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放罍(léi)子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1两4钱的杯子在寿州一口喝下,谓之“放罍子”。    寿州博物馆就有罍子。据有关资料记载,兽耳罍(音léi),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酒器,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王墓中出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衔环动荡,造型奇异,风格清新,完好无损,是一件战国时期少见的青铜艺术品,现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词典对“罍”的解释为,一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二是盥洗用的器皿。罍作为酒器,证据似乎是确凿的,但如果一口喝下1两4钱的酒就叫“放罍子”,那未免有些牵强,一是罍子是比较大的酒器,高30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围124厘米,足径22.5厘米,重9.6公斤,它不是酒盅,况且东周时期礼治天下,端着大酒器“放罍子”好像也无此习惯。二是放罍子云者应该是新近词汇,“罍子”似乎也不是老百姓日常的高频词汇。因此对罍子云者,窃认为非。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9-01-19 15:45 等有时间再来侃一下。没写完。
游客:035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9-01-19 15:50 浮木先生真性情中人啊。 经常在酒桌上告诉外地的朋友,罍子一词源自于寿州,没想到论坛上终于有人开始论证了。
游客:04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9-01-19 16:20 拜读了,浮木先生写得有意思!放罍子——偶最近有些不敢干。
游客:04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9-01-19 16:56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游客:052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9-01-19 17:24 哈哈 炸罍子很过瘾啊...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9-01-19 22:48 这就是“罍子”,谁能放呢?
游客:09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9-01-20 09:15  一根浮木说的“1两4钱的杯子在寿州一口喝下,谓之“放罍子””,那四两一杯一口闷下在寿州叫什么呢? ----“炸罍子”!
游客:11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9-01-20 11:15 哈哈!用出土文物那玩意放个罍子,两个字,遭不住
游客:021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9-01-20 14:19 哈哈!8楼的数学学的真好,不在就是“放罍子”放晕了——“两个字,遭不住”???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9-01-20 16:36 〖接上页〗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放罍子”想成“放擂子”,“擂”有比试的意思,但擂读lèi时,应该作名词,比武所搭的台子,这层意思与放罍子应该有些相象,但字音不同也。读léi时作动词用。表示“研磨”,汪曾祺的随笔里讲到过“擂茶”,解释为“擂而细之”。按寿州方言说,就是“磕碎”(捣碎),“放罍子”并不是分而碎之的意思,恰恰相反应该是化整为零也,“来来来,弟兄们放个罍子。”寿州人一边说着这样的话,一边离开座位跑到对方的座位边,监督他们把这杯酒喝掉,如果对方不喝掉,自己就不回去了,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干劲了,是谓“打的”。   寿州人比较低调,唯独在酒上不低调,“罍子”放之寿州而皆准。如果罍子果真以一两四钱计,7个罍子就是一斤白酒。(如果不算添加的白开水)酒量大的也招不住10个罍子,于是我觉得“罍子”似乎是“雷子”,因为它无疑是立即有效的东西,可以说是勺道分子的“现时报”。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9-01-20 16:48 〖接上页〗   “雷”是网络语言,从“放罍子”的时间计,应该与之相近也。我在查“罍”一字时,有网友留言,“我被罍雷倒了”,言下之意,我被这个罍子搞晕了。据说雷的程度有这么几种,轻伤:脑子里轰一声;中伤:后脑勺一阵发麻,毛孔忽然张开;重伤:莫明的暴躁;脑残:此脑残非彼脑残;金刚不坏之身,不用戴避雷针就可以纵横各个雷。   据说雷还有一个不错的英文缩写叫“ORC”,意即“晕倒”,我是“放罍子”的忠实实践者,如果大家有诚意跟我放罍子,我也不惜脑残为代价与之放或者炸。但趁我清醒的时候我想说一句,“放罍子”绝不是寿州之发明,“雷掉”,“雷倒”,盖缘自网络语言。权当口无遮拦,以博诸君一笑。(完)
游客:091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9-01-20 21:16 我以为浮木所言实在是太勉强了!!!!寿县的“放罍子”实际上是大杯酒一口亹的意思,而绝对不是浮木所言的1两4钱的杯子一口喝下!!!!!
松涛顾顾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9-01-21 15:00 浮木先生,就等你写完跟你放罍子呢,聚餐的时候放一下?
游客:03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9-01-21 15:27 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喝的老婆分头睡.哈哈!!! 喝出了感情!!!!!!!!!!!!!!!!!!!!!!!!!!!!!
游客:03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9-01-22 15:15 其实男人喝酒,放雷子就是放雷子,喝个痛快,也没有想过那么多,但经文人这么一折腾,反而不知若何,我想当初喝酒人怕是没有先研究这些历史再喝酒吧,如果引经据典也实在是有些牵强。
游客:085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9-01-26 08:54 15楼看来酒量尚可,却品不出其味,喝不到其境也。好比诸葛亮与张飞对饮,话不投机、方式不同,酒虽喝下不少,却索然无味。
游客:032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9-01-26 15:22 看来楼主对酒肉很感兴趣,工作呢?
游客:041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9-01-26 16:18 呵呵,16楼,只听人们说是品茶,却少有人说品酒,若酒也在慢慢地品,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啊??酒逢自己千杯少,放几个雷子,醉了也高兴。不要去苛求什么境界,不苛求那才是真的境界!更不要以已之心度人之腹,心胸岂不更宽!!
游客:044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09-01-26 16:45 寿县的酒文化好象与所谓的“罍子”没多大关系。儿时的记忆寿县人喝酒最喜欢划拳,一桌八人,每人一个通关,会划拳的划拳,不会划的来杠子打老虎,再不会的每人陪两杯。划拳有讲究,一盅三销,就是一小杯酒分成三下来划拳喝。一个通关下来,不过瘾,再来一个通关。划拳虽费时,但热闹,有气氛。现在看不到多少划拳的了吧?。 寿县还有一种酒文化,凭酌酒(寿县叫写酒)人的智慧和语言技巧,有所侧重,让能者多劳,该保护的保护,该喝好的喝好。呵呵,没能力的最好不要做这个写酒的人。 注:“写酒”,是不是这个“写”字?不知对不对,先用再说吧。
游客:05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09-01-28 17:20 是啊,有朋友来,总是要喝上几盅的,一表地主之意,二是一切尽在喝酒中,只有真正能喝酒的爽快人才能体会,说是喝酒看性格,也真是这样。在酒桌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有时真让我为难,虽然量有大小,酒桌上最好不要扫了别人的兴,更没有什么“却品不出其味,喝不到其境也。”16楼,对不?若有这种想法,最好先知道是哪些人,自己的斟酌下是不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