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三叔的葬礼
游客:1018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三叔的葬礼 上午上班,我和往常一样忙着琐事,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我急忙接之,心想莫不是哪位领导指示,我和风细雨般:“喂,请问哪位?”,对方倒也客气,“你是那个谁吗?你三叔死了,你是否回来一趟?”呀!我那可怜的三叔终于没有熬得住,是病魔、是贫困、是无奈,就这样走了。 三叔在家兄弟排行老三,我们有时称呼他老叔或三叔,因他长得和父亲特别相似又生活在农村,所有我们特别怜悯爱戴他。就这样的一个人说死就死了我怎能不回去吊唁?我始终以为亲情重于泰山,特别是穷亲戚。那里是根,在那里能找到自信,那里不因为我“丑”而被嫌弃,三叔走了,世界上永远失去了一个支持理解我的人,我越想越悲伤。 悲伤之后把三叔的死讯告诉了我父亲,父亲得知后更是伤心,半天讲不出话来,他怎么不伤心呢?父亲参加革命工作离家早,因父亲参加的是共产党,打得是日本鬼子、国民党,这样难免会得罪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匪徒,听老叔曾经讲过:解放前国民党匪徒为了想得到父亲的消息,把三叔逮了去,然后吊起来打,威胁三叔说出父亲的下落,三叔那时也不知道什么革命道理,只看在亲兄弟的情分上哪里肯说,匪徒很无奈只好把他放了。父亲怎能不伤心呢?自己父母去世早,兄弟姐妹几个相依为命,特别是自己和三叔命运相似,一生备受歧视,兄弟俩生前不敢见面,到死也未曾见面,可怜的三叔啊!父亲怎会不伤心呢?自己默默工作一辈子,未对家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很好照顾,虽然时不常的接济一点钱财给老叔他们,但也是杯水车薪。父亲在伤心之余终于说出一句话:“死了,一了百了”。 考虑到父母亲年纪大且身体不好,由我前去参加三叔的葬礼,我了解三叔家的处境,巴不得立即赶到,见三叔一面,无奈,路程遥远,小人物无专车,上午十点钟接到电话,草草吃了点午饭,等乘班车前往。 一路上我都在想,老叔家为什么这样穷呢?远的来说解放已五十多年了,近的来说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现在全国人民正大步迈向小康社会,而老叔家为什么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是惰性、无能,还是天生的命运不好?听我父母亲讲过,老叔年轻时可勤劳呢,他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人又聪明,什么都会干,也正因为此老婶看上了他,惰性、无能他都沾不上边,那么他们之所以穷,只能解释为命运不好罢了。 三叔一生实在命苦,家里很穷人又长得不怎么样,四十多岁没有成家,好在最后的老婶不嫌弃,带着女儿和老叔组合成一家人,老婶待他很好,日子过得还算美满,可以这样说老叔后半生精神生活不算空虚,儿孙满堂,至于穷那是历史的劣根性。老叔他家我曾经去过,他的家和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农民家庭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家更穷、更加寒酸。 三叔身患多种疾病,有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胃炎等等,因为无钱医治,造成病情越来越重,去年春节期间,我见到他时,他已咳嗽不止,连讲话都气喘吁吁,饭也吃不下,身体枯瘦如柴、细脚伶仃,若遇大风定会吹倒,脸色蜡黄,一张布满皱纹的皮脸上长着稀稀拉拉几根胡子,格外显得老态龙钟,唯独一对眼睛仍然十分坚强。他居住在一间低矮潮湿破烂不堪的茅草屋子里,一张破凉床是他最赖以生存的地方,床边堆放着破烂衣裳,窘迫的家庭使老俩口苦不堪言,老叔一家虽穷,没有向当地政府提出任何要求和救济,也许是上头没人提也没用罢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才向亲戚朋友发出求援信息。 老叔一生哺育了四个子女,其中一女三男,大女儿虽不是他亲生却很孝顺,三个儿子全是他的种,据邻居说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妻管严”,一次,老叔二儿子为其父治病偷偷给了三百元钱,后被他媳妇知道后,小俩口因此打了一架,也从那以后老叔再也不敢看病吃药了,维系生命全靠意志,人们常说“多子多福”,依我看老叔是“多子多罪”,不是吗?