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63 | 回复: 32
|
吴中写意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9-06-20 06:57:5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一
这是一个值得品尝和回味的地方。整整三天,我都是在一种阅读中度过,而我所阅读的并非全是“吴中第一镇” 的文化蕴积、园林环境、历史传说,并非全部太湖岛上的旖旎风光、茗香美食、雨中古村,我所阅读的是夏日繁华中半边一角里略带些汗渍与苦涩的笑意,以及两千多年前和两千多年后的这一页浸透着艰辛与浪漫气息的生活画卷。
二
还是在年初的时候,就动了去苏州的意念。在那里有着我们15万寿州人,毋庸置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乃至全部,在这个当今全国最发达的都市里所处的地位,绝不会是显赫的,他们是农民工、打工族,他们住的是工棚或是当地人还没来得及拆除且尚能从这些外地人身上赚取些利益的旧房老屋,他们吃的是当地人早已嗤之以鼻的杂交稻米,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受的教育,依然要用交学费的形式尽着义务……在踏上主题为“展创业风采,抒家乡情怀”苏州采风之旅时,我未能收拾起这种难释的心情,因而,当日下午于木渎永利假日大酒店举行的“苏州寿县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上,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并不欣赏某些寿州人特别是某些寿州的文人,总是沉溺于2000多年前(楚考烈王15年、公元前248年)这里曾是楚国令尹春申君的封地,曾是被楚国征服过的地方。而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寿县在苏州务工的人数占全县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近四分之一?这其中不可能没有某种内在的关联,而这个关联,除了文化上的相通、相近、和相融,别无其他解释!我似乎感觉到苏州和寿州至少存在着某种灵魂上的对接,那就是悠久的、有涵养的、诚信的、睿智的和共生共荣的这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样说并非牵强附会,它最好的诠释就是在苏州的15万多寿县人!而于现代来说,这个古老厚重而又高度现代化都市的崛起,她的每一步跨越和发展,都无不留下寿县人的足迹。我想,她的摩天大厦的墙体里一定凝结着寿县人搅拌的沙石,她的充满朝气和无限张力的肌体里一定也融入了寿县人的血浆!……”
三
也许我俩认识的太久,彼此有着太多的了解,也许我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都不再年轻并且分明已在渐渐老去。六年前,他毅然撇下那顶副镇长的帽子,单枪匹马闯入苏州木渎,当起了木渎镇不拿薪水的“政法委副书记”,挂起了不要县财政一分钱的“寿县驻苏州办事处”的牌子。2004年他刚刚站在这片陌生土地上的时候我去过,正遇着他在全力处理一起劳务纠纷,在接待我们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这起纠纷调处的全过程,他把他那外表的咋呼豪爽与内在的机智精明表现的淋漓尽致!事态平息后,话别时我说,“老弟,你怀里抱着的那块石头可以放下了,因为,你已经淌过了河。”
六年过去,他还是那副模样,幽默风趣、一脸春山,尽管他已成为在苏州十几万寿县农民工的主心骨,但至今甚至连一根白发也未平添,看的出他是更加的游刃有余了。我说,有时间我俩单独聊聊,他说,这次恐怕不行,你是领队,我是总办,哪来闲空?再说了,我这点点“须嚓”事,那样能逃得过你的眼睛?他表达的是真性情。此次采风,由驻苏办事处和寿县苏州商会联合承办,商会的成立运转,无疑也是他的一大手笔。虽然行程议程由文联与办事处共同议定,但整个过程却是他一手策划操作的。不说入驻的四星、五星级酒店,不说采风内容安排的如何丰富多彩,不说如何引来苏州多家媒体的关注,不说生活安排上的细腻周到无微不至,不说一个座谈会,竟能请来苏州市、区、镇的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也不说在苏创业人员见到家乡亲人去慰问报道他们时的感激与热泪,仅就此次活动的几万元经费筹措就是令人咋舌的了!容易吗?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他却做到了,且做得近乎完美!
临别时,他递给我一叠资料,并说,那上面都是报道我们的“胡言乱语”,或许对你写东西有所参考,老兄可别见笑啊!我感觉到,只有在说这种话的时候,他好像才表现出稍稍的“底气不足”。“一世修得几挚朋,三天已显岁寒功。赏尽太湖万顷水,不及回眸一李峰。”这是我在归途中发给他的短信,寥寥28个字,能表达得了我和朋友们的真诚谢意么?李峰老弟,予你,又岂一个“谢”字了得?!
