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80 | 回复: 128
|
小地方隐贤 ------故乡的记忆
|
游客:101737
未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1-11-08 10:17:37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我出生于寿县隐贤镇。幼时听家父说,曾有一乡邻在他乡游历,遇人问及家居何地,此君答曰:“寿南皋北,蓼东庐西,街心走船,屋檐底下跑车,董子故乡,小地方隐贤。”听者莫敢小视,遂礼遇之。其实小镇确实不大,我记事时,也不过三千多人口。此君所言东西南北仅指其方位;“街心走船”是因小镇夹河而建,河东为东隐贤,河西叫西隐贤;“屋檐底下跑车”是因街道极其狭窄,街两边的屋檐几乎相连,下面常有小推车行走而已。所谓“董子故乡”指的不是《天仙配》里的董子,而是指唐朝乡贤董邵南。韩愈与其友善并有诗文相赠,我读过的有一诗一文,文为《送董邵南序》,诗曰《嗟哉董生行》。“董子读书台”遗迹解放后尚在,惜今仅存断碑两块。此地因邵南长期在此隐居而得名,唐之前这里叫百炉镇。
淮河有一条发源于大别山的支流名曰淠河,故乡隐贤在我心中就是镶嵌在其中游的一颗明珠。由于地六安和淮河入口的正中间,往来商船多在此歇航过夜,故而小镇夜市繁华,每晚汽油灯和电石灯把十字街照得通明,酒店和小吃铺生意红红火火,大鼓书唱得热热闹闹,一些船老大带着身背大葫芦的小船童络绎其间,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景象。清晨我们挑水或洗菜,往往要通过十数艘跳板相联的木船才能接近河的中流。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清晰可数的小鱼漫漫而游,似乎也享受着如人一样的那份悠然。
可能是水陆码头的缘故,小镇的原住民很少。数百户人家,姓氏有六七十之多。其祖先有的来自山东河南,有的来自江西福建,至于是何年何月迁居于此,已多不可考。但不论来自何处,也不论来于何年,他们的代代后人从不忘记祖先。很多人家的大门上每年都贴一幅固定内容的春联,标明本家族的郡望和祖先。如姓孙的大门联是“安乐世泽,仁让家风”;姓鲍的是“参军世泽,俊逸家风”;姓汪的是“平阳世泽,越国家风”。我们姓程的则是“安定世泽,四箴家风”,或“安定世泽,明道家风”。所谓安定世泽,是指祖宗来自安定郡,四箴家风或明道家风说明本支为宋代“二程”一脉。小镇虽然多姓杂居,却世代和睦,有一则“编笆接枣,锯树留邻”的典故,堪称千古佳话。传说有两户人家隔墙而居,一家靠墙种有一棵枣树,因树枝伸到了隔壁人家,每有成熟的枣子掉到其院子里,这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拣食别人家的枣子,请人编了一个大竹笆子倾斜架在墙上,让掉下的枣子回到树主人的院子里,树主人感其义,便锯掉枣树拆去隔墙,两户邻居遂成通家之好。一些类似这样的故事代代相传,净化着小镇的乡风。乡邻们,有矛盾自行化解,遇灾难协力应对。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很少发生争讼之事。还有一个“隐贤集失火不烧第二家子”乡谚,为周边乡镇所称羡。有人说是菩萨保佑,依我多次亲历而言,应是大家互相保佑。当有一家失火,便有人跑着鸣锣高喊“某某家失火了”,其声凄促,闻者如闻号令,满街人提着水桶迅疾而至,很快即可把火扑灭。虽然街坊相连,从没有第二家子被殃及。
隐贤人风趣幽默,隐贤人贫而能乐,善送外号和如歌的叫卖声都体现了小地方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在隐贤,只要是在街面上混的人都有外号,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如果还没有外号,就好象没被大家所认可,是有失身份的事。外号对于号主有画龙点睛之妙,一经号响,此人便有了立体感,鲜活可亲。很多人因号成名,久而久之,其真实姓名被人淡忘,仅存于户籍之中。有一人身材矮小,长期不被人重视,他便延请一儒者为其送号,儒者送其号曰:海山先生。当地人家逢年过节必点蜡烛,一对蜡烛一支印着“福如东海”,一支印着“寿比南山”,烛燃将尽时,一边仅剩一“海”字,另一边仅剩一“山”字,所谓海山,极言其短而已,说白了就是蜡烛头子。此海山先生仍不甚其乐,后来此号延及子孙,成了家族的雅号。隐贤作小生意的多,他们叫卖不是叫而是唱,卖西瓜的唱,卖鸡头(即芡)的唱,卖油果(当地称油条为油果子)的也唱。有的以声调取胜,有的以文辞取胜,虽是苦中作乐,却透出些许恬适。多种多样的叫卖声,让人听之不忘,尤其是远走他乡的游子,这些声音常常在其心中激荡,越久越清晰,越久越响亮。我至今记得有一卖油果包子的老叟,他的唱词是:“手提竹篮满街嚎,一声油果一声包,亲戚朋友推销去,今天生活又不焦。”
不知何故,隐贤寺庙众多,素有三十六庙七十二井之说。各路佛菩萨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诸如大佛殿,地藏寺,关帝庙等等,一座寺庙一串传说,不胜枚举。家乡父老深信,小镇之所以历两千年不受战争之乱,不受水火之灾,皆缘于各路佛菩萨的庇护。而今三十六庙有三十五座或被毁或改做他用,如东岳庙改成了小学,火神庙改成了中学,我小时候就是在这两所学校就读。那时上学的路上还有几座牌坊,我们放学时常常绕着牌坊玩耍,今均已不存。前次回乡,一雅好收藏的朋友请我喝酒,在其院中见到了刻有“圣旨”和雕花的牌坊石,如见故人,我不禁放量豪饮以谴别怀,如泥而归。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变的是景物,不变的是情怀,游子心中的故乡永远是温馨和美好的。我思念故乡的小河,我思念故乡的炊烟,我思念小地方隐贤。
