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03 | 回复: 6
|
过 年
|
游客:075910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0-01-09 19:59:1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过 年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
人们常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想想鄙人上有老,下有小,属于小孩还是大人,是盼过年还是怕过年呢?上有老,窃以为,只要父母在,就有撒娇的地方,在那里人们永远是小孩;下有小,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已尽了为人父母之责任,培养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也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吧。带着矛盾心理撰此小文,一方面为了应付差事;一方面因《过年》文体而勾起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
人生在世,什么时候最愉快?是过年。因为这时候人们可以放弃一年的劳累,该放假的放假,该休息的休息,该团聚的团聚啦;人生在世,什么时间段最值得回忆?我认为应该是童年和少年时代。因为这时候人们最善良、最单纯。这个时候人们很少索取,也没有多少复杂的思想,就是有的,也只是用一些浅显的或不成熟的思想来窥探和认识世界,他们绝不能从深层次上去认识和理解世界。所以,对于他们的有些所作所为,人们还是能够理解和包容的。我也是从童年和少年时代过来之人,对有些事、有些人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就在昨天,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童年、少年时,童言无忌,肆无忌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是大人们所不及的。每逢过年之时表现的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们在过年期间,做错什么事情或干了什么“坏事”,大人们都会倍加宽容或“年后”算账的。在过年的时候,不管家庭多么困窘,大人们总是舍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弄一点好吃、好穿、好玩的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过一个愉快祥和的年。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十年浩劫”文革期间度过的。那时候,不管生活多么地困难,物资多么地匮乏,父母亲总还会在一年一度的春节里,想方设法,积攒一些好吃、好玩的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大鱼大肉可以在年下尽情地吃,鞭炮、烟花可以在年下大胆地放。好像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才格外地和蔼可亲,我们就是打架吵嘴了,父母亲也会格外地包容,随便吆喝两句,算是完事,不再追究那“大逆不道”之过错。
姊妹六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虽然我们随母亲下放寄居在他乡,而在家的爪哇王国里,倒也享受着特别的待遇,自小受宠,形成顽童性格,在过年之时更是玩物丧志,难见踪影。记得,我在小伙伴里,个子最矮,并被封 “矮绑鼓”之外号,别看年龄和个子小却表现的尤其灵活和滑头。当时农村孩童所玩耍的游戏,象什么推箍、弹珠珠、顶画片、打嘎楼等,无一不晓,无一不精。有时候还自不量力和大一点孩童争强好胜,到头来只能是自认倒霉,玩茬了被人打,也只能哭着回家向大人诉说委屈。
回忆是幸福的,也是酸楚的。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父母亲只有无穷的劳累,却又很难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那时的姐姐妹妹只有无穷的贫困,想吃一顿馒头、米饭很难,想穿一件新衣服很难。在过年这个关口上表现的更为突出,那时的父母亲真的怕过年啊!记得,有一次,母亲为过年办年货步行几十里去找父亲,又冒着大雪连夜赶回家中,当他们看到我们姊妹几个为了等父母亲带回年货坐着睡着时,一家人悲喜交加,相拥而泣,那个夜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
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爱回忆和能够回忆。近年来,夜晚老爱做梦,又是一些乱七八糟噩梦。有人说,“好人有好梦”,也许我不是一个“好人”,要不然怎么总爱做噩梦呢?说自己不是“好人”或干了不少“坏事”那是有依据的,这还得追溯到童年和少年时代。记忆里在那个时候,特别是过年,总是恶作剧地将炮仗往人家身上撂,另外,我还做过其他坏事。
有一年,大姨家的我的表妹来我家过年,她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眼睛很大,皮肤很白皙,身材很苗条,辫子也很长,还穿着一套迷人的连衣裙。她初来咋到我们居住的农村,对一些人和事都感到好奇和新鲜,很自然的我就成了她的向导和保镖。为了表现自己,我所做的事情更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记得,我们一齐从我家乘船到凤台大舅家去看他们那里的小胖孩,那个小胖孩很特别也很可怜,五岁的年纪体重竟超150斤,说他可伶是因他没活多久就死掉了。放下小胖孩不说,单说说我们在乘船路上所发生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所乘坐的轮船,是从寿县赵台子出发经淮河硖石山口、毛仙洞,再驶往凤台县架河,在轮船行驶到架河时,我们口渴了,就向轮船服务人员要了两碗大碗茶,我们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着窗外美景。当时,船内有美女相伴,窗外有碧波荡漾,一时间,我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独创精神,抑或是哪个神经搭错,竟然将喝完的茶碗扔向河中,与此同时,还美滋滋的吆喝表妹看我“打撇撇游”的技艺。
