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寿县—寻根之旅”入选世博会推荐线路
游客:115905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寿县—寻根之旅”入选世博会推荐线路
游客:08581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0-04-01 08:58 这个'寻根",似乎不贴切,又不是大槐树.
游客:09335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0-04-01 09:33 很好啊,应该然上海人知道寿县与上海的关系!
寿州勇士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0-04-01 16:28 因为过去有很多上海知青在寿县“下过放”。
游客:11142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0-04-01 23:14 上海叫“申城”,是因为春申君黄歇开申江而源起的,寿春是春申君的封地,所以寿县也算是上海的根了吧!
寿阳烟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0-04-02 18:55   申江(黄浦江)不是黄歇开凿的。 黄歇是距今2200年前战国时代的人。2200年前今上海地区大部分是海。海岸线在今奉贤南桥,闵行莘庄,嘉定城区南北一线。此线以西的松江区、青浦区有部分陆地。此线以东的“今上海地区”,明嘉靖《上海志》称之为“海之上洋”。特别是今黄浦江流域,包括今上海老市区全在海里。此线以西地块,连个县级行政单位都没有。1000年后到唐朝才有华亭县。试想,黄歇到海里开什么“黄浦”? 上海的黄浦江仅是距今约600年的事。南宋末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成书的《云间志》,在其《水》章,记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水系全部支流共37条。已有“上海浦”,尚无“黄浦”。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巡视浙西,治嘉、湖、苏、松水患”时,把旧上海县衙旁的上海浦(今十六铺南北一线),南连黄浦,北接范家浜,拓宽贯通,北出吴淞口入海,这才有了到清朝始普遍称呼的黄浦江。如此算来,上海的黄浦江,岁数比黄歇小了1600年。   寿春不是黄歇的封地。 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3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后十五年(公元前248年)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封邑。”《史记》这段话载明,黄歇封地有前后两块。前块是“淮北十二县”;后块是“江东”。“淮”,史谓“淮水”,今称淮河。“淮北十二县”不包括寿春,寿春是楚国国都。黄歇在世时,楚国国都在鄢郢(今湖北江陵)。公元前278年迁“陈”(今河南淮阳),不久迁巨阳(今安徽阜阳北),过12年又迁寿春(今安徽寿县)。 
游客:1230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0-04-07 12:30 。《上海地名志》等记载:上海简称“申”,这一简称,源自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黄歇,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人称“战国四公子”。黄歇受封之时,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春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春秋战国时代的上海,只是战火纷飞的“国际”社会里被楚国征服的江东地区一个无名入海口。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一举灭掉吴国,并吞吴地。公元前333年,楚又灭越,吴越之地尽数归楚。85年后的公元前248年,身为楚令尹(相国)、执掌楚国军政大权的黄歇来到这里,成为当地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名人。   不仅仅是上海,当时整个楚国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春申君手里。黄歇执相25年,在信阳楚王城(今信阳市)里韬光养晦,积累资本,蓄势待发;在淮阳陈城(今周口市淮阳县)执掌相位,走入楚国权力中心;在黄国故里信阳潢川中兴黄氏家族,后迁都安徽寿春,最终被门客、赵人李园买凶斩首。他在楚国政坛的30年间,这个现代意义上的河南人,叱咤风云,“虽名相国,实楚王也”,其足迹遍布沪鲁苏杭及鄂豫皖等,遗风流布,楚文化进一步和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碰撞交流。
游客:05082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0-04-07 17:08 说得很好,认祖归宗!不管怎么说,还是跟寿县有些关系的!有些地方没有关系还硬拉上关系呢,咱们这是名正言顺,毋庸置疑!
游客:07452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0-04-08 07:45 回六楼: 您的资料完全来源于网络,俗话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何况是鱼龙混杂的网络呢,实在让我难以信服,建议尽量查找第一手资料,另外前面的句号应该去掉。看到您的回复后我又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汇报一下,与您商榷。 1998年12月第1版《上海地名志》关于黄浦江的记载是: 黄浦江(Huangpu Jiang) 位于上海市中部,贯穿上海市,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西部淀山湖口淀峰,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南宋出现记载,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这里明确指出如今的黄浦江宋代才有记载,清代始称黄浦江,且是后人附会,而非史实。 《史记•春申君列传》载: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门之内。【正义】:寿州城门。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正义】: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秦始皇九年。於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如果司马迁没搞错的话,黄歇死于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秦始皇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38年,距今已两千多年。追根溯源,黄埔江的形成历史也不过千年时间。也就是说黄歇死时,黄浦江连影子还没有呢。 综上所述,黄浦江并非黄歇所开。不知六楼同意否? 回七楼: 七楼所言极是。上海跟黄歇根本没什么关系,却生拉硬扯攀关系,借此扬名。而黄歇是真正在我们这工作并殒身于此,却无人问津。幸好现在有了个春申广场,让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八公山豆腐成淮南的了,寿州锣鼓也被人抢注了,再过几年,我们真的一无所有了。
游客:12165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0-05-05 12:16 昨天看到两老外。从上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