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八公山那些事
游客:023219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一、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刻痕。早在新石器时代,八公山下便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最早的人类社会遗迹。舜帝南巡,在此教人稼穑;大禹治水,在此鞭劈硖石,三过家门而不入。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崛起,与夏商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对话,在对话中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州来子国、下蔡侯国以及楚国先后在此为都,八公山成为天然屏障。 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建淮南国,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江淮间名士纷纷来到淮南王麾下。他们谈古论今,畅叙汉初由乱而治的文治武功,总结了汉初治国理念,编纂而成千古奇书《淮南子》;刘安与门客经常在八公山上吟诗属对,创作了许多不朽名篇;刘安好道而钟情于黄白之术,与苏非、李尚、田由、毛被、晋昌、雷被、伍被、左吴等“八公”在山上制卤炼丹,于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成豆腐,创制了千古美食。八公山也因此得名。西汉初年,两代淮南王刘长与刘安虽然最终均因“谋反”而遭厄运,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历史故事传唱千古,八公山因此而名扬四海,淮南注定要在汉初的历史天空辉煌一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袁术据寿春而称帝,曹操兴兵讨伐,袁术与董卓旧将吕布合纵联横,终究难逃覆亡的命运。八公山又一次见证了历史的血雨腥风。 东晋时期,天下纷争,北方少数民族起兵南侵,北人南迁,江淮间侨置大量郡县。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兴兵南下,纠集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进逼寿阳。谢玄、谢石率领东晋八万精兵驻守八公山,与前秦对峙。经过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兵溃将逃,苻坚身中流矢而病亡,前秦因此国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名垂青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将八公山之名历代传唱,经久不衰。 盛唐的大一统,八公山一派承平气象。随着盛唐的没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干戈再起,纷争不息。北方的后周与南方的南唐,围绕寿州城的争夺,又一次在八公山下展开较量。后周显德二年十二月,世宗柴荣兵伐南唐。次年正月,乘胜围困南唐重镇寿州。南唐刘仁赡坚守州城,后周久困寿州。周世宗两度亲征,在八公山下扎营。南唐援兵于八公山修筑连珠寨为阵地,与后周对峙。显德四年,周世宗派遣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进攻连珠寨,大破南唐,寿州城终因久困而告破。 南宋时期,淮河流域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宋、金围绕寿州的争夺从未停息。八公山下战火熊熊。宋高宗绍兴元年至三十二年,以及宁宗、理宗、度宗、恭宗时期,宋与金、元的战争多次在八公山下展开。皆因八公山扼控寿、颍二州以及淮、淝二水,为淮河流域一处重要屏障。北伐者得之,开封、洛阳扬鞭可及;南征者得之,则饮马已近长江。 元代定都于大都(北京),为畅通天下漕运,修复京杭大运河。寿州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日渐式微,八公山麓的战火硝烟趋于平息。朱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建中都城,凤阳设府,沿淮尽皆朱明皇帝的故土,为南直隶所辖。有明一代,沿淮相对承平,八公山下,兵革不兴,生产力水平得到恢复和发展。寿州城一时百业俱兴,八公山草木为之繁盛。万富其人,首次载着中国人的飞天之梦,身负巨型烟花,伴着一声巨响,在腾飞于咫尺之后,壮烈粉身。人们或称其为狂,或笑其为愚。史书中,万富实为中国飞天梦之第一人。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淮上革命军一举光复寿州。拉开了近代八公山战事的序幕。淮上革命军分兵三路抗击清军。民国二年,倪嗣冲奉袁世凯所命率部由颍州进攻寿州,淮上革命军在八公山与倪嗣冲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合肥。淮上军浴血奋战,八公山初次见证了近代战争的惨烈。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938年6月3日,日本侵略军在突破上窑山中国军队的防线后侵入淮南矿区,继而入侵寿县。中国军人节节抗击,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日本侵略军把战火燃烧在八公山麓,带着硝烟的炮弹无情地削去了八公山上茂盛的草木,留下累累弹坑;几多热血男儿倒卧在八公山麓,英魂长存。八公山鄙视侵略者所强加的现代战争,傲然挺立,并且见证了侵略者的灰飞烟灭。 二、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 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楚文化、汉淮南国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无不在此打下深深的烙印。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兴起,作为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长期与中原文明相抗衡,在战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淮夷人创造了与殷商相媲美的青铜文明。虎方淮夷的“虎”图腾崇拜铭铸于青铜尊上,与殷商的饕餮尊同放异彩。 