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职高咋能这样招生
游客:0304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我是一名安徽民工,虽然在千里之外打工,但在家中的孩子却是我最大的牵挂,特别是他的学习。今年孩子就初中毕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能看毕业后能不能上个较好的中专学校,看以后找工作是否好一点。而且我也听说近几年家乡对职高招生很重视,同时要孩子到浙江这边来上职高困难重重,虽然这也条件可能会好一些,也就打算让他在老家那边选个职高上了。前些天孩子打电话来讲,学校要每个学生交400块钱就可以不参加中考拿到毕业证了,而这400块钱是报名参加职高招生的,还是什么春招,对于“春招”这个说法我不是太懂,高考好像也有,据讲最后孩子可以不去上这个所谓的春招职高学校。思前想后,虽然我对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不是多清楚,也不懂其中的奥妙,不过觉得我家孩子交这400块是值的,或许这样以后我就可以把孩子领到这边来上职高了,因为,我很清楚上过职高的农民工与没有上过职高的农民工的区别。 还有几个我知道的孩子,初中没有毕业就已经在外打工了,但他们的学籍一直保留着,这样一来,他们只要交400块,以后就可拿到毕业证了,这对他们来讲,是再划算不过了,如果他们回去参加中考,怎么说也是400块所挡不住的。 不过,又听讲,自从孩子报了职高以后,心里没有了一点压力,就等着毕业,现在简直不像个学生了,这让我很揪心,早知道会这样,还是当初不报的好。 这里,我不明白,家乡的职高招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怎样操作的,像我孩子他们学校(好像是叫“城南中学”)的那种做法是不是全省都一样的,好像每校每年必须按学生比例去上当地的职高。这样做对孩子到底有多大好处,特别是他们以后的就业。
游客:050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9-05-21 17:04 第一次听说,我们也很好奇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游客:051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9-05-21 17:10 就事论事,上职高是不需要掏钱的,国家有补助,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很好可以花点钱上普高,如果成绩不是太好,上职高学一门技术未为不可。根据自己需要而定。不要以讹传讹。
游客:102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9-05-21 22:21 什么呀,上职高是假的,骗取有关部门职高招生指标的奖金是真的!!!!人哪!什么钱不好挣?这和有些不法商贩把香烟拆开以0.5元一根卖给学生有多大区别呢?!(申明:本人言语偏激,但所言在现实中确有如此“激”事)
游客:09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9-05-22 09:27 希望有关部门问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给百姓一个交代。为民办一件实事。
寿州夫子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9-05-24 21:37 职高招生不能硬摊派了。每个学校分那么多指标,完不成的,一票否决。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事情都走味了呢。可怜,家长!可怜,学生!可怜,学校!
游客:114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9-05-24 23:40 完成任务而以哪里都有
游客:07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9-05-25 19:56 任务必须完成,响应党的号召,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游客:111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9-05-25 23:14 6楼的言辞可有点不负责任呀!以你说就该那么不明不白地做了,到处都是那样做的,而且是“理所当然”地那样做,对吗?! 这是职高招生,不是“天底下的乌鸦”!!!
游客:082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9-05-27 20:24 7楼的言论即高深又奥妙,看来7楼对党的“意旨”有万分“独道”的理解……可叹!可怜!可憎!!!
游客:124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9-06-12 00:49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这种事情如此淡然!!!!
游客:014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9-06-21 13:40 寿县境内的职高学校应该办好:政府给了那么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领导关怀,就应该办好!办好了,老百姓信任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能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办不好,免费的午餐也无人要,强制招生会引起众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