辛苦一辈子,把子女们扶养成人娶亲完继,其结果又如何呢?俗话说:“娶媳妇抱孙子,老头老妈另蹲子”,这话用在老叔家再合适不过了,老俩口为了娶上三个儿媳妇,白天黑夜地干,到后来一个累弯了腰,一个累出一身病,还落了一身债务,既无房住,又无衣穿,更无钱治病。 一路胡思乱想,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三叔所住的乡镇,下车后我马不停蹄去奔丧,三叔家住在南街老街心,别看三叔家穷,住的地理位置却是繁华地段,我坚信许多年以后这里定是好地方,因为这里是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过三叔再也看不到罢了。到了三叔居住的巷口,这里怎么那么安静?难道信息有误,三叔没死?我曾参加过几次别人家的葬礼,那气派,那声势,那人气,不说全国知晓,最起码周围数里之外也是家喻户晓,哪里象现在这样安静。带着疑问的心情我继续往前走,快到三叔家门口时很快看到一根树枝上挑着一块白布,好像小日本鬼子投降时挂的白旗一样,难道三叔你也向阎王爷投了降,看来三叔真的死了。那么门口怎么不摆放花圈呢,难道穷的连买一个花圈的钱都没有吗?不是听说你有一个侄儿卖花圈吗?为什么他不施舍你一个花圈呢?你这样到阴曹地府也太没面子了。 进了三叔家以后一切比我想象的还要凄惨,只见三叔装老衣服已穿好,静静地躺在那张破凉床上,我们再也听不到他咳嗽不止的声音了,再也看不到他那憔悴蜡黄的面孔了,家中未设灵堂,三叔的尸体连同那张破凉床一齐被摆放在大门口的过道上,我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人死了不摆放在堂屋呢?”家中也没有上吊簿的,因三叔家穷,以前无能力礼尚往来,今天没人来上吊簿就见怪不怪了。家中无哭丧的,四个子女全在外地打工,接到死讯后无一返回。可能是时间来不急或舍不得往返车费吧?三叔死了连个烧纸钱的都没有,太凄惨了。死了的三叔家里既无孝子,也无人穿孝袍,更无喇叭鼓手,这哪里是死了人的家,简直和往常一样,那么宁静,那么平常,按理说,死了人的家应该搭灵棚,摆筵席,然这些全无,难道这就是穷人家办丧事的特点吗?也太移风易俗和“唯物主义”了,整个家里没有一点迷信色彩,更无那些乌烟瘴气。穷了倒好,绝不会铺张浪费,穷人和那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人都是一样死,所不同大概就表现在这办丧事上吧,那又如何呢?我以为还是三叔家这样好,人死了就应该安安静静,何必声张? 看到如此凄惨的局面,我早已泪流满面,我一头扑倒在三叔仰卧的灵床前,连磕三个响头,我一拜三叔死的惨,他身体本无大病,终因无钱医治而死。记得年初我给他送钱时,三叔紧握着那五百元钱,握得是那样紧,似乎怕别人再把它抢了去,在我看来他握着的不仅仅是钱而是握住了生命线,那五百元钱又能维系他生命一段时间了,可怜的三叔啊!你是因穷困而死;我二拜三叔死的冤,你不是很坚强吗?为什么没能熬得住?前几天给你寄的信和钱收到没有?我不是在信中请你一定要继续坚强熬过难关吗,你为什么做不到呢?也许钱寄来的太晚,你早已病入膏肓,你曾经在给我们的信中说你的子女们不孝,不问你的事,我在回信中请你依靠法律,控告他们,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没有什么好留情面的,可怜的三叔你是痛苦留在心中,不愿再给子女们添麻烦,无奈而死啊;我三拜三叔死的早,虽然你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但像你这样年纪的老人在新社会里却朗朗一片,一百多岁老人更是不胜枚举。你一生辛苦,应该正是享福和安度晚年的时候,而你却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我原准备在今年春节期间安排你们老弟兄俩相见的,实现你们多年的夙愿,看来你们今生今世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可怜的三叔愿你在天之灵原谅你不孝的忤逆之侄吧,请你一路走好。 正当我万分悲伤哭拜三叔的时候,三婶和好心的邻居们把我拉起,三婶说:“你老叔在世的时候不断夸赞,说你是亲戚中最孝顺和懂事的孩子”,就连邻居们也纷纷上前伸出拇指,并说作为他的侄儿你尽心了,他的亲生儿子又如何呢?这时我才从悲痛中回过神来,看来三叔家虽穷却来了不少帮忙的好心亲戚和邻居,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德,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吧!