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文广新局:关于寿县荀彧墓!
游客:105407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寿县文物局: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操帐下首席谋臣荀彧的墓在寿县城南。【《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请问是否在大圆盘外寿霍路汪家大圩那(一个大土堆)。请问,你们有没有考证过,有没有保护规划。请详解!你们可以开发荀彧墓,使之打造我县又一个旅游景区!
游客:02501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2-10-10 14:50 不管真的假的,只要历史书上有,没土堆可以堆一个,编点解说词,旅游车开去,下来讲20分钟,游客听的快活就可以。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曾写信侮辱曹操,曹操非常愤怒,举止异常,荀彧就用十胜十败之说开导曹操,曹操转怒为喜。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公开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寿春(一说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曹魏追赠太尉。
游客:04135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2-10-10 16:13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游客:04231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2-10-10 16:23 据我县文物部门考证,确有此人此墓。楼主所提建议很有意义。
游客:04253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2-10-10 16:25 不要复制那些了,看不懂。要讲成白话,让导游讲成故事。你搞那么多文言文,听 瞌睡了
游客:0537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2-10-10 17:37 史料记载,有荀彧死于寿春一说。80年代曾在城南收集一块残碑(民国期间碑),据群众介绍该碑是源自于寿霍路东测汪家大圩大古堆处,但未经考古发掘考证。对此我们将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历史名人资源,合理打造旅游景点。 寿县文物管理局
寿县文广新局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2-10-11 09:01 史料记载,有荀彧死于寿春一说。80年代曾在城南收集一块残碑(民国期间碑),据群众介绍该碑是源自于寿霍路东测汪家大圩大古堆处,但未经考古发掘考证。对此我们将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历史名人资源,合理打造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