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01 | 回复: 12
|
寿县古城,你将魂归何处?(原作者:一筹斋)
|
游客:120745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1-12-17 12:07:44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寿县古城,你将魂归何处?(原作者:一筹斋)
寿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淮河南岸,东北临淝水,古城池叠压在楚寿春遗址之上,经历代重修而成,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现存的城圈范围为南宋时筑定,整个城池面积3.65平方公里,周长7147米。仅在这3.65平方公里的城池内,就有楚令尹春申君黄歇故城遗址(明清时犹称春申坊)、蔡侯墓、报恩寺,孔庙、奎光阁、清真寺、留犊祠等,或为气势恢宏、构造玲珑之古建筑,或为弘扬先贤遗风之胜迹,各有千秋。
一.古城的历史定位
“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是如今寿县对外宣传古城的口号,这一口号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古城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人文色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古城定位于“楚都”是有根据的,据相关考古资料显示,楚都寿春城在城南郊及东南郊,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6.5公里,总面积22平方公里。汉代将城址压缩到现县城的南部及城南郊一带。北宋熙宁复故处即现城址。南宋嘉定年间重建古城,有“建康许都统造”的城砖就是此次修城的实物证据,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修城的过程中,按范仲武的建议“以城阔难守,缩减南壁”,即南城墙向北退,形成现在的城圈范围,也造成如今四条大街中的南街最短,只有680米的现状。
二.古城区内古建筑的历史定位
寿县襟带淮淝,控扼吴楚,地理形胜,古称要害。《读史方舆纪要》谓之曰“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战争得失,关系全局,故历代以为屯兵重镇。从秦将王翦破郢(寿春)灭楚起,至抗日战争结束,古城饱经兵火,古建筑屡建屡毁,虽历代皆有修建,然保存至今者多为宋乃至明清之建筑,如报恩寺,孔庙、奎光阁、州署、数处名人故居等,皆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那么古建筑的历史也应定位于此,不宜盲目追古。
三.关于古城区内古建筑的保护理念
笔者认为对古城内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是古城保护的第一要素。作为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首要条件必须拥有和保存相当数量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所以保护是第一位的。只有这笔遗产的存在才能论及开发问题,只有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研究和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双赢。纵观国内外老城区的改造,经验告诉我们,过分追求商业化,对保护地而言,必然造成对历史和文化的又一次无法挽回的浩劫。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说“各级政府应该请人文知识分子参与城市的构建,应该请他们到决策层里来,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这种文化的视野,才能够帮助城市的决策者、构建者,帮助他们来鉴别,来确认,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是不能动的。”诚哉斯言!当政者不可不再三思之,慎之又慎。
四.关于保护和改造的一些设想
目前,寿县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轨之上,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妥善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古城保护的关系,始终牵动着众多百姓的心。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古城古到底,新城新到家”的城市建设口号,给关注古城的人们以莫大安慰。笔者愿意就古城的保护和改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保护刻不容缓,改造理应三思,按照“一城一馆八个点,两街四巷六特色”的思路,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所谓“一城”即指一座完整的宋明城墙;“一馆”是指一座装载着寿县几千年历史缩影的博物馆;“八个点”是指报恩寺、清真寺、孔庙、基督教堂、州署、刘少海故居、薛正跃故居、司徒越故居这些古建筑;“两街”是指西街、北街;“四巷”是指西大寺巷、箭道巷、清真寺巷、留犊祠巷;“六特色”是指古城所独有的水利特色、军事特色、宗教特色、儒家文化特色、书画艺术特色、市井民俗特色。
(一)特殊形制的古城墙彰显独特的军事及水利特色。