我大声说道:“感谢诸位乡亲们,三叔家穷而你们不嫌弃,还纷纷过来帮忙,只要大家互相帮助,勤劳致富,我想一定能摆脱目前困境的”。经三婶介绍,我很快认识了大妈、大叔、大哥等等,只需三言两语我们已十分亲热了,特别是八十五岁高龄的大妈她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还不断地念叨:“我这大侄儿讲话在听,一看就像当官的”。我赶紧纠正道:“大妈快别这样说,羞煞我了,恕我无能,至今未能当官,就是当了官在你们面前永远是晚辈啊”。大哥在一旁附和道:“说的好!”。 大哥也就是我前面讲的那个卖花圈的,在处理三叔后事时他最卖力,三叔家穷,相处的亲戚邻居都很穷,因此,我改变了曾对大哥的看法。大哥不愧为做寿衣生意的,在处理老人后事方面很在行,他看到吊唁的该来的都来了,就说:“咱们应该研究一下怎样安葬三叔尸体一事了”,接着他面带尴尬之色继续道:“根据三叔家目前的经济状况,我建议晚上把三叔的尸体用几块木板夹上偷偷埋掉算了”。他的话音刚落,我立刻说道:“那怎么行呢,这样是违反现行政策的,应该火葬”。可能是处于对我这个远道而来之人的一种客气吧,没人反对,全都默默无语,反而令我不安起来,我悄悄把大哥拽到一边,低声问道:“为什么要偷埋,是不是封建迷信在作怪?”大哥说:“那倒不是,三叔生前为了治病,他家早已一贫如洗,现在他家已经到了无能力火葬三叔尸体的地步了”。我继续问道:“三叔火葬需要多少钱?”大哥很熟练的象背乘法口诀一样:“火化需要三百多,卖骨灰盒需要三百多,来回车费总共需要一千多元钱吧。”我说:“这样吧,火化费我来出,剩下的大家凑凑,最好还是将三叔的尸体火葬”。随即我拿出三百元钱交给了大哥,也正在此时我的手机铃声响起,办公室打来电话,通知我明天一早陪领导出差,眼看天色已晚,我必须立即返回。看到我面带为难之色,大家纷纷说,你还是回去吧,工作为重啊!也许他们感到我在这里不好处理三叔的后事吧,孬好咱也是吃“皇粮”的,怕影响我今后的“前途”吧?如此看来我也只好走了,只是我不能再最后送三叔一程了,可怜的三叔你能否原谅我呢? 注:此文是于2005年8月哪日我记不得了,发表在《寿县论坛》上的一篇祭文,后被八公山下君推荐刊发在《寿州》新浪文学版上。如今贴出来有几个想法:一是全国还有不少弱势群体他们都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公布全国还有1500万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各级党委、政府要密切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够享受改革成果。二是一部分人富裕了要带动弱势群体共同富裕。通过一些媒体看到全国真有不少人真的富裕了,而且有的人的确很富有,但是少数人又太铺张浪费,一个婚纱可以出500万元,一只宠物猪纹身可以耗资100万元,贫富差别不是逐渐缩小而是不断拉大。三是世界经济危机将会有更多人再次返贫。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特别是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将会失去工作岗位,逐渐返乡,给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级党委、政府更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应对危机,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四是进一步搞好民生工程。安徽省由以前的18项民生工程再次提高到28项民生工程,说明党和政府是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在此顺便表示遗憾的是,我的三叔因为死的早了一点,要是能够赶上后来的新农合,也不至于死的那么快,唉!这都过去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但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弱势群体不再弱势,让在同一蓝天下的人们和谐安康!
游客:112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9-01-11 11:25 挺感人的,现实中贫困弱势人群的写照!作者的文采也很好能用相的语言流畅得表达出来,不容易!愿党的政策能更多照顾到这些可怜的人们,愿天下不再有贫穷!!!!!
