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49 | 回复: 26
|
永远的沙果巷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09-11-04 16:08:1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在寿州里巷里走,总会有找寻寿州文化的冲动。虽然逼仄,但游走在其中,看两侧披散下来的高树繁枝,就是在秋天,也会有从人家院内抛掷过来的丹桂香味,如果那是一个晚上,在路灯的昏暗中,白玉兰花会突然击中的你的肺腑,在寿州里巷,由不得你不看,不听,不嗅。
寿州是非常美的,寿州的巷子非常美。寿州城很小很小,小到什么程度,我在多篇文章中已经提及,寿州城有城墙,城墙是方形的,寿州城由十字街一分为四,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大块,沙果巷就在寿州城的西南,东接游坊巷(清真寺巷)一直向西延伸,幽长幽长,恐是寿州最长的巷子了。
从沙果巷1号开始,经电视大学,卫生学校,过南小长街,经老县医院住院部,还要向西,经澹墨居,还要往西走,再经一个豆制品作坊,总算把这条巷子走完了去。沙果巷狭长且拥挤,如果再看那些散养的狗,乱扔的垃圾,雨天满巷的泥泞,还可以用“脏、乱”来结论一下,如果再看看那些人家的门脸,有藤蔓纠葛,有石狮把门,怎么也想不到这样蓬户区会出现豁然的境地,这倒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在寿州似乎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事情。反正沙果巷就是混乱中的平衡,如果能轻轻松松走完沙果巷,那样的话,寿州的巷子可能就没有悬念了。事实上寿州的美就在悬念上。
关于沙果巷的来历,居住在其中的苏希圣公有一番考证。苏先生的《漫话古城老街巷》中把寿州城的巷名分成三类,以衙署宫庙取名的街巷;以所居大姓取名的街巷;以事物取名的街巷。沙果巷属于第一类,沙果巷原有课桑局,“沙果巷”实为“桑课巷”之谐音。但据他证资料,北京也有沙果胡同,是“砂锅”之谐音,此类胡同或巷,皆由平民和手工业者命名的,纵观整个寿州西街情况看来,以手工业“砂锅”作者命名的可能性要比“桑课”大得多,“桑课”音译为“沙果”毕竟牵强了一些。
关于地名的来历和变迁,谁也说不准确,如同寿州西街的“大卫”巷,有人认为是跟明代以降的军管制度有关,因为那里是“卫署”所在地,但为什么与《旧约•圣经》里的人物有关呢,于是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基督教并联想到基督教在寿州的传教历史。寿州在光绪年间就有了正阳关镇的“内地会”(以宣教组织国别分,以华人为主的为“华人差会”,以外国组织为主的为“西差会”),20世纪初,内地会被西差会接管,96版《寿州志》这样写道:“初期到城关作流动传教,曾在西街大卫巷租房设点。”
这种逆证的方法,常常给地名研究者们一些惊喜,如此举一反三,寿州西大街文化以及破败不堪的沙果巷境况就变得丰满和厚重起来,寿州的西大街,既有明代移建的清真寺,也有元朝泰定初期建造的儒家思想集大成的孔庙,大卫巷宣教活动,为什么能在文化幽深的寿州得以成功呢?这样的问题盘绕起来,会让我们将沙果巷的幽长的光影看得更清。寿州摄影专家林伟先生,住在位于沙果巷的老县医院住院部,与苏公希圣的寓所相去不远,谷朝光先生的画室——澹墨居离住院部一百米之遥。这“三驾马车”在寿州城可不搞着玩的,沙果巷出人才呀。
可是他们三个,久居其所,并不能认真回头看,林伟和苏公原来住的地点前身就是教会医院——春华医院,美国人仲璧如女士时常穿梭于沙果巷,为着她们的“使命”奔忙着,这是20世纪初呵,即使是现在一个外国人徜徉在寿州的里巷,照例会有很多人侧目吧? 在网上搜索“仲璧如”的音译,始终没有找到,除了几篇浮木文章出现“仲璧如”,恐再难见到,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是金发碧眼吗?