古城墙在南宋嘉定重筑之前,曾有一种外用夯土城壁,内侧用厚实填土的形制,南宋重筑的城墙,外壁用砖石砌筑,内壁用夯土培实,这种形制是从北宋以前的夯土城墙发展而来的,既利于战守,又利于防洪。明人总结了修整这种城墙的要点:“城以土为墉,土不培则墉不厚,而御内者无地;城以石为堤,石不筑则堤不坚,而捍外者无基。是故内用土也,土用培也,培用厚也,东西南北无不厚之墉;外用石也,石用筑也,筑用坚也,东西南北无不坚之岸。”2001年,寿县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古城墙已全面贯通、顶部架设仿古照明、条石铺路,坡面植草绿化,本届政府功不可没。但目前北门至西门、南门的部分墙段,上世纪70年代由于防洪需要改建成了重力式浆砌石墙,失去原始风貌,应结合此次复建定湖门工程,予以全面恢复。东门附近城墙,自然风化严重,砖缝灰浆脱落严重,急需加固。东门内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砖刻,已很难看清全貌,应采用高厚度的钢化玻璃予以保护。
可以开发的历史文化价值:军事特色方面,古城墙是南宋中后期边防城市的珍贵实例,见证了南宋对抗金、元,直至败亡的历史,见证了元王朝的覆灭,古城又是清代捻军、太平军势力接壤的地方,经历了各方势力的战火摧残,见证了苗沛霖的叛友求荣、陈玉成的英勇就义和清王朝的纷乱衰颓;水利特色方面,随着黄河夺淮,泥沙沉积渐厚,城墙的防洪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通过增高增厚城墙、修建护城石岸和涵洞月坝的方法提高了城墙的防洪能力,这些都为寿县古城墙所独有。
(二)囊括千载的寿县博物馆传承文化的精髓
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盛誉,在省内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该馆是以收藏本区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为主,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其中一级品162件(套),二级品163件(套),三级品1443件(套)。原馆址设在城内东北隅报恩寺内,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试开放。共分7个专题,11个展厅。寿县博物馆有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培养了古城文化的气质、提升了古城文化品位,塑造了古城的文化魂魄。
目前可在通过以下方法加强博物馆的职能:首先,结合新城区开发,对在建筑过程中出土的文物,加大征集力度,严防文物流失;其次,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管理、科学保护,对部分展示文物的断代必须进一步确定;再次,加强影像资料的采集,添设新的保存、播放设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三)星罗棋布的古建筑展示宗教、儒学及民居特色
寿县现存宗教古建筑三处:报恩寺,旧志说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间改今名,占地总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其规模“前有浮图高数丈,中为殿,殿后为阁,左右为廊,为法堂,为丈室,为钟鼓楼”,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为一中国传统寺院的建筑群;清真寺,据光绪《寿州志》:“清真寺在城内留犊坊,康熙年建”,东西长128、南北宽44米,中轴线上布置三进重院,檐飞角交,壮阔雄伟,堪称华东最大;基督教堂,位于东街照壁巷口,始建于民国8年,次年落成,砖木结构,房屋共35间,面积为398.16平方米,其工程由当时“西差会”传教士请来宁波工人建筑的,为北京殿式,大殿维修完好,礼拜活动正常。以上三处,其中报恩寺的周围控制范围应为100米,视线高度不超12米,开放碑廊;清真寺,周围控制范围应为150米,视线高度不超10米,杜绝私人收费;基督教堂,周围控制范围应为50米,视线高度不超12米。
寿县孔庙,唐时庙在城东南角,元泰定初,移建西街今址。座北向南,总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五进重院,建有明伦堂、敷教坊、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庑廊,泮池,棂星门、奎光阁、泮宫三坊等。全庙布局整齐,步步深入,开朗明畅,四通八达,是一所反映儒家观念的典型古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扩建成今规模。殿面阔5间,深3间,单檐歇山顶。柱间半拱明间三、次间二、尽间一朵。三跳三下七朵重拱,拱口分段挖凹线,两基拱间距较近,系当时一种变形半拱作法。殿内金柱粗壮,用包镶法制成。殿体轩昂宏丽,金碧辉煌。此处规划应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周围控制范围150米,视线高度不超过15米,取消私人办学及门票收费,严禁商业演出。
州署旧址为城内一片古代建筑胜迹,位于县城东街,明清两代寿州州署均设于此。始建于明洪武初,清康熙以来,几次重修扩建。现存的谯楼为明天顺时建,拱型砖石结构,拱券甬道若城门,券楣上尚存州人张树侯书丹之“古寿春”篆体石刻;熙春台,位于后院,为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知州黎士毅“因水台旧址改筑”,时“高可五丈”,意在“俯视城中”,时时“见百姓如在几席耳”,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知州饶元英建亭于台上,目前只剩下残损的“框架”。此处保护应首先取消芍陂旅行社的商业用途,并拆除相应附属设施;其次,恢复重建熙春台,相关资料可于民国照片获得;对署内现存的“出示严禁以挽颓风事”碑,安装保护设施。
