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7 | 回复: 13
|
[特别观察]城墙观感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09-05-19 10:44:02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对东南内环再建设,我是有发言权的。2008年3月,我和老猫以及小雅,我们从红领巾水库那一段儿,翻越隔墙进入了封闭的东南城墙,东南内环,嚯,城塘是那么一大片水域,在县委大院东南,那户人家逐水而居,房子倒映在水里,农历二月,水是那样清澈,老猫说,这不是江南水乡吗?我说,何止呢。在这一点点大的寿州城里,它只有合肥大学城十四分之一大小。东南西北却有或大或小的城塘,城墙之外还有护城河,寿州的水系应该算是发达的了,西北、西南以及东北,城塘已经萎缩,并没有东南城塘如此规模。我当初说我要周游寿州城,有人不相信,掐指算来我在寿州城已经周游好几次了,东北有水涵“崇墉障流”,西北有水涵“金汤巩固”,西南有司徒越题字的涵桥,东南城塘多少年没有得见,原因是,那儿是封闭的,曾经沿着东南外环的坡堤,进行过一次艰难穿越,从南城楼上走到角楼那儿已经是杂树丛生,已有迷津,内环是“此路不通”。2008年3月,我们站在角楼的废墟上,感觉与对岸的“现代汉城”是如此的接近,那几棵枝桠交错的槐树,在角楼础石的四周,人迹罕至,似乎场景有些个荒凉。东南城墙也上去过很多次,从钱李巷或者从吴家楼巷走到城墙下然后爬上去,或者直接从东门城墙云梯直接走上去,但都止于红领巾水库那一段,没有走得更远。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东城楼下,东城楼两侧的房屋已经拆迁,城墙的雄伟已经可观,城楼和两侧的云梯已经呈现在路人面前,啊,城墙原来是这样的!虽然我对原有民居的拆迁有些不舍,在它们拆迁的时候我曾经去看过,那儿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了,如果拆迁而恢复宾阳城楼壮丽的景象,那是值得的。城墙外环的路边,一位老者在收菜籽,我想他是最能见证这座城墙变迁的人吧?我仔细看宾阳楼朝西的那一面墙,有两三个大窟窿,如果不修,窟窿就会越来越大,建议有关部门抓紧修复,整个城墙多处城垛有破坏,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故意的,有志之士说,“寿县乃一古城,保护和修复是大事。”希望古城的修建和文化研究能同步进行,修建和保护同步进行,突出古城特色,不让寿县古城淹没在现代建筑的丛林中,有关部门有必要认真对待。光是“拿来主义”行不通!
|
游客:1048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09-05-19 10:48
拍的好,说的也好,理解并加以支持。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09-05-19 11:00
人生知己谁是?已矣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09-05-19 11:12
如果各个方面齐努力,我想会把寿县建设得非常好,我们有理性对待我们的家园。
|
游客:1126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09-05-19 11:26
寿县旅游大有可为!我们有理由期待!
|
一根浮木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09-05-19 11:34
不只是旅游,旅游只是一个产业,旅游也有负作用,对一地环境也不是全是益处,要统筹兼顾。
|
游客:0417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09-05-19 16:17
独在异乡为异客,浮木先生对寿县的发展比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乐观.
|
游客:1039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09-05-20 10:39
浮木文字总是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感动,希望浮木写写我们农村集镇,一定会给你给大家带来全新感受,谢谢你.
|
游客:1103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09-05-20 11:03
建议浮木同志 多拍点我们 新城新气象的照片,你用的什么相机?很清楚的
|
游客:0442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09-05-21 16:42
特别赞同浮木的观点“拿来主义行不同”真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良言。
现在我们的人民都在被一些偏理,一些伪科学的观点带入到一个无理,无节,无利的发展和生存道路上去。中国的文字就是有意思一种意思可以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文字来给他重新替代,至于这种文字的替代是不是应该有前提条件,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却还没有更多的人去愿意了解。就比如“拿来主义”来说,这本来是一个贬义色彩的词,可是却被有的人用来替代“借鉴”一词使用。“拿来”和“借鉴”是一个意思吗?一种处事态度吗?个人觉得当然不是。不管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还是用在现实生活中,两者的结果都是不同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中国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然“流行”起了“拿来主义”思想,是啊,“拿来”多省事啊,不用动太多的脑筋,不用动太多的身体力行就可以拥有某些东西。眼下国人熟知的被人指责太多的,特别是被外国不断抗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是一例证。其实仔细想一想,换位思考一下,出现这些不满也是很正常的。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不尊重著作权的盗版产品,到处可以看到单纯模仿别人产品的“复制”品。就连那些外国新产车型都不敢轻易的在中国做首发展览,怕今天自己费了人力财力脑筋的东西刚拿出来,第二天就会被别人给模仿生产出来,这样的事情谁不怕呢?连中国自己的一些外贸企业的一些新产品在金融危机下也不敢轻易的在自己国家内的交易会上展出,因为他们最了解,在某些中国人的意识中,生活常态中,这种“拿来主义”已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与违法,理性,文明,公共道德无关的事。国人岂不知这样的心态长此以往断送的将是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进步性和活力。于我们个人也是一个不幸,只习惯于“拿来”而无“鉴”的能力,会使我们渐渐变得接近人的知识性的退化,这种退化更会使我们变得势利,变得尖酸,变的冷漠。最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他们被动的承受大人营造出来的“拿来主义”的氛围里,在他们还未成年时,还未进入社会时就已经丧失灵性,丧失创造性,丧失想象力,失去他们最美最美的笑容。
|
游客:0503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09-05-21 17:03
同意楼上的言论,有些事情表面上很有“理”,细究起来牵强附会,往往是不经之谈。寿县造一座桥,修一条路,都要去外地考察,这和我县的文化发展南辕北辙,我坚决反对,寿县文化的研究,缺少原创性和地域性。
|
游客:0507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09-05-21 17:07
寿县很多本土文化在这样的“借鉴”中世俗化了,很盲目。
|
游客:0516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09-05-21 17:16
说的不错啊,小城(古城)就得有小城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借”但是更需要“鉴”。
|
游客:0504
![]()
未注册会员
![]() |
13 楼
跟帖时间:2009-05-22 17:04
小城(古城)就得有小城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借”但是更需要“鉴”。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