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寿州花事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六月的雨水,迅猛而湍急,从城墙和城楼的高度滂沱而下,在那些深巷里淤散不定,这时候,晚间的流水和灯光在动与静中有一派神秘的光景,这就是寿州的花季。   这里院落深沉,有一刻吟咏的冲动,那就轻敲诗律的节拍,感受栀子花洁白的面容。“簷蔔花飞深院静,菩提树荫古坛幽。”或者就是那句“闲着中庭栀子花。”栀子花,今夜开在寿州,在绿叶上散落如星星之光,谁都想在感怀中留下这花香,这无声的歌咏,这三千年来的年年重逢,这快乐的时光,还有我们那些久远又临近的怀旧。 我临玄秘塔,小弟尚描红。 并坐西窗下,花香满案风。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夜雨中露出深闺的亮光,今夜的公权碑在寿州女性温柔恭俭的笔下,或许消磨了一些峻拔的快意,只是如雨线一般刻着时光,弟弟在姐姐端庄的执笔旁,墨香今夜恰到好处,屋外摇曳的花朵送来阵阵雨香。雨水打在栀子花的叶片上,方砖砌的地面泛漾着潮气,伴随凉风吹来。风中含着细碎的雾水翻动着桌上的临帖和诗经一卷。油灯跳动着火苗摇曳不定,笔尖点触着微黄的纸张,消磨着少女的心思。雨水打在耕读之家的屋顶,屋外的城塘播撒隐隐之光。这是一户寿州的草堂,周遭还有邻姑在漏屋接水的嘈杂呼喊,耳畔仍有熟师的教诲,不远处有母亲低头缝补的身影。 夜雨添溪泻石桥,青秧得水壮新苗。 晚来月好烟村静,闲趁风和一品箫。   栀子,绿叶白花,芳香素雅。穿行在寿州,无数芳香洞穿鼻腔和喉管。伫立良久,仿佛岁月就此来临又就此芳逝。今夜的雨水和花香,在刘少海故居、薛正跃故居,在东十房、高大门,或许也在大成殿、无像宝殿前流急四散,木槿和紫薇沐浴在雨中,也有些微的嗽声,有些微的犬吠,但洁白的纸笺必不可少,雨夜怀人,正可以穿过街巷直达远方。刘少海故居深处,仍旧亮着半个世纪前的一只灯盏,灯下缝补着女性柔情,寄予那位同岁且远在金陵的刘家三公子。“远衣新试剪,独对夜灯缝。”   这位女诗人就是朱鸿兰,其弟就是寿州诗人朱鸿震,其夫婿就是刘少海的三公子刘德彦,字景劭。   有花朵联想出一个人,借以考察寿州朱姓人家悲欢离合的身世,并以此透视寿州文化的低昂走势,这一切都得益于已故朱鸿震先生自编的诗稿《鸿兰诗稿残存》一册。《鸿兰诗稿残存•诗前述略》这样写道:“吾家世居寿春,尝有宅于西园……庭前有先祖母杨太夫人手植榆树两株,俱已蔚然如盖,吾父为寄追远之思,署之厅额,曰:慈荫轩。”   朱鸿震“兄姊各二,鸿兰行四。”“大姊鸿秀行三,已于一九三八年未及成年而病故。”“鸿兰生于一九二五(乙丑)年八月,病逝于一九五一年上巳节。”(汉族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一九四五年八月,鸿兰与本邑刘公少海之三公子德彦君(字景劭二人同庚)结褵,一九五零年十月始生一男,名永奎,不幸周岁病死。”   朱鸿震的大姐死于未笄,准确言之,朱鸿兰26岁去世,2006年4月29日,79岁的朱鸿震也寂如晚灯,离开人世,可是翻开她们的诗作,恰如花事重来,她们淡定于历史的风烟,留给民间的也只是回眸一笑。作为刘少海的儿媳刘朱两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的,想民国之年,“南孙北刘”,刘家当铺、钱庄生意日旺。可日子如同花事,花开花谢,“鸿兰生前唯吟咏是好,是以虽不长年,却繁于诗作。但因其逝后,刘朱两姓,皆家境不昌,人多颠沛,遗稿存之甚鲜……” 桃花窥我下妆楼,比并朱颜浅带羞。 我谓桃花休乃尔,风怀各自有春秋。(《语花》) 倩影伶俜转,仙衣窈窕过。 扶风萦蝶梦,和雨绕莺歌。 玉靥情相映,朱楼恨几多, 芳魂思再返,岂奈晚春何。(《落花》)   人事长不过红花,这区区26个春秋!走过长长的雨中的寿州紫城街,在西园放眼望去,曾经的“慈荫轩”草堂已不辨遗迹,菜园内一棵椿树倒枝叶如盖,“金汤巩固”的水涵笼着轻烟,城塘依旧泛波,“金汤池一鉴清光”,这日暮一景好像鲜活在眼前。 城头风雨到,日色顿黄昏。 