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9 | 回复: 11
|
爱吃豆腐
|
sxhbin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1-08-21 16:51:32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喜爱豆腐,由来已久。
幼时家贫,我梦寐的佳肴就是鱼汤豆腐。那时,父亲擅长捕鱼,新鲜的杂鱼加进几块小磨豆腐,炖出乳白色的汤,而煮得发泡了的豆腐形成了许多小孔,小孔里吸足了汤汁。这时的豆腐柔韧多汁,吃起来其味道的鲜美是无以言说的。说来好笑,虽然特爱吃,却常常吃出眼泪来,因为豆腐里的汤汁太烫,贪吃的我耐不住性子等待,嘴里烫出泡泡那是常有的事情。最常见的表情就是大张着嘴巴,猛吸凉气,眼角还润着泪花儿。
我亦喜欢生吃豆腐,不用放盐,也不用拌小葱,刚买回的豆腐,清水一冲,就会不由自主的掐下来一块,放进嘴里。不用牙齿,舌尖轻搅,呵!爽爽滑滑,纯纯正正,犹如婴儿的肌肤。兴致来时,我还会抠起一点,轻轻地抹在妻的脸上,清清凉凉的感觉沾到我的嘴唇,真的很舒服。如果把豆腐放冰箱里做成冻豆腐,加猪蹄儿一起炖,更是很好的美容佳品哩。豆腐的美容功效从一个词语即可窥其全豹,那就是:豆腐西施。吃食上的这一偏爱,一直延续至今。看来这一生,我对家乡的豆腐真的是不会离弃了。
每每想起家乡的豆腐,总以为,如此纯洁的物品必有很美丽的来由。所以常常很天真的想象着:古老的八公山下,美丽的珍珠泉边,碧草紫藤,苍松翠柏,掩映一径曲折;碎花青衣的村姑,竹扁悠悠,挑一肩颤巍巍的清凉。松棚茅屋,灶火正旺,煮一锅凝脂白玉。如花的笑脸,漾无限的青春。
呵呵,现在的地球人都知道,豆腐出世,却是来自一种偶然。刘安,那个世袭了父亲的领地的王孙弟子,聪慧博学,集儒道思想之大成。一部《淮南鸿列》,包罗万象,牢笼天地,使他名垂千古。可是终让人不解的是,他们对大道自然那种百折不回的探索,对生命孜孜不倦的追求怎么就想起了以豆汁作料,取石膏点卤,炼制出白玉仙丹般的豆腐?!
淮南王的无心插柳,不仅成就了豆腐文化的似锦繁花,也为寻常百姓的生活增添一道价廉物美的家常菜。宋代文豪苏东坡不仅喜食豆腐,还热衷于豆腐的制作。他在湖北黄州为官时,常常亲自做好豆腐并精心烹制,用以招待亲朋好友。友人亲切地称他的豆腐为‘东坡豆腐’,流传至今;‘浊酒聚邻曲,偶来非宿期。拭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这是陆游的《邻曲》,诗中‘黎祁’即为豆腐。邻人小聚,浊酒豆腐,其乐也无穷。明代苏平《咏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这诗不仅点出了八公山豆腐的与众不同,传神地描述了豆腐的制作流程,更写出了豆腐的各种特性。
豆腐,上可以入宫廷,下可以进瓦肆,不傲不显,不卑不亢。这从千年里走来的尊贵而又平凡的豆腐,极丰富的营养包含在平凡的外表之中,尊贵而朴实;纯洁的颜色,显示着由内而外的高洁。如果说‘道’,这该是一种最朴素的‘大道’吧?可惜,精于道学的淮南王,失悟了!黄泉路近时,他是否会渴望着过过那种只写写书,卖卖豆腐的日子呢?
如今,我的家乡百舸争流运土筑城的风景再现,历史文化复兴的时代动力让这方小小的豆腐早已名扬四海了。据说,今天的八公山豆腐付佳宴已有一百多个品种。什么刘安点丹、珍珠翡翠白玉汤、东坡豆腐、乾隆四喜豆腐、虎皮毛豆腐、灵芝豆腐、乌菜豆腐……最近,大泉村豆腐发源地的豆腐乳在世界博览会上还荣获了食品类金奖,不但给家乡带来新的荣誉,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该是可观的。
衷心的祝愿八公山下、淝水之畔这方赋于长寿秘诀的豆腐万世流传,永继安详。
|
游客:071125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1-08-21 19:11
"古老的八公山下,美丽的珍珠泉边,碧草紫藤,苍松翠柏,掩映一径曲折;碎花青衣的村姑,竹扁悠悠,挑一肩颤巍巍的清凉。松棚茅屋,灶火正旺,煮一锅凝脂白玉。如花的笑脸,漾无限的青春。"--绘声绘色,诗情画意,连读三遍,过瘾!
|
游客:092022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11-08-21 21:20
美味、美景、没不胜收--秀色可餐!
|
游客:104218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11-08-21 22:42
好文章,耐读。
但愿八公山还能再回到寿县的怀抱。
|
游客:075438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11-08-22 07:54
楼主好文,拜读了。。。。。
|
游客:110154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11-08-22 11:01
好文章,楼主的功力了得!这是至今我看过关于豆腐写得最出味道的文章了。品味着,,,建议版主推荐到寿县旅游网上宣传寿州豆腐。
|
游客:115817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11-08-25 23:58
刘安,那个世袭了父亲领地的王孙弟子以豆汁作料,取石膏点卤,炼制出白玉仙丹般的豆腐,楼主是用什么方法提炼出这记写豆腐的好文章的?好文章,拜读了。。。。。
|
游客:104804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11-08-31 10:48
文美图美,好文章,加精!
|
游客:121524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11-08-31 12:15
楼主美文,应该顶一下。
|
游客:040312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11-09-15 04:03
又到豆腐文化节了,除了寿县人,还有几个人记得豆腐发源地是寿县
|
游客:042106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11-09-17 16:21
上次回老家寿县,随行的还有几位外地客商,晚上朋友招待时,居然在餐桌上出现了“豆腐饺子”。客人边吃边赞叹说,不仅味美,更是天下一绝啊。此菜只有寿州有。愿老家寿县能依托一些“名、特、优”,让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
|
寿州勇士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11-09-17 21:05
感谢楼主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希望更多的文化人向外界宣传家乡,让全国各地更多的人知道寿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