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从一处清代建筑的消失说古城文物保护
游客:1023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孩子现在读书的小学也是我的母校,最近有事到校园里,才知道我曾经在里面读过书的一座清代木楼及其院落建筑群都早已被拆除了,很可惜。学校生源日众,校舍严重不足,同时受建设用地、资金及防洪安全等的限制,老城人口大量外迁的条件又不具备,为满足教学之需只能就地扩大容积空间,致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城区建设的根本矛盾和人们文物保护观念的薄弱使得这样的悲剧在寿州古城不断上演。(待续)
游客:103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8-12-29 10:31 我对那片建筑的记忆仍停留在84年以前,当时这片小木楼及其建筑群几乎完好无损。近日多方查找资料、询问工匠和老人,得知这座小木楼极可能就是李鸿章大哥李翰章家二小姐嫁到寿州后的居所,她嫁给寿州孙氏家族的孙传樾,孙传樾其人系孙家鼐的侄子,曾做过江苏的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孙传樾的儿子孙多森在清末支持创办大清银行、民国时主持创办了中国银行并担任第一任总裁,其后又主持创办了可以办理外汇的孙氏家族银行中孚银行并一直运营到解放后,归并入中国工商银行。单就这一点来说,孙氏集团已丝毫不亚于明清之际平遥金融业在银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他们在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与贡献。尽量保护好孙家老宅,其作用和意义自不待言。
游客:103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8-12-29 10:37 这片建筑在清代到民国时期,布局上北起营房巷、南至楼巷、东起南大街、西近清真寺巷是连为一体的,属于当时孙家在城内的一片住宅。如今从营房巷进入孙氏老宅,依然可以看到不少保护下来清代楼院建筑,其中一处建于道光年间的木柱回廊式庭院最为惹眼,该处主厅西侧屋檐下砖墙侧壁烧刻有“竹由主人”,附有篆书印章两方;东侧檐下烧刻“道光辛卯年小满节躔实沈之次”,表明房屋建造时间顺应了节气天时,书法飘逸,房屋构造精美。今天的寿州古城,历尽岁月侵蚀和战乱浩劫遗存下来的古建筑如唐贞观年间的东禅寺、始建于唐代尔后移建的黉学及清真寺,虽辄名动一方却也屈指可数,更多保留下来的该属明清建筑,然而这些保存下来明清建筑也日益遭受损坏,至今尚余其几?
游客:10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8-12-29 10:56 好文章!保护好寿县古城的文物已时不我待!
游客:112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8-12-29 11:23 (接续)未几日,遇见文物专家李先生。他的话让我惊讶且更觉老城文物保护的急迫。李先生说,其实现在城内保留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依然不在少数,不过多数被街面楼房遮挡,一般人难以知其详罢了。如果从空中俯瞰,很多古建筑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格局。如果把后来夹杂其中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小阁楼拆掉,古建筑及其院落将一览无余。(待续...)
游客:11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8-12-29 11:27 与小艾的文章风格迥异,这是“合为事而做”的文字!
游客:041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8-12-29 16:12 看来小文还没能引起大伙的关注,本来怕一下子发完,会连篇累牍的,看起来困难,看来这样也不一定行。不管了,俺要把话说完... (接续)但我依然为我的老教室——那座清代楼院的拆除而深深惋惜,曾经在人家的老屋里读过书,也算是受人余泽恩惠吧!我在脑海中还依稀可以画出这片区域以前的样子……若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从南街附小门口走进学校,右手有一溜较新的教学楼,左边三四间教室用来排练文艺活动,中间地带南北宽40余米、东西长60余米,完全可以当个操场,我们那时常在这里上体育课,力气最大的同学投掷垒球也不怕甩到边上去。走到头,下几个台阶,踩过一溜砌成菱形图案的长约三十米的石阶,前面左手有一眼井,一圈石沿乌黑发亮。夏天的课间,有同学用绳子系了罐头瓶抢着打水喝,凉爽得很。就算不打水,趴在石头井圈上朝下看幽黑的井里水光闪动、水鼓井壁铮琮作响,也凉快极了。西面紧挨石井的是一隔花墙,花墙里面是个天井院,方石交错铺就地面,四面木柱回廊,南面好像有几株梅花,北边是一溜木格窗的房子,这就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大得很。向西出了天井院,就来到三米见宽南北走向的石条路,路高半米左右,非常厚实的感觉。路下朝西是一片开阔的操场,学校每年的运动会就在这里举行,现在琢磨这块地方早前是片花园也未可知。操场南面有曲折的高墙,高度绝对超过一丈,东南角有厕所,西南面有三排教室。石条路北端两侧有两个相对的院落,左为高大的平房院落,右为砖木楼院落,都是清代的老房子,我想这里大概就是以前孙家院落的一片主体建筑了,我曾经读书的教室便在木楼院落的南楼一层。