关于寿州的基督教的由来,唐润生的文章最具有权威性,因为唐是宗教人士。他在《寿县基督教会简史》一文,大致记录了寿县城关基督教和春华医院的由来,“在清宣统年间,从正阳关内地会转让给怀远基督教长老会,经怀远教会接收后即派美国人仲璧如女传教士主持教会。”,“约于1925年,在照壁巷购买黄姓等数户市房住宅,以后又在北街购买钮姓私宅,开办振华学校,在油坊巷购买孙姓住宅,改建道华学校,在西园购置地皮,建设楼房一座,开办春华医院。”
其实沙果巷已经没有遗迹可踪,初秋的一天,我与那个“巷子迷”朋友高峰再次走进了沙果巷,春华医院的原旧址,依稀有些字迹的那面墙的上方,“印刷厂”的油漆已经开始驳落,短短才几十年的变迁呀,春华医院就像不停燃烧的烛台,依旧在这座城池的西南。离春华医院不远的一条朝南的巷子,曰代台巷,据《寿县基督教会简史》称,“美国差会除派仲璧如女教士驻寿外,又派戴克牧师夫妇带3个孩子住在西园戴台子,共同工作。”(代台巷似应为戴台子巷)走完代台巷就是寿州的南园了。
南园很破败,我和高峰没想到寿县还有这么差劲的地方,“斑驳的泥墙”,本应出现在食指的诗歌里的景色在这里又一次扑入视野,早些年寿西湖农场的粮库依旧岿然不动,气窗蒙上了尘土,这里除了老农在菜地里悠闲地锄地,几只鸟翩跹起舞外,几乎没有什么声息,养猪场和豆腐作坊在干涸的芦荡丛中,远方可以直指古水涵和逶迤不绝的城墙。
再回到夜晚的沙果巷,我们在澹墨居品茗,恰巧我们谈到了恽南田的绘画作品,芥川龙之介的《秋山图》中提到了恽南田,然后话锋就延伸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审美取向,大家一致认为沙果巷虽然粗陋不堪,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多元文化激荡,我们可以想像几十年来人们的消息和影踪,就能勾画出几千年来历史的变迁过程,如果发散开来,想想孔庙、清真寺、照壁巷口的基督教堂以及并不遥远的东南隅的报恩寺,这些建筑落户在寿州真是它们的幸运,巷子里古人话语已经不在了,但花香依然停留,走出澹墨居,大大的月亮高挂中天,人家院内秋天的高梧筛下清洁的影子,路口依然是那盏枯黄的白炽灯,往前走,不回头。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沙发
跟帖时间:2009-11-04 16:14
离春华医院不远的一条朝南的巷子,曰代台巷。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板凳
跟帖时间:2009-11-04 16:15
走完代台巷就是寿州的南园了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地板
跟帖时间:2009-11-04 16:25
不管岁月如何变换,饭还是要吃的。
|
游客:0800
未注册会员
|
4 楼
跟帖时间:2009-11-05 08:00
防疫站 也在这里面 很破
|
游客:0209
未注册会员
|
5 楼
跟帖时间:2009-11-05 14:09
不错啊,有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功力。好文章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6 楼
跟帖时间:2009-11-05 16:39
在写本文的时候,博友“一筹斋”提供这样一个线索:“沙果巷的来历应没有苏先生说的那么复杂,寿州自古就产沙果,可参见乾隆、光绪两本志书。”现在想想,这是很有道理的,我看有的地方把沙果巷写成“沙菓巷”,我记得吃过比梨小的果实不知道是不是沙果。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沙果,【别名】文林果、花红果、林擒、五色来、联珠果等。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7 楼
跟帖时间:2009-11-05 16:46
岳建中先生写过关于寿县“井”的文章,其中有一井名为“砂锅井”,如果此井在沙果巷,说明沙果是“砂锅”的谐音也是有些道理的。尚待证明。
|
游客:0904
未注册会员
|
8 楼
跟帖时间:2009-11-09 09:04
寿县城象这样有文化有内涵的巷子很多,期待更多象楼主这样的找寻寿州文化的有缘人来发掘。
|
游客:095411
未注册会员
|
9 楼
跟帖时间:2010-05-15 09:54
看到你的文章,好像在倾听老朋友缓缓的诉说,你的文字功底越来越深厚,虽然很“土”的小城,却在你的笔下流露一股浓浓的乡亲,
|
游客:112623
未注册会员
|
10 楼
跟帖时间:2010-05-17 11:26
顶浮木先生,光看这样的文章还不够——想就着酒...
