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文学艺术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李明星散文两篇
游客:023641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独秀墓前独凭栏 阳春三月,我来到了江城安庆参加全省第五届中语会年会。抽空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墓前,拜望了这位一生大起大落,至今尚未完全得到公正评价的伟人。 陈独秀安葬于安庆市北门外十里乡叶家冲的一块坡地上。这是陈独秀灵柩于1947年从四川江津迁回家乡后与原配夫人高晓岚的合冢。一进独秀园,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的两侧大写着“科学”和“民主”,意味着陈独秀一生所倡导的两大精神。继而进入眼帘的是标志着陈独秀对中国文化启蒙运动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新青年》杂志的雕塑。再往里走,便可看见陈独秀先生的巨型雕像,没有伟人们惯用的挥手振臂、气吞山河的姿态,不过是一手掐腰,一手紧握一卷杂志样读物的造型。苍茫的天宇下,先生睿智的大脑似仍在思考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墓地的尽头便是陈独秀夫妇的墓冢。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先生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或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墓地的北面是陈独秀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上下两层,里面除了有陈独秀先生的生平介绍外,还陈列着为数不多的几件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些破旧的、斑驳的、老式的桌椅,不由让人感喟,一篇篇发人警醒,振聋发聩的雄文便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在这样普通的桌椅上完成的。 先生的一生都在为启发民智、振兴民族、强国富民奋斗。早年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以北大文科学长的身份,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被视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中共发起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五次连续当选党中央总书记;以后,由于陈独秀的特立独行,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先被党内定为“右倾投向主义”,继而改为“机会主义”,最终在1929年,被开除党籍。陈独秀不仅被共产党误解,国民党一方对其也恨之入骨。由于攻击蒋介石,先后三次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最后一次被捕,在法庭上先生仍慷慨陈词:“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真可谓铁骨铮铮,豪气干云!晚年流落于四川江津,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尽管如此,仍不失其“独秀风格”:蒋介石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其时国难当头,先生在生活上的风雨交加、身体上的举步维艰的状况下仍积极宣传抗日,四处奔走呼号,经常发表演说。直到生命的尽头,始终置个人荣辱于度外,时刻不忘的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陈独秀不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而且他的几个儿子也在沿着其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行。陈延年、陈乔年同时当选为中共五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又相继为国民党杀害。无论其个人、还是其家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中国当代史上都是功勋卓著,屈指可数。 先生除了在革命事业上屡建丰功,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是独步一时。1916年被蔡元培聘为仅次于校长的北大文科学长。要知道当时的北大文科人才济济,卧虎藏龙,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辜鸿铭、黄侃、胡适之、刘半农、鲁迅等,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是如雷贯耳、名震天下的大师,先生能够在这样一群人中之龙里统领文科,没有足够扎实的功底和众望所归的声望,无论做什么都是步履蹒跚,望而却步的。先生在文科上的主要成就是文字学研究、旧体诗创作、书法及书法鉴赏。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存世作品有颇具影响的《独秀文存》和《陈独秀文章选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其死后的几十年里,也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和公正的看待。他的一个儿子陈松年在陈独秀死后的十几年里,一直在窑场务工;另一个儿子陈光美直到去世都不愿或不敢认陈独秀为父。不可否认,陈独秀并非完人,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犯过错误。但这不能成为让他背了几十年黑锅的原因,其功过对比,孰轻孰重,无需评价,自有公论。韩愈《同冠峡》诗曰:“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这话是对的,但对先生却是个例外,直到1982年,安庆市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才拨专款两万元对先生的墓地进行了整修。其时离先生离世已整整四十年矣!1998年,陈独秀墓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色将晚,意犹未尽。归途中再向遥远的先生的雕像望去,青山映衬,绿树葱茏,拂面春风和畅,耳际鸟鸣啁啾,这真的意味着先生的春天来临了吗?脚下盘旋的山路曲曲弯弯,距离合安公路长达七八里之遥,是否也意味着对先生的评价,也需要经过这样的曲折和弯路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定评吗?但不管怎么说,出了这样一位伟人,怀宁是有幸的,安庆是有幸的,叶家冲的坡地是有幸的!脑海中突然冒出岳坟前的一副对联来,取其上联权寄对先生的赞佩:“青山有幸埋忠骨”,诌下联以完其对“浩气长存聚宜城”。 2012年春 感 动 人们还记得,汶川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母亲,临终时在自己的手机上给孩子的简短留言,曾打动过亿万观众的心,为了延续自己的血脉,母亲盛开的的生命之花凋谢了,却留下了一段凄婉的文字,一个永恒的瞬间。在众多的电视台反复播放那段留言时,主持人情不自已,观众们痛哭失声。主持人平时华丽的语言只剩下一句话:“此时我们只想哭!”也许平时耳熟能详、习见常言的感动,到了这一刻才真正领略到它的真谛、感受到它的震撼!这一幕,非关宣传,自有心灵遥相感应;不是煽情,泉涌泪水结串成珠。其实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原有万千,只因为我们平时被物欲、私情消磨得迟钝的心,渐趋麻木,几近无情。 