(作者:程旷,寿县隐贤镇公平巷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游客:070607
未注册会员
|
沙发
跟帖时间:2011-11-08 19:06
上文作者程旷先生(1953—2010),寿县隐贤镇镇南公平巷人,生前曾任安庆石化集团生产部经理,安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程先生善书法,行草尤精。其文笔功底扎实,上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程先生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
游客:074301
未注册会员
|
板凳
跟帖时间:2011-11-08 19:43
古镇隐贤有过辉煌的过去,然而时至今日,隐贤镇乃至整个寿县与周边地区相比明显落伍了,发展现状很不尽如人意。
|
游客:101030
未注册会员
|
地板
跟帖时间:2011-11-10 10:10
历史上的隐贤镇之所以兴盛,是缘于水上交通。陆路交通不及水上交通便捷,这个古代交通状况成就了隐贤镇。如今,现代交通工具发达,汽车大行其道,水路交通自然相形见绌,内陆小水道更是如此。不过,历史文化的记忆确实令人怀念。
|
游客:073403
未注册会员
|
4 楼
跟帖时间:2011-11-10 19:34
古镇隐贤,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从前的业余剧团,现在有锣鼓队,女子腰鼓队。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泰山庵庙会,龙灯会等更是热闹非凡。下图即为2011年元宵节隐贤镇街头的舞龙表演。
|
寿州勇士
未注册会员
|
5 楼
跟帖时间:2011-11-10 22:13
希望楼主利用自己的“所长”继续宣传“古寿州、古隐贤的“璀璨历史文化”!
|
游客:081432
未注册会员
|
6 楼
跟帖时间:2011-11-11 20:14
热爱故乡的人,才是有根的人,才是有魂的人。
|
游客:100934
未注册会员
|
7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0:09
程先生生前曾多次表示,想为家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多做点事情,但斯人已逝,让人倍感遗憾。
|
游客:104534
未注册会员
|
8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0:45
程旷先生生前系安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在安庆及江南一带颇受大家的喜爱。下图即为程先生的行草作。
|
游客:033706
未注册会员
|
9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37
正月十五元宵节,隐贤镇舞龙队在泰山庵内表演。
|
游客:033839
未注册会员
|
10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38
隐贤镇舞龙队在隐贤中学表演。
|
游客:033954
未注册会员
|
11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39
隐贤镇舞龙队在街头表演。
|
游客:034058
未注册会员
|
12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40
活跃在街头的隐贤镇女子腰鼓队。
|
游客:034236
未注册会员
|
13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42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隐贤镇泰山庵庙会的演出。
|
游客:034404
未注册会员
|
14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44
正月十五元宵节,隐贤镇街头真热闹!
|
游客:034512
未注册会员
|
15 楼
跟帖时间:2011-11-12 15:45
隐贤镇民间艺术团在表演。
|
游客:015249
未注册会员
|
16 楼
跟帖时间:2011-11-13 13:52
本文作者程旷先生的母校,曾经的安徽省农村重点中学,皖西名校------寿县隐贤中学
|
游客:022043
未注册会员
|
17 楼
跟帖时间:2011-11-13 14:20
隐贤集的烧饼、卤菜都很好吃,其他集镇的没办法比!
|
游客:022747
未注册会员
|
18 楼
跟帖时间:2011-11-13 14:27
古镇隐贤的好多古建筑,庙宇都荡然无存了,有名的如志悟堂、文昌宫、七仙桥、大佛庙(极乐庵)、三官庙、东岳庙、祖师庙、关帝庙、城隍庙......,还有镇南的那几座牌坊都没了!!如今只剩下泰山庵和凋敝的老街。
|
游客:032650
未注册会员
|
19 楼
跟帖时间:2011-11-13 15:26
隐贤镇的董子读书台、孝感泉、董子墓等名胜古迹都消失了。
|
游客:043507
未注册会员
|
20 楼
跟帖时间:2011-11-13 16:35
再发一张程旷先生的小楷作品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