在一片喝彩声中,也引来麻烦,船上服务人员(穿制服的),后来才知道是船上保安,他把我喊到办公室,说我这是破坏革命成果,是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要我在轮船的广播里公开向人民群众检讨、道歉。而我当时的狡辩能力很强,思维也很超前,我一边说损坏公物要赔,一边说你对我的行为不应该批评应该表扬。理由是:白瓷碗不值钱,记得当时仅买一毛钱一个,你们可以作为一种水上旅游游戏项目开发,只要游客原意花钱买,想怎么扔就怎么扔。我的一番谬论,搞得那位保安无可奈何,也许他是出于对小孩子的无奈罢了。我赔了两毛钱算是完事,也没让我在广播里向人民群众检讨、道歉。
古人曰:“少年强,则国强”,我则想“少年恶,则国衰”。不是吗?在那动荡不安,十年浩劫的文革时期,有多少少年被读书无用论迫害,又有多少文盲加流氓的恶少出现,不学无术是那个年代青少年的代名词。我是一个深受其害的少年,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十年浩劫中度过的。我有时常和人家辩解,别说我痞,痞的责任不在于我,要怪你们去怪“四人帮”。
其实,顽皮并不是鄙人的专利,记得,在我们生产队里,有一个外号叫“硬眼子”的人,他比我痞多了,他的名声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他是人见人怕、人见人厌的人。邻居“三老爹”,一提起他就恨得牙痒。也难怪“三老爹”那么恨他,有段时间“硬眼子”老是磨着他。偷了他家瓜吃不算,还把瓜皮、瓜瓤往他家里扔;“三老爹”年纪大了,晚上小解喜欢用“夜壶”,“硬眼子”就把他的“夜壶”钻一个洞,害的“三老爹”小解过后,整个床上都是尿,恨得他逢人便讲“硬眼子”是天底下最坏的人。
那时候,痞孩子不仅在社会上有,在学校里更是比比皆是。上初中时,我们班是全校出了名的“差班”,整个校舍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老师不敢到班里上课,一个上海下放女教师,更是经常被恶学生欺负和捉弄,她上课推门时,不是被搞的满头灰尘,就是被泼的满身是水。一帮恶少们经常聚集在教室里,吃烟、打架、砸玻璃、讲荤段子。特别是有一个县领导家的公子,他更是坏的出奇,他经常逼着比他小的学生,演出由他亲自导演的戏,让学生头戴白布扮演吊丧者,哪个学生不服他管,他就让扮演者哭他家的父母亲,硬说人家父母亲死了。这些事情回想起来简直不堪回首啊!
按理说,写过年应该多写一些喜庆的事儿,可是,我写着写着就想起了这些令人不堪回首的事情。也许是上了年纪的人爱回忆;也许是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就会自然不自然的写出所思所想吧!好了,不再提一些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啦,下面表述一些令人振奋人的事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全国上下拨乱反正,我之命运也随国之命运而改变。八十年代开始,我和全家是一年比一年强:78年春节鄙人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79年春节父亲被平反昭雪全家户口回城;81年春节鄙人考取部队一所军校,随之提干并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87年春节鄙人结婚生子,后转业回地方工作;98年春节我们在城关有了一套自己的商品房;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鄙人又很幸运地被调往县城机关工作。这一切的一切好像来之突然或不可思议,但是,请别忘记“国富民强”之道理,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了,才有我百姓之荣华富贵。
有道是:
匆匆五十年, 弹指一挥间。
常做儿时梦,叱咤威虎山。
桀骜难驯服,无术灾如天。
时光倒流水,不敢愧从前。
|
游客:032204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0-01-11 15:22
相对那个时代来说,楼主的童年和少年还算是幸福的。
|
游客:032250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10-01-11 15:22
楼主的生活年代对我来说很陌生,不管怎么都已经走过来了,过去的辛酸都一去不复还。
把握现在的生活观点,努力向新生活前进!
|
游客:092432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10-01-12 09:24
楼主围绕过年这个主线,通过三个人物例子,采取倒叙手法,将我们带到了文革时期。语言朴实,内容真实,既有议论又有记叙。文章很像时洪平的《三进校门》,不知作者可否一人?
|
游客:054508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10-01-14 17:45
一看就知道是好贴,真情实感!先顶再读
|
游客:030752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10-01-15 15:07
难忘的昨日,深情的记述。
|
游客:015046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10-01-19 13:50
腊味飘香—寿县真正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