在此之前,与权桂良先生不曾谋面,只从李峰处获得零碎信息,知其是创业成功人士,现为寿县苏州商会会长。当这个中等身材面目清秀,眉宇间透露着睿智的人,我们第一次紧紧相握的那一刻,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的深化,他的儒雅举止、彬彬有礼以及坦诚低调、不事张扬愈发的显露出来,而留给我们的无疑是一个谦谦君子的深刻印象。
我们所分的若干采访小组均被权会长派往别处,而于自己他只说,“你们到我那里看看即可”。在亲自开车接往学校的途中,他没有借此机会介绍自己的成功历程,而是谈起了我,谈起了这个曾经是他的父母官的人,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怎样的好声誉好口碑。一丝暖意掠过,立即岔开话题,转而问及商会,问及学校。他开始侃侃而谈,他说,商会的成立和运作,并非一帆风顺,现在总算走上了正轨,而之所以能够成为维护寿县人在苏州合法权益的民间组织,有效地开展工作,关键在这个组织的核心以及核心层,舍我忘我才能挣得大我,专心公心才能凝聚人心,整合资源、解难释疑,提供服务、甘于奉献,向心力、公信力便不难生成。至于我的学校,无须多说什么,不过是一所比较成熟的农民工学校罢了。
当我们来到他的“苏州市吴中区宝南友好学校”时,也许是“六一”儿童节特殊的日子,也许这就是学校最为寻常的一天,我们遇着了下课,遇着了他的曾受到国家表彰的妻子以及毕业于浙大归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女儿,遇着了吴中区图书馆的同志到他的学校赠书慰问!透过生机盎然的校园,透过一应俱全的设施,透过绽放在来自全国各地1400多名中小学生的幸福笑脸,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农民工学校,什么叫成熟的农民工学校!在面积不大也无什显摆的校长办公室,我们看到了诸多含金量较高的奖牌和匾额,“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合格学校”、“中国儿童基金会阳光图书馆”、“太平洋保险博爱大队部” ……显然,他刚刚在车上的轻描淡写是建立在成熟与自信的基础之上的,显然,他们夫妇在诸多荣誉和财富集于一身之后,一切又开始归于一种从容的淡定了吧?
五
出发前夜李峰来电,说是次日的活动增加一项内容,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一”演出活动,内容丰富,苏州多家媒体跟踪报道,让家乡去的领导和采风团去“壮壮脸面”,答复当然是肯定的。当我们来到学校面会校长时,我与这位校长面面相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原来他竟是堂内侄李家宏!“姑爷,原来是您呀!”,感觉到紧握着我的那只手在微微颤抖,看得出对视着我的那双眼睛有晶莹的东西在闪动。我赶紧调节气氛,“好家伙,你小子跑到这里发财来啦?还记得给你大姑做的那个不锈钢衣帽架吗?至今还在我们的卧室用着呢!”待情绪平定下来后我又对他说,亲情待有机会再叙,赶紧忙活下午的演出活动吧!
多年不通音讯的家宏,如今打拼的有点眉目了,虽然付出妻子误遭杀害的惨重代价,但是这位不苟言笑才思敏捷的汉子终于挺了过来,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虽不如权会长那样规范,但毕竟打下基础站稳了脚跟,这场“六一”演出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我看到几架摄像机在拍摄,看到数十位志愿者来到现场服务、演出,看到演出背景喷绘上的落款:苏州永和向阳小学、中国在行动公益网、山东人在苏州同乡会、寿县苏州商会、上方武协、DFD街舞室……,当然,我们的“脸面”也壮的很够档次——安品、玉宝主任和我现场挥毫,共同写下了“团结、诚实、向上”,赠学校惠存。
无独有偶,在另一所堪与桂良先生学校媲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我与多年不见、已经75岁高龄的老友杨德林先生相见,尽管这一两天来,他的儿子、商会秘书长杨锐先生一直伴随我们左右,尽管他已告诉我他家老爷子现就在他的学校里,尽管他也同样的告知老爷子我的到来,并转达了我会亲临学校去看望他的意愿,当我们相拥时,他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他乡遇故知,不尽万语千言,我们牵着手在校园里边走边叙,叙七十年代各自濒临绝境的家庭,叙80年代我们在一起品茗邀酒猜拳行令的惬意,叙他家老屋里那只当年由我亲自安装的电表,叙十几年来互不相见各自的风风雨雨……
依依惜别时,他才开始告诉我,这片由他开辟的天地如今已由孩子们打理,他只是看看门,提提醒,每日三餐,提壶小酌,并一再要求我在这里住上几日,好好叙叙……我们的车子已经开出老远,回头犹见那只告别的胳膊依然在正午的阳光下摆动……第二天下午告别苏州时,杨锐秘书长递给我一包价格不菲的碧螺春茶,并说这是老爷子嘱办的,要“邵军老弟无论如何得收下”,“往事并不如烟”,捧着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眼前浮现出前夜我为这位忘年交老兄书写的隶书条幅,它所寄予的是多少个花开花落的日子?德林兄,乘着身体还健朗,适当的时候还是回故乡走走看看,你该不会把故乡亦当作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旧梦了吧?!
