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几张城墙的照片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讲到城墙和城楼,话题就太多了。东门城墙保存比较原始,大致是大家所说的原生态了,原有之生存形态。关于城墙的历史,众说纷纭,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我倾向认为这个城墙是南宋城墙,因为五代后,北宋初时这座城池荒废了150年。可能有人要说,既然城墙是宋代的(不论南或北)距今也有1000年了,为什么它的形制并不像是宋时的建筑呢?这问题提得好,我倾向于认为,历史是层累的,没有一处建筑能保存千年而不变的,从南宋开始城墙逐年要加固,还要根据当时人的审美对城楼进行修缮,于是城墙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样式。但我们完全可以说,这座城池是座宋城。但也不是杭州的宋城,杭州的是假的。 不论是楚都还是汉淮南王,寿县文化一大特征是诸侯文化,相比于六朝古都西安、杭州、北京,城墙的形制和规模不可能与这些城市相比,城墙很完整,是因为城墙现而今还在用,虽然西边和南边有了固若金汤的防汛大堤,寿州城里的老少爷儿们因为有了城墙心里毕竟要踏实些,既然不要防汛,我们也能看到老头们老太太们在城门洞里纳凉,或者在风凉水快的城墙边,拉起二胡敲着锣鼓,唱着地方小曲,这些都是这座城池的一些农耕特征,因为其小,所以集中,因为集中,乡情浓郁,有时候周游在此,就忘记岁月的变迁了。有城墙的寿州犹如企业家有了实体。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0-07-20 09:52 当然我们也有视觉疲劳的时候,我们看着看着对它也就失去了兴趣,如何提高对城墙的兴趣,就好比我们如何提高对功课的兴趣一样,文化课年年学习、年年复习、年年考试,这样学生就会熟视无睹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会学习的孩子会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如果我们每天眼睛只盯着城墙、盯着“醉三秋”挂的那灯笼,我们也会像学功课一样产生视觉疲劳,但我们可以挖掘一二,研究一下城墙的历史,比如说城门洞里的刻石,我们搞清楚了吗?东门“人心不足蛇吞相”、西门“当面锣,对面鼓”以及南门之“门内人”的典故我们真的搞清楚了?既然西门已经拆了,那么西门的题额在哪儿?如果西门题额找到了,在报恩寺,那么“当面锣,对面鼓”那块刻石在哪儿呢?也在报恩寺吗?这样一想事情就多了,几百年的旧帐俺们要一把秋后算了。文峰塔在哪儿,文峰塔是怎么倒掉的?是自行坍塌的吗?据姚摩霄老人“交代”,文峰塔是地标性建筑,怕日机轰炸而拆除的,文峰塔要不要重新修建?这是一桩需要公决的大事,我在这里就不造次了。总之,城墙就像是功课,不挖掘,不找兴奋点,就僵死了,没有了新的精神。再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进进出出城门的那些人,有回到乡下的,有从乡下回来的,有匆匆行色,从观察人的角度来观察城墙,其实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城墙现状,总之内涵很深,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概括。大哉,寿州城墙。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0-07-20 10:36 可能还有这么一种情况,大家兴许会说,“这有什么呀?”这不就是用砖头砌的院墙吗?”如果缩小了看,城墙和院墙是一个道理的,学校有围墙,乡下学校虽然没有围墙却有校沟,大致就像是护城河了,东门护城河里水草太丰茂了,以至于如同湿地,浮萍密集,像是一块秧田,如果不小心误把它当成秧田,踩下去是有安全问题的,因此我建议那儿应该有一些警示标语。对待任何一处风景,都要从本土的特殊地理、人文等处考察,如果我是一个外地人,我要来寿州旅游,我就要认真地了解一下寿州相关情况,而不是贸然前来,因为它地处江北,淮河之南,它的景色绝对不是江南可比,如果把普陀山的景致移入寿州,显然也欠妥当,这儿不湿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比南方干,比北方潮,如果按照姚治中的讲法,在西汉时的寿春气候是湿润的(这话不可轻信),寿州就是寿州,我们来寿州旅游就要了解它的特殊性,我们为什么要来寿州旅游而不到张家界或普陀山或香港或者台湾,我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寿州出于什么目的,会达成怎样的心情,如此想来,就能够很好地周游寿州了。其实一年四季,一天到晚,每个时刻都会发现寿州的美丽,当然需要时间。
游客:10384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0-07-20 10:38 西门的题额应在报恩寺,我07年还去拍过一张照片,是耿仲夷的题字. "当面锣,对面鼓"刻石的下落,我曾今问过一个当事人,他说是他参加维修西门时拆下来的,但问及下落时,他就含糊其辞的说了一句“早砸了...'
游客:10492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0-07-20 10:49 还有,文峰塔是否有别名,看史料,在其位置还有一楼名曰:天乙阁,与文峰塔位置似乎重叠。 请教各位。 一筹斋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0-07-20 10:51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得非常好,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原来以为既然是天上的街市就一定在离天比较近的高山之巅,来到寿州才发现“远远的街灯明了”,以及“无数的珍奇”,寿州的街市才有堪天上的街市。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0-07-20 11:02 虽然“天上人间”已经嬗变成了一个坏词,面对寿州的景象,我还想套用刘辰翁的词句,“天上、人间、梦里”。
游客:1120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0-07-20 11:20 我们的家真美!!!!!!!!!!!!!!!!!!!!!
游客:04273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0-07-20 16:27 虽然身处寿县,却从未关注我们自身的文化,因为你,有了关注的愿望
游客:09374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0-07-20 21:37 看看东门内积水多深,那些车辙石被任意践踏,何来美丽!发展旅游应该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哎,不说了
游客:0249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0-07-22 14:49 城门内的确有很多积水
寿州勇士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10-07-23 07:51 看到“浮木”先生的一篇又一篇《关于古城寿县风貌和图片》,我由衷的感到: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寿县人”,为何就不能做一点对家乡、对古城有益的事?
游客:1005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10-07-29 22:05 就等你带俺们去护卫城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