游客:113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9-01-11 11:30 偶尔路过,但却长时间驻足! 虽然中国强大了,在国际上有地位、有面子了,但还有很多的老百姓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希望ZF多办点实际民生事情,少一点表面形象工程!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有几何?要那么多的儿女有什么用?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乌鸦都知道反哺,但是我们人类,有着高智商、文明的人类有时间连一只鸟都不如!相信有一天,你们也有老的一天............ 人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只不过走的时候多了一套衣服,来的时候是自己哭,走的时候是大家哭,当一切都要结束的时候,是人最真、最善的时候!愿好人好梦,永驻快乐天堂!
游客:113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9-01-11 11:31 祝愿三叔天堂里走好…… 三叔的葬礼是弱势群体的葬礼。要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问题,除了弱势群体自身应该自立自强、社会应该给以他们广泛支持外,政府应起主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与制定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极为关键。而这种政策的选择和制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政策,二是就业政策。 总之,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消除不和谐现象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过程。 这不仅仅是喊口号,行动大于一切!
游客:111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1:17 读此文,泪水下.还有多少这样的老人,请天下的子女们多关心老人,讲一点天理.因为:人,都是要老的......!!!!!
游客:114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1:42 现在的寿县群众不会是这么的穷困了吧,我也有所了解,老年人贫困是因为自己的子女不孝。
游客:025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4:58 很真实的表达。。。。。流泪中。。。。。。。。。。。。
游客:025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4:59 子女不孝,亲情的悲哀, 社会保障体系对弱势群体的缺失,社会的悲哀.
游客:030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0 感谢楼主的精采文章! 希望楼主2009年 仕途亨通! 这样才能为民做主!
游客:030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1 那些不孝子女,究竟是他们丢失了人性,还是什么呢? 希望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能早一天完善起来,让普通老百姓能不靠子女也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游客:030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1 养儿为防老.不知道三叔一辈子养了这么多的儿子.他得到了什么? 幸好还有个这么孝敬的侄子.我想三叔在天之灵总算稍微有点安慰了...........
游客:030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2 哭了.子女不孝,亲情的悲哀,我是一个感性的人,经常一部电视.一本小说.都会令我泪流满面. 楼主真的很孝顺.我想三叔天堂里一定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最后希望三叔里天堂里一路走好!
游客:030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3 周六周日没来上网,差点就错过了楼主的佳作 很感人,也很现实的家庭故事。叹息世态炎凉。在老家生活中,也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记得以前在家的时候妈妈如果说爹爹奶奶什么不是或者对他们不够好,我就会半开玩笑的跟妈妈说, 有样学样,你这样如何对爹爹、奶奶,我跟小弟以后长大了,就怎么对你跟老爸,老妈总会说我不孝,我就会嬉笑着说,跟你学的…… 老妈也总是很无奈,但是可以看出,她对爹爹奶奶的态度及种种确实转变了很多,其实很多时候,如果父母对老一辈人做事欠缺的话,我们做子女的在旁边也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虽然我们说的话父母不一定会全听,但是多少会产生很多影响的。我们做小辈的,有了这个能力,也可以代父母为老人多些照顾的。 记得今年中秋,姑姑从老家来上海呆了几天,回去正好快要过中秋了,觉得给老人买了东西也舍不得吃,自己手上也没多少钱,虽然只拿出一百块给姑姑带给奶奶,但是心意到了,打电话给奶奶,奶奶激动了好久,说孙女长大了,会孝顺人了……
游客:030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3 全文拜读, 能体会到楼主胸中的怒火,一种无处发泄的愤恨. 只能说明咱们国家的保障还不全面,所以出现这种局面. 唉,实在不想说什么了. 愿天下老人俱欢颜.
游客:030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9-01-12 15:04 家中无哭丧的,四个子女全在外地打工,接到死讯后无一返回。可能是时间来不急或舍不得往返车费吧? 这是为人子女的吗 我为他们感到汗颜啊 我为三叔感到不值 悲哀
游客:093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9-01-13 09:33 潸然泪下,楼主的表达至真至纯,这是现实农村个别不孝子孙的代表之作,可悲!!!实在没有言语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曾有幸在寿县工作过一年,应该也算寿县一员,为出了这样的人感到羞愧!!!
红舞鞋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9-01-13 10:28 记得看过一句话:养儿不孝,不如不要。
游客:025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9-01-13 14:55 你们看,这家三叔可有三个儿子呀,结果呢?----欲哭无泪吧!
游客:083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9-01-16 20:33 天下孝为先,楼主对亲戚长辈能够这样,已经难得。有情有义,自当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