六
此次采风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其中5月31日下午的“苏州寿县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规格相对较高,形式别开生面,内容丰富多彩,气氛轻松热烈,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中不乏苏州与会各级领导对在苏寿县劳动大军的高度评价;不乏一直在苏工作且落户苏州的寿县籍老领导道出的“激动、惭愧、伏枥”的心声;不乏苏州文化界知名人士发出的由衷感慨和建议;更不乏在苏创业成功人士的殷殷乡情与颇多遗憾。而采风团用艺术家们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相赠,以及连续两个夜晚与苏州部分艺术家联袂的书画笔会,则将整个采风活动推向了高潮。当然,身处木渎,我们没有放过体验一下这个据说是江南唯一一座园林古镇的机会,没有放过香港《大公报》驻江苏记者站首席记者张明敏先生为我们精心安排的太湖三岛半日游,更没有放过与苏州市原文化局长、德艺双馨的著名书法家周文祥先生的交流讨教。只可惜时间太紧,连囫囵吞枣都来不及,可谓真正的走马观花了。尽管如此,大家已感到满足,毕竟,采风团的主要任务是“展创业风采,抒家乡情怀”,遍布木渎古镇和太湖三岛的名胜古迹,建筑、园林、宗教、民俗等多种文化,众多的历史名人、人文典故以及所谓的“真山真水之趣,小桥流水之幽”,只能留待“君再来”或是网上查阅了,好在我们得到了初次的切身体验,好在我们拍下了大量的图片,好在我们的采风活动还在继续……
是到了该要离开的时候了,但我的阅读却不会中断。这夏日繁华中半边一角里略带些汗渍与苦涩的笑意,我的在苏州打拼的亲人们,我的渐次疏朗的情绪,终归被湮没在我的那句真诚问候过后溢满你们眼眶的晶莹中,而于两千多年前和两千多年后的这一页浸透着艰辛与浪漫气息的沧桑,犹如正在燃烧的灯盏将永远的照我心亮。
2009-6-14于痴儿斋
|
游客:1256
未注册会员
|
沙发
跟帖时间:2009-06-20 12:56
欣赏了,好一篇养眼的美文
|
游客:0230
未注册会员
|
板凳
跟帖时间:2009-06-20 14:30
楼主是炎刘人啊!杨德林先生是我小学的老师,当时他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一个偏僻的小学去任教,那情景还历历在目!祝我们炎刘人事业发达,一生平安!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地板
跟帖时间:2009-06-21 05:36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李家宏校长在“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上致辞。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4 楼
跟帖时间:2009-06-21 05:40
学校的操场就是露天剧场,同学们在兴致勃勃的看演出。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5 楼
跟帖时间:2009-06-21 05:46
许多志愿者来到学校,这是他们带来的节目。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6 楼
跟帖时间:2009-06-21 05:52
我们下榻酒店的走廊。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7 楼
跟帖时间:2009-06-21 05:57
苏州市原文化局长著名书法家周文祥先生为采风团题字“寿州春浓”。
|
游客:0902
未注册会员
|
8 楼
跟帖时间:2009-06-21 21:02
祝福异乡的寿州人!!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9 楼
跟帖时间:2009-06-22 09:10
当我们来到他的“苏州市吴中区宝南友好学校”时,也许是“六一”儿童节特殊的日子,也许这就是学校最为寻常的一天,我们遇着了下课,遇着了他的曾受到国家表彰的妻子以及毕业于浙大归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女儿,遇着了吴中区图书馆的同志到他的学校赠书慰问!透过生机盎然的校园,透过一应俱全的设施,透过绽放在来自全国各地1400多名中小学生的幸福笑脸,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农民工学校,什么叫成熟的农民工学校!
|
村夫
未注册会员
|
10 楼
跟帖时间:2009-06-22 09:43
透过生机盎然的校园,透过一应俱全的设施,透过绽放在来自全国各地1400多名中小学生的幸福笑脸,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农民工学校,什么叫成熟的农民工学校!
|
游客:1107
未注册会员
|
11 楼
跟帖时间:2009-06-22 11:07
木渎,我就在这里打工,真的不错.
|
游客:0202
未注册会员
|
12 楼
跟帖时间:2009-06-23 14:02
很耐看的一篇感人纪实。
|
游客:1118
未注册会员
|
13 楼
跟帖时间:2009-06-23 23:18
15万人在苏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
|
游客:1158
未注册会员
|
14 楼
跟帖时间:2009-06-25 11:58
15万寿州人背井离乡为的是更好地生活。祝福他们!
|
游客:1115
未注册会员
|
15 楼
跟帖时间:2009-07-01 11:15
为什么这么多寿州人去苏州发展?而且好多人都成绩不菲啊,其中辛酸只要他们自己清楚。
|
艾蔻
未注册会员
|
16 楼
跟帖时间:2009-07-01 14:04
赞!先生果采其风矣!
|
游客:0421
未注册会员
|
17 楼
跟帖时间:2009-07-01 16:21
再次领略主席的文采。
|
游客:045017
未注册会员
|
18 楼
跟帖时间:2011-03-24 16:50
共同发展,成就未来。
|
游客:075610
未注册会员
|
19 楼
跟帖时间:2011-03-25 07:56
LZ写得不错,在外不容易.
|
游客:110426
未注册会员
|
20 楼
跟帖时间:2011-03-25 11:04
文词优美,真实感人。能有人为我们这些在外打工者写东西,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