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0 | 回复: 1
|
寄清明节之哀思
|
山茶花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0-04-06 16:22:27 |只看该作者
楼主
[center]寄清明节之哀思[/center]
清明节过去了,多年一直总想写点关于清明节的东西,那沉甸甸的思想撞击着我的心胸,思绪如潮,然每当着笔,却又难以下墨,就像那满地的花瓣,想一一捡起,却是一时不知从何而起。终是熬不过,非写出一点不得安然。
清明节,小时候是不知怎么回事的,渐渐长大了才略知一二,较清楚地理解算是从杜牧的《清明》诗开始的,尽管如此,在我的脑海里也只是泛泛的感觉。关于清明节直接地让我感受它的内涵,将其融入生活,成为生命相关的成分,还是从清明节去祭拜父亲的坟墓开始的。父亲不在了,清明节才成了我每年关注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父亲是公元一九八六年农历三月初五去向他乡的,八七年的清明节,我还在学校读书,赶上周末,便请假回了家。出嫁的姐姐们都回来了,兄弟姐妹一起到父亲坟前,烧了钱纸,盍了头,添上了一抔士。从那时起,每年我们都要到父亲的坟前几次,自然包括清明节。对于父亲,我们做儿女的也只能尽这点孝道了。
父亲是安葬在祖父母身边的,比父亲先逝的大伯及后逝的叔叔都没享受此待遇。提起祖父母,我就油然想起在家乡圩子后面那片田野中那个最高大最耀眼的土堆,那就是祖父母的家(祖父母是合葬),我出生时就已经在那里了,我从来没去过,是父亲告诉我的,自然祖父母我也没见过。然生来具有的亲情,让我对祖父母并不陌生,当然这或多或少也有点因为我成长中的一段经历。
祖父母的墓与圩子中间有一条大路,路的旁边有一口池塘。这条路我走了三年初中,也因此我与祖父母神交了三年。三年的初中路上,尤其是秋冬天要踏着晨雾或披着暮色路过这路边的池塘。每当此时,我的心就要揪起来,满身都是鸡皮疙瘩,心里总有鬼神之类的东西作乱,深怕从塘里突然冒出什么来。于是运足了气,使出浑身劲跑过这塘。不知从哪一天起,看着祖父母的那个土堆,我感到一种踏实,也不再那么害怕和胆怯了。在我的内心这样对白着:不要怕,祖父母定会在那里保护着我呢。那时,我的心里不完全在鬼神之类的东西上了,望着祖父母的坟墓边走边出神,仿佛看见祖父母在向我微笑,我有一种被神灵庇佑及亲情呵护的幸福和安慰。我不是一个人走这条路,有祖父母陪着我。
祖父母我没看过,也没看过祖父母的照片。听母亲讲,父亲长得极像祖父,只是祖父爱穿长袍,蓄着一个八字胡,性情温善,脸上常浮着笑容,每天早晨起来,先要喝上几盅自家酿的高粱酒,下酒菜很简单,只是儿媳妇们抄上几个鸡蛋,然后做事。我感觉父亲不仅相貌像,而且神态亦然,也许父亲的处世乐观,为人谦逊,遇事从容,生活朴实,仪表端庄,言语生趣的风范多缘于祖父吧。对于祖母,母亲也没见过,我没问过父亲,也无从知晓。
父亲去了,那高高的祖坟也成了父亲的新家。每当回家,第一眼望见的还是那高高的土堆,而此时,心里常常想起的不再是祖父母,父亲那真实的笑容再现在我的眼前,一路走近,目不转视,有一种亲切,也有一种淡淡的苦涩。
父亲是个很孝道的人。过年了或清明节,父亲总要买几刀钱纸,裁成方形,打上方孔,就像从前充当货币的铜钱,然后,再把钱纸花一花,整体成圆形,周边牙齿状。除此再用残纸叠成条状,叫“纸眉”(我不知道是否这两个字,字典也没查着)。父亲说,到了坟地先用火点燃纸眉,再用它点燃钱纸,这样风大也不怕燃不着钱纸。每次父亲挎着竹篮去上坟,我总是偷偷跟一段路,觉得好玩——父亲说小孩家不许去上坟,小时候也不知道祭祖的感情。父亲发现后面有动静,回头看看,笑笑,叫我回去。一次,我悄悄跟着并在一条干渠里伸出头,目送父亲走向祖父母坟地。父亲到了坟地,蹲下点燃了钱纸,冒出了缕缕青烟,过了一会儿,父亲起身又弯下,弯下又趴倒----听父亲说那是给祖父母作揖行礼。再会儿父亲回来了,看见我笑笑说走吧。长大了渐渐明白,女孩子是不许上坟地的,于是我知道了父亲不让我去坟地的缘由——其实父亲出门是喜欢带上我的。有时候,父亲上坟回来总要唠叨说:“谁去上坟的?钱纸都没燃完,还被风刮得满地。钱纸不燃尽那里的人怎能收到?做后人的不能这样粗心”父亲的教诲不自觉的留在了心底,以至于给父亲上坟的时候,总要等到纸燃完才离开。
父亲去了,我也大了。祖父母的坟我没上过,可父亲的坟我是非上不可得了。上父亲的坟也拉近了我与祖父母的关系,每次上父亲的坟我都要给祖父母送一份,并磕头拜一拜,即尽了自己的孝道,也替父亲尽一点孝心。父亲的年代,上坟只是一刀纸,我们的年代,则是送上一捆子,也不再打方孔,渐渐地还送上“现钞”,多半还放上一挂爆竹、一筒礼花之类的,有的年青人祭祖还烧上麻将之类的娱乐用品,我想祭祖是表达对祖辈之哀思,还是传统的一点较好。
公元一九九三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母亲也去了,与父亲是合墓。母亲的离去更坚定了兄弟姐妹每年都要回老家几次。母亲在的时候,给父亲、祖父母上坟,母亲总是在家的门口朝我们张望,母亲不再了,背后的那个影子也没有了,上坟的时候,心里又多了一个怀想。
公元一九九四年清明节,我们为父母立了一块石碑。
附言:公元二00七年十二月七日,国务院把清明节定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农历清明当日放假1天(选自《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本决定已经由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游客:014219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0-04-07 13:42
哀思与怀念在淡淡的文字中流淌!
我也十分怀念离开人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尤其是我的爷爷,清明节前一天,我梦中十分记挂想念他,很少记得梦内容的我,清明之日清早清晰记得梦里的想念!如今身在外地流浪,清明节也没有能够赶回老家,只好给钱请哥哥多买钱纸代我表心!如果有天堂,祝愿在那里的先人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