从前面提到的天井院出来,沿着石条路、贴着东面高大的院墙走上三十米左右,右边是一道砖门,迈上砖门,就走上木楼一层的走廊了,左边是教室,高大、静翳,墙壁很厚;右边又有一个天井院,前面提到的老师们的大办公室后墙就是院子的南墙,我们就在木楼的一层上课,到二楼要出院继续向北、绕到后面的院子上楼梯,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我在这间教室里读过一到二年级,记得那时上体育课时,梁老师还带我们穿过后面院子,到教室东北面的另一处空地上玩“丢手绢”,这途中就可看见直通我们教室二楼的木楼梯,二楼的南、西、北三面有木质回廊相通(后来知道本校一些老师家还在二楼住过)。两处院落北面还有一片较宽的地带,东西向还有一排老房子,老房子的北面背靠的就是营房巷了。(未完待续)
游客:042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8-12-29 16:23 现在抓紧保护非常重要,新城区建设用地“瓶颈”已突破,现在提这个问题正当其时!
游客:044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8-12-29 16:46 呼吁得好,建议将该帖加精置顶!
游客:045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8-12-29 16:52 我的猴来,我天天从营房巷走,老孙家以前这么厉害,原来那些房子这么讲究,明个中午要去看看!
游客:083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08:35 (接续)...... 生活在这座老城,你可能有意无意间在碑廊间看见赵孟睢⒒仆ゼ岬谋???蛘哂谀募彝ピ旱弊髌鍪?牟斜?细??投凉?澄回??檎呖∫莸氖榉ǎ?只蛴诠莶匚奈镏屑?匠?讨?仄鳌⒂谥臼榛蛳缫袄锵锏梦拧耙幻湃?紫唷钡鹊让?碎笫拢??虿灰??卟黄妫?蛭??嵌荚??阋越桃婧驼鸷场R??颐堑暮蟠?4婧谜庑┪幕?臀奈铮?镏实暮头俏镏实模?浅V匾??
老汉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0:06 古城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不能让子孙后代无古可寻,这是犯罪。古城的保护一定要系统全面,有个综合的规划。
游客:015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3:51 最不能容忍的是,该保护的没有保护,到头来还要仿建!一些利欲熏心、置文物保护于不顾的人该被绳之以法!
游客:03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5:29 楼上一针见血,群众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政府更要采取切实措施,建设好新城,保护好老城,这样才是寿县和谐发展之道!
游客:033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5:36 (接续)...... 可喜的是,近期县委、县政府正大力实施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更加突出文物保护,新城区防洪圩堤工程正在收尾,八公山污染治理也将全面完成,城区重要街道和景点建设、给排水管网改造快速推进,东南城墙上下全面美化亮化,整日里游人络绎不绝,隆冬的古城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县委、县政府正以实际工作成效给我们拓展开可以展望、值得信赖的“南工北旅”的美好蓝图。“让古城古到底,让新城新到家”,善哉斯言!到了春天,我们古城的春天到来的时候,这里该是“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了吧!(完)
游客:033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5:37 读了,长见识ing,多谢楼主!
游客:034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5:40 寿县真是遍地典故、随处可考啊!
游客:034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5:44 小文一篇,意在呼吁,我觉得现在有了较好的条件来促进这项工作,而且只要抓紧还不算晚! 涛子
游客:05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7:13 创办了可以办理外汇的孙氏家族银行中孚银行并一直运营到解放后,归并入中国工商银行。 ----原来与我们工商银行有这么深的渊源,建国之初,咱们国家有啥财力,还不都是没收来的!为我今天的职业向老孙家致敬!
游客:05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08-12-30 17:29 到百度搜了一下,在中国银行历任总裁名单上赫然显示:第一任总裁——孙多森。安徽寿县人。
游客:095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08-12-31 09:51 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优化我们的发展环境,保护好我们的文化资源!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