|
游客:104640
未注册会员
|
11 楼
跟帖时间:2011-03-19 10:46
一筹斋,原姓李,安徽文化网资深版主,酷爱寿县历史文化,可敬可佩。几次去寿春,都得到一筹斋兄帮助,启迪思想。浮木先生,我是中南民族大学的一名学生,不知道可不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私下多交流。QQ:271168766
|
游客:120839
未注册会员
|
12 楼
跟帖时间:2011-06-30 12:08
编辑同志:你好!见到短文,非常高兴.沙果巷一词确实没有那么复杂.小时候老辈人告诉我,寿县盛产沙果且多产于城西,因此得名.我已经七十多了.我小时候就住在沙果巷,那时吃水果,只人瓜类,果子也只的沙果和石榴,从无苹果等。我想该巷名子不会那么复杂的。
|
游客:010432
未注册会员
|
13 楼
跟帖时间:2011-06-30 13:04
寿县论坛编辑同志:你们好!见到有关沙果巷短文,甚为亲切。文提到的诸如春华医院、戴家台子、教堂、振华、道华小学等地方以及仲璧如、戴克夫妇、唐润身牧师等等,都是我童年的记忆。与他们都熟悉的很。我出生在春华医院,住在沙果巷13号。对医院、戴家台子等处的一草一木,对寿县的街街巷巷同样也都记忆犹新。我就是原春华医院杨济岭院长的小儿子。我和我的姐姐对寿县怀有极深的情感。五年前我们一同专程去看了故地。受以了当地朋友们十分亲切的接待。此外还去看了八公山下原教会坟地及珍珠泉等。有生之年总还想再去看看。但我的两姐姐因年迈(九十多了)已没法去了。先说到这吧。寿县人杨天斗2011-06-30
|
游客:011211
未注册会员
|
14 楼
跟帖时间:2011-07-02 13:12
人生――“又一次简单经过”
久违的乡音,
缠裹着香樟花的碎片,
飘落在小吃店的雨棚之上。
再也找不到脸盆粗的法国梧桐树的身影了,
我追忆着、夸大着我的乡情。
市井文化可以想像,
但决不能杜撰。
简单的内涵如影随形,
相伴着我们越过青春岁月。
第一次学会承担自己做的事,
拒绝了少女的求爱,那时候高中即将毕业。
在这条“沙果”飘香的小巷里的“澹墨居”,
恰同学少年,在白纸上跋山涉水。
此刻,没有了窘态,
突围的窃喜是我归结为“又一次简单经过”的总结。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15 楼
跟帖时间:2011-07-02 15:53
13楼的先生好,看了下帖子已经整整4年了呀。时间过得真快。也只是从07年开始我才对西大街有些兴趣,在寿县20多年,前十年,基本上足不出户,我住在东街,很少往西街去,说来惭愧,2007年前,我甚至没去过清真寺,寿县的建筑古迹差不多在城市化进程中显现出来又消失了去,都来得特别突然,让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对于古建筑,在保护的同时,可能更重要的需要有价值的开发,试想一下,如果老房子修建的师傅,修建的手艺不存,老房子的保护就是一纸空文,老的新的挤在一起,没有很好地规划,乱糟糟的也不行。古建筑真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和呼吁。谢谢你。
|
游客:121257
未注册会员
|
16 楼
跟帖时间:2011-07-04 12:12
呵呵,多谢十二楼的文字。 一筹斋
|
游客:100552
未注册会员
|
17 楼
跟帖时间:2011-07-04 22:05
研究地名,切不可牵强附会。
|
游客:112127
未注册会员
|
18 楼
跟帖时间:2012-12-12 11:21
从上面的内容看,浮木先生好像看过乾隆寿州志,不知在何处可见,能否告诉大家,让我们也开开眼。
|
一根浮木
未注册会员
|
19 楼
跟帖时间:2012-12-12 15:05
楼上,不好意思,刚刚看到你的留言。我没看过乾隆寿州志,看过明代嘉靖寿州志和清代光绪版寿州志。这两本志书大致看来,在编纂的顺序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写《永远的沙果巷》的时候并没有参照什么,大概是自己的游踪和感想连缀而成的,是一些感性的认识,没有什么深度可言,我想,凡是热爱寿县的人,只要在里巷走走大概都有些心得。我看的嘉靖寿州志是电子版(下载地址附后),其中有些章节在扫描过程出现了倒印或重印,如果不作为档案了解,看看是可以的,网络上也有光绪寿州志,我最近看的是寿县新校定的光绪版寿州志,看看总有些收获,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关于寿县,还在于自己走自己看自己体会。看看《清史演义》可能有助于对光绪《寿州志》的理解,谢谢你的关注,这篇文章写下有三年了,还有人记挂着,真的很感动:)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615577.html(嘉靖寿州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547194.html(光绪寿州志)
|
游客
未注册会员
|
20 楼
跟帖时间:2012-12-12 15:47
文下附图的那个巷子,我们在那住了好几年
前一阵子走到那都有恍然如梦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