舟楫争添缆,人家竞掩门。 青杨惊欲折,白浪卷初浑。 万丈流光住,银河覆地奔。(《西园骤雨》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人生承受了多少层递的啼哭? 梦里无悲怆,相逢忘死生。 书温犹半熟,花绣未全成。 手足原同体,仙凡永隔情。 背亲频坠泪,不敢泄啼声。(朱鸿兰《哭鸿秀姊》) 诗情已没新芳草,往事空怀旧病容。 地下二亲如得见,问安且代禀孤踪。 (朱鸿震《清明往雷家套为兰姊扫墓》)   走在观巷口,再看看朱鸿震晚年住过简陋小屋,“有翰墨契友,常乘花月晨夕,啸傲其间。”走在深深雨巷,再不忍回顾朱家姊弟的身世。花事正盛,祝她们天堂安好,只取一朵栀子聊表悼念。
游客:045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09-06-12 16:55 我的老家,在浮木先生的笔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深感自豪,同时,先生也在为寿州走向世界做着努力。让人们了解,寿州悠久的历史,和现代的美!
游客:050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09-06-12 17:09 文如水墨,厚重中透轻灵。待细品。
松涛顾顾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09-06-12 17:30 全文行云流水,大巧无痕,先生笔下的寿州如同贾平凹笔下的西安。
游客:054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09-06-12 17:44 滴花开的正是时候 ̄ ̄ ̄ ̄ ̄ ̄ ̄ ̄ ̄ ̄
游客:073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07:36 感谢浮木,使得见朱氏诗作。浮木此文喟叹深沉,已被打动,收藏了。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08:57 城头风雨到,日色顿黄昏。 舟楫争添缆,人家竞掩门。 青杨惊欲折,白浪卷初浑。 万丈流光住,银河覆地奔。 --这就是朱鸿兰笔下的寿州西园景象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09:19 西村柳色夕阳边,别有风光绝可怜。 小浦绿波生夜雨,高梁红穗带秋烟。 邻翁买酒过桥去,牧竖驱羊荷草还。 且向浣衣矶畔钓,乘闲林下荡秋千。 ——《赠东邻小姑庆媛》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09:24   我早就有点想法,对寿州的人情物态是要作一番细致的描写。在《文化诗学的理论和研究》一书中,我看到一篇名为《古代弃妇诗之文化阐释》一文,鸿兰诗现象无涉其中立论。朱鸿兰的诗有着非常健康向上的意义,她的出身并不算高贵,她家在寿州西园略有薄地,父亲以悬壶为业,朱鸿震编写的《鸿兰诗残抄·诗前述略》云:吾父少成公继承先祖之业,平生以医学为探索,兼有藏书之好。朱鸿兰嫁到刘家后,与夫婿与刘家翁婆叔嫂关系均好,鸿兰家与邻居关系也甚契,这在她的诗中都有涉及,并不是弃妇诗中的那种凄清怨愤。 慈荫长轩外,群花占四时。 映阶风影活,拂槛露华滋。 香沁天中月,青沾壁上诗。 向来多画本,吾弟绘何迟? ——《景劭倩鸿震弟画扇吾以诗促之》 从本诗观来,鸿兰与丈夫德彦的关系是好的,景劭公似乎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有同好。 西村柳色夕阳边,别有风光绝可怜。 小浦绿波生夜雨,高梁红穗带秋烟。 邻翁买酒过桥去,牧竖驱羊荷草还。 且向浣衣矶畔钓,乘闲林下荡秋千。 ——《赠东邻小姑庆媛》   从本诗看,鸿兰与女伴和门邻关系是融洽的。   其它的如鸿兰对熟师耿仲夷,对父母,对姐姐及对一切事和人都抱有热忱。她的才情并不止于这些生活小事,她对时光对历史都有感悟,诗作立意很高,我在《寿州的雨》中已经引用过她的词《自度曲》,“我欲惜芳辰,何须促促行。”   