需要正视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寿县的一大批古民居建筑悄然消失。本文所列举的三处故居,因为名人生前的经历,而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永恒的魅力,可以说是一个古城的特殊坐标,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然而现状堪忧,譬如刘少海故居沦为租住区,司徒越故居被强行打开墙体,先是卖性保健品,近来为一广告公司占用。笔者认为,针对以上情况,应成立故居保护应急小组,积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立即迁出租住户,拆除违章建筑,科学保护好故居内文物安全及故居周边环境。
(四)综合改造的两街四巷展现总体人文风貌
通过对古城西、北两条街及四条巷道的改造,再现明清格局,体现独特的人文特色,形成黄金旅游线。
两街:西街从十字街口至西城门1025米,北街从十字街口至北城门1205米,老街道原宽度一般为5—6米,建国后拓为14—18米。两街改造应以传统风貌建筑群为主体,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处理好风格与变化的关系,其次要充分利用易于造型的绿化、有文化品味的雕塑小品、有艺术设计的街头灯具,来塑造街道景观特色。对一些文物古迹、古树名木或富有特色的山头、水体、石休、树林合理利用。注重新老建筑的协调,使新老建筑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相互协调统一。新建筑物的风格宜采取淮上建筑简洁、质朴、庄重的传统风貌,主要特征是:青砖清水墙,坡顶小瓦顶,硬山有点缓翘,体型简洁,线条粗犷,实多虚少。在改造区内增设仿古戏台、牌坊、开辟文物市场、曲艺市场、茶社,打造古城文化特色。建设仿古民宅,街道铺设青石板,恢复旧有街区风貌。街内专营地方小吃、旅游工艺品、小百货等。四巷:西大寺巷结合报恩寺,建立佛教文化特色区;箭道巷结合一中、二中出城,取消学生小餐馆,利用现有规模,建成古玩字画区;留犊祠巷充分利用现有古民居,建立民俗文化体验区;清真寺巷,整合各种回民小吃摊点,建立民族美食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保护是当务之急,整体性改造开发是必由之路,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古城的热爱之情可比拳拳赤子,现就古城的保护和改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设想,愿与大家多多交流。
一筹斋于2010年元月20日
|
游客:055514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1-12-18 17:55
请作者介绍一下:刘少海,薛正跃的事迹,是什么大人物。刘是大地主,薛是商人。司徒越也就是孙剑民吧现代人物,有什么值得保护的?对全国来讲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余统领,,,,,这也保护,那也保护,有必要吗?
|
寿州勇士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11-12-18 21:21
很形象、很有见地,值得借鉴,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
游客:113111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11-12-18 23:31
好文,费了心思!!!!!!!!!!!!!!!!!!!!!
|
游客:062334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11-12-19 18:23
建议恢复孙状元故居,这对全国来讲影响较大。刘和薛相比微不足道。
|
游客:091400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11-12-19 21:14
写的不全面。还有关帝庙。东岳庙。和散布在农机巷。留犊祠巷等。。。处的古民居都要恢复保护起来。
|
游客:085444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11-12-21 08:54
寿州人,谈文保,
不要争,不要吵。
你嫌多,我嫌少,
俺们打起来不得了。
(回一楼)
|
游客:071332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12-06-26 19:13
薛宅是自己装上去的石板
|
游客:094659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12-06-27 09:46
建议恢复孙状元故居,这对全国来讲影响较大。刘和薛相比微不足道
|
游客:112717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12-06-27 11:27
东门内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砖刻,已很难看清全貌,应采用高厚度的钢化玻璃予以保护。
|
游客:040410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12-06-28 16:04
请楼主们去山西的平遥古城看吧,什么是古城,
|
游客:054303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12-06-30 17:43
支持楼主,你的观点很有思路,谢谢你给我们家乡的建设。
|
游客:023456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12-07-06 02:34
楼主坐而论道,观点不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