读过几则令我感动的小故事,:一只被用作实验的小白鼠,患上癌症后,忍受着剧痛,将越长越大的肿瘤,连着血水,撕咬下来,强吞下去,顽强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坚持把自己的孩子哺育到能够独自生存的年龄;一只棕熊遭遇到猎人的偷袭,身负重伤后,以僵硬的身体直挺挺地站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猎人接近棕熊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位伟大的母亲的脚下有两只幼崽,为了避免压死自己的孩子,它的死才选择了这种怪异的姿势。 这是真实的一幕:在一个熙来攘往的巷口,一只流浪狗扑在一个智力残障的流浪汉的怀中,欢快地摇着尾巴,很幸福地接受着智障人的爱抚。此时智障人眼中流露出来的是慈爱、是温暖、是体贴、是信赖。也许是狗的亲近唤醒了流浪汉片刻的清醒,复苏了他残存的温情;也许是听惯了训斥、饱受着饥寒煎熬的小狗第一次接受了人的关爱,才如此忘情的摇着它的尾巴。 停下匆匆的脚步,望着这被世人所不屑的一幕,我在想,这也是生命,是两条鲜活的生命!他们原本也应该享受尊严、得到关爱,却因为造物主的疏漏,才成了大千世界休戚与共的一对弃儿!悲天悯人、博施众爱,是一切宗教的信仰之根,却在如今物欲横流、权钱至上的社会受到无情的唾弃。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生哲学有了众多的市场,墨子“天下兼爱,爱人若己”的理想反成了世人的笑柄。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有言:“尘世人生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之中”。在一个铁血时代,博爱、同情、怜悯已成稀有之物,一定要在相互搏杀、相互践踏、相互排挤中生存才是唯一出路吗?“见花流泪,对月伤情”本是对多情人美德的一种称道,而今却成了“精神病”的代名词。无怪300年前对人世间近乎绝望,只对花仙狐妖、草精树怪充满热爱、大力讴歌的蒲松龄慨叹“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目下飞扬跋扈之徒在在皆是,同情弱者之声几成绝响。人类的弱势群体尚且只能忍泣吞悲,更何况等而下之的智障者、流浪儿、无主犬?物质文明日趋昌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反使得仁德沦丧、爱心澌泯。“万物平等”不过是痴人说梦般的一句口号、一个理想。“物为人役”、“强者称霸”才是万古不变的真谛。 上世纪20年代,冰心的诗文以她细腻的笔触、充溢的爱心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一盆暴雨中的红莲使她心痛、一棵铁路边风中摇曳的小草让她动情,彼时尚有万千颗心与作者同生共鸣。如今,在拜金潮风起云涌、权欲望甚嚣尘上之际,冰心老人若九泉有知,也该叹人心不古、知音难觅!我们呼唤同情、呼唤怜悯、呼唤博爱,愿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斗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只要良知未泯,物欲稍敛,朗日高照,鸟语花香,一个充满温暖、爱心的和谐社会就在眼前!
游客:0851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2-04-14 08:51 从文章看,你是一位有正义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善良的人。文笔不错。共鸣。
游客:01560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2-04-14 13:56 先生妙笔,《感动》可投《杂文选刊》
游客:10271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2-04-18 10:27 先生的文章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了,希望抽空多发几篇文章,你的文章,有思想,有内容,文笔也很好。
寿州勇士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2-04-18 19:10 楼主的观后感写的比较真实、可观!
游客:03081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2-04-19 15:08 作者博爱之心,与感恩情怀让人由衷钦佩。
游客:03372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2-04-20 15:37 青山有幸埋忠骨”,诌下联以完其对“浩气长存聚宜城”——这个对联不中,不对仗
游客:04000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2-04-24 16:00 青山有幸埋忠骨,长江无意铸英名。
游客:10421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2-04-26 10:42 7楼的对子对得工整一些。文章写好后,没怎么认真修改,就发到教育信息网上去了,后来被什么人转发到寿县人民信息网上,看到六楼的读者的评论,觉得说得对,还没来得及修改,就被另一个读者对了一个下联。谢谢两位读者。 李明星
游客:1115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2-04-26 11:15 又一次拜读老师的文章,又一次被感动,老师的文笔真好.
游客:04263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2-04-26 16:26 我老师的文笔,就是好!
游客:11401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12-07-06 23:40 李老师妙笔生花,笛声悠扬,歌声瞭亮,赞一个,好!!11!
游客:04482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13-06-01 16:48 文笔清新,娓娓道来;心怀大爱,社会所需。先生写得好!
游客:1200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13-06-03 12:00 想当年,我们上山下乡时,在滑里沟里搉的真粗檀。老李要写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游客:07281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13-06-28 07:28 文章很感动人,我很佩服李老师
游客:07305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13-06-28 07:30 一篇好文章,我很受感动
游客:1003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13-06-28 10:03 我虽然不太懂文学,但读过李老师这篇文章确实令人回味。李老师坚持写文章让我们年青人佩服。
ahsxzds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13-06-28 11:15 这是好人写的文章。 《感动》一文,感动着墨不足二分之一,感慨超过二分之一,题目似乎不太合适。 “悲天悯人、博施众爱,是一切宗教的信仰之根”,顺着这一认识深究下去,作者也许能弄清“如今物欲横流、权钱至上的社会”形成的根源(引号内文字从《感动》一文粘贴)。
游客:12011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13-06-29 12:01 楼主曾是县二中的语文老师吗 或许你曾教过我们
游客:04380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13-07-03 16:38 李老师,还记得双枣初中的杨老师吗?我就是,我现在在深圳。看了你文字,很感触。
游客:09552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13-07-04 09:55 记错了,不是李明星,是江明星。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