从她临摹《玄秘塔》,和对弟弟学画鼓励,可以看出来她的心气很高且才华横溢。 蜡炬照高堂,檀烟绕画栋。 一年今夕尽,万家得春长。 稼穑祈丰稔,椿萱祝寿康。 倾城闻爆竹,天地焕奇光。 ——《饯岁》 细雨帘初放,清灯卷乍开。 情游千载去,座上古人来。 梦各嫏嬛钥,心悬玉镜台。 荣枯多少事,何用费疑猜。 ——《灯下读史》 (*嫏嬛是指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   古灯清卷,不是一般人能受得此寂寞的,正因为鸿兰读书破卷,加之家藏书颇丰,成就了她下笔千言不竭之力。从朱鸿兰现象分析,我认为寿州的文化深厚得益于寿州家庭传承的力量,这些例子还可以援引很多,譬如说金克木,他在《译匠天缘》中说,“不知道小小县城为何有那么多藏书”就是一例,金克木虽然学历不高,但家学深厚,这方面与朱鸿兰是一致,朱鸿震也如此。   朱鸿兰也不是不事稼穑的大小姐,她对劳动也有自己的体会,她的诗作中对母亲的劬劳也是发自内心的怜惜。 白雪非寒品,秋心遍是花。 不愁三九到,暖及万人家。 ——《摘棉花述感》     我认为中国有着农耕社会的背景,只有半耕半读的社会体察才能得中国乡土之味。我觉得我们谈论寿州文化离不开寿州乡土,更不能脱离本土本乡的全面考察,朱鸿兰现象纠正我对寿州观察的幼稚病,在今年六月我突然想来一件事,为什么寿州的花这样让人感触良深,倾城花皆素的原委,我不能了解,《鸿兰诗残抄》一册在手,似乎让我理解了一些,我也更懂得了如何更进一步观察寿州。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09:51 老寿州的大致印象
游客:011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13:11 浮木老师,可否做个朱氏姐弟诗作电子书,写得真不错,也希望在序或跋的位置有你的相关文字。
游客:012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09-06-13 13:22 一根浮木。好意境。好文章。
游客:07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07:15 诗情已没新芳草,往事空怀旧病容。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09:42 6月13日是我国第4个世界文化遗产日,检索过去的留影,对照朱鸿兰诗之意境,发几张大家共同学习。(西村柳色夕阳边,别有风光绝可怜。)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09:55 一年今夕尽,万家得春长。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10:05 稼穑祈丰稔,椿萱祝寿康。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10:25 致敬寿州历史文化遗产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15:57 若问古今多少事,请君只看寿州城。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09-06-14 16:46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致敬寿州历史文化遗产。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09-06-15 09:45 用心才能体察平凡处的温暖和情真。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09-06-15 09:52 在寿州城感悟寿州旧事,走街串巷总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