寿县三中散步,我也常常对操场边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教室投去深情的一瞥,那是我的孩子读了三年初中的教室啊!我也很多次坐在那里聆听班主任的家长会。。。。。。现在他已到省城上高中去了。
|
游客:1134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08-11-11 11:34
回三楼:这样的文章放在这儿,比放在《寿县教育信息网》里要好些。起码读者多一些,有共鸣的读者多一些。作者不仅属于寿县教育,更属于寿县。我欣赏一根浮木的文章,也同意[推荐理由]。
|
游客:0457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08-11-13 16:57
好文章,值得细细品味。
|
游客:0227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08-11-16 14:27
长歌当哭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文”当哭的形式却鲜为人知。《故园风物总难忘》不仅仅是追忆、怀旧,字里行间暗藏着浩叹、悲歌、恸哭,仔细揣摩才能一一理出这屡屡思绪。日本一位文学评论家说过,文学是以賺得读者的眼泪为宗旨的,正因为人类的感觉是可以相通的,所以优秀的诗文才能赢得读者的共鸣。故乡、儿时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怀旧情绪的,只要能找到好的表达方式,就能唤起人们相似的感觉。
|
游客:0335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08-11-17 15:35
推荐李明星《远去的笛声》 原载《寿县教育信息网》 略去原推荐词
远去的笛声
我是个文艺爱好者,从中学到大学,我参加过很多次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文艺汇演。从演员到乐队我也承担过许多不同的角色。农村的稻场、公社的礼堂、县里的电影院、市里的大剧场,直到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的演出大厅,我都曾登台表演过。有些演出虽然也让人回味,但过眼烟云的多,刻骨铭心的少。只有一次演出,如雪里梅花,任风吹雨打,倩影犹在;似陈年老酒,经岁月沉淀,历久弥香。那次演出之所以难忘,非关演出的水平和规模,只缘于一次神奇的旅程。
那还是我上中学的时代,不知什么原因,当时的菱角公社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文艺汇演,邀请正阳宣传队参加。为了充实实力,宣传队从中学生中抽了部分演员。镇里租了一艘小轮船,把我们送到了菱角公社。那天晚上演了一些什么节目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演出结束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星斗满天了。“灯火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一群余兴尚在的少年,回到了轮船上,回味着舞台的经历,比较着节目的优劣。船像一条大鱼,在黑魆魆水面上满载着歌声和欢笑,破浪前行。我独自来到了甲板上,看两岸稀稀落落的村庄缓缓移动,听脚下浪花拍打着船舷的汩汩涛声。一种莫名的激动仍在胸中鼓荡,我拿出了一支短笛,就在这广阔的天幕下,在朗月高悬的夜空中吹响。清越的笛声在寂静的深夜里传得很远很远。也许笛声惊醒了柳林中的栖乌,我分明听见了几声低哑的乌啼;也许笛声飞进的农家的小院,我隐隐看见茅舍里亮起了晕黄的灯光。
浓浓的雾气打湿了我的头发,也打湿了我的笛膜。收起短笛,我不忍回到船舱里,一任夜风吹拂,凉雾沾湿。那时,我还不曾读过李白的《春夜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不知那夜的笛声是否引发了夜行游子的思乡?我只知道那夜的笛声却在三十年后,牵动了我自己心中淡淡的乡愁。有些往事是不能回忆的,她不会慰藉你郁郁的情怀,只能像“一场愁梦酒醒后”的无奈,旧愁不散,又添新愁。但往事的魅力就在于那一回头!当她穿越遥远的时空,向你嫣然一笑,我们又怎能拒绝久违的思念?就像一位苦苦搜寻目标的猎户,突然发现了心仪已久的七彩神鹿,这满弓的箭已欲罢不能,只能任其出手,但射中的却是自己的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