春秋时期,蔡侯国在强大的楚国的威逼之下,步步东迁,驻留于八公山下。在吴国的保护下,蔡国在州来国故地定都,艰难地生存。史称下蔡。蔡国在此历经昭侯、成侯、声侯、元侯和侯齐五世,随着吴楚在江淮间的争霸而浮沉,终因吴国的灭亡而被楚国所并吞。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蔡曾在楚国的威逼之下,不断东迁,最终消失在八公山麓。而曾经强大的楚国,也在更加强大的秦国的威逼下,不断东迁,最后落脚于八公山下的寿春邑。楚考烈王改寿春为郢,在此苦撑危局二十载,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王负刍四代。公元前221年,秦大将王翦率部攻入寿春郢,楚国灭亡,天下一统于秦。 八公山见证了蔡楚的兴废,蔡楚文化的厚重积淀,也给八公山增添了浓烈的文化气息。三代蔡国君侯、两代楚王长眠于八公山下,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代名相春申君黄歇和一代名将廉颇。蔡国的历史遗迹、青铜铸造技术以及工艺水平很高的青铜器、蔡国与吴楚两强的往来关系,成为蔡文化的重要内容。楚国名相孙叔敖在此营建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此经营封地,颇多建树。而楚国的爰金、文字、历史遗迹、青铜器以及墓葬,至今留存于民间的风俗遗存等,也是楚文化留给八公山的重要见证。 汉代的八公山是辉煌的历史时期。淮南王刘安,在此招贤纳士,著书立说,发展经济,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成就多多。《淮南子》在汉初治理国家的实践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念,其民本思想,法制观念,秩序意识等执驭之术,集治国实践经验之大成;其所反映的宇宙观,反映出当时知识界所代表的理论水平;其科学观、自然观,闪现出智慧之光;而它的文学成就也是继《离骚》之后的又一高峰。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在八公山吟诗作赋,酬唱之余,形成了文学史上的“淮南小山”文学集体,代表着汉初文学的巅峰,时人一时难望其项背。而喜好长生不老的刘安,于炼丹的过程中偶成豆腐,在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为人们奉献了绝世美食。而围绕淮南王白日升天而诞生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的历史传说,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了两千多年。千年名山,因淮南王而名,因淮南王而灵! 当道教在汉代初步形成的时候,八公山便成为道教的载体。东汉的茅盈、茅衷、茅固三兄弟,在八公山麓,淮水之滨修成正果,于是有了茅仙的传说,茅仙古洞便是最好的见证。淮南王白日飞升,留下《淮南子》一书,也便成为道家经典之一。四顶山顶的东岳祠,祀奉碧霞元君,传承着道家的香火,终年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人们沐浴焚香,叩拜于斯。由于信众络绎不绝,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久而久之,形成庙会传统,固化在人们的文化习俗之中,至今绵延不衰。而每年的9月15日,中国豆腐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海峡两岸的人们,在钟磬悠扬的清晨,礼敬豆腐的始祖刘安,也已经化为一种文化习俗。人们有理由在此叩拜,因为两千年来,淮南王长眠于斯,护佑着这一方神圣的山,神圣的土地。 唐代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八公山麓寺院丛林香火繁盛。作为沿淮重镇,寿州一向是区域文化中心,风行于前,影响于后。长安洛阳的礼佛之风自然而然地流播于八公山上下。坐落于寿州古城的东禅寺,晨钟暮鼓之声回响在八公山之巅,飘入万千百姓之户扃。东林禅寺几经兴废,几经修葺,由东林寺而更名为报恩寺。从此以后,佛教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八公山区域。与此同时,异僧道树入据茅仙古洞,茅仙洞由道教坛场而改为礼佛。八公山麓,大小寺庙于钟磬鱼鼓声中或称颂太平盛世,或见证离合悲欢。及至宋代,白塔寺高耸于八公山之巅,迎送着来往于淮河上的扁舟商旅,文人骚客,几多吟咏,几多酬唱,至今仍能耳闻! 及至清代,寿州名士孙蟠在八公山建立学馆。于是,在这文化积淀厚重的地方,友人之间的造访和酬唱清韵悠扬,学子顽童们间或书声朗朗。及至清末,学馆功能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书院,不少知名人士先后来此听讲。八公山又一次开风气之先,在近代文化传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历代文人骚客,以八公山为题的吟咏唱酬,留下大量不朽的诗篇。“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淮南小山《招隐士》)表现了淮南王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同时,也极具形象地刻画了八公山的美景。此后,曹丕、王粲、江淹、王寂、吴均、谢眺、鲍照、韦应物、白居易、李绅、刘长卿、虞世南、韩愈、吴资、刘禹锡、李白、宋之问、骆宾王、张祜、王安石、苏轼、叶梦得、梅尧臣、杨万里、苏舜钦、张耒、林逋、宋庠、唐棣、黄景仁、汪广洋、张晓、谢开宠、孔尚任、李沐、周光邻、方简、李兆洛、孙家鼐、洪亮吉等或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怀。是八公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动了这些文人雅士,他们的妙文华章,又给八公山增添了浓厚文化韵味,吐露着悠远的芬芳。 背倚八公山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八公山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托。如果说八公山是一个物华天宝的表征,那么寿州就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宝库。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朝代在此刻下印痕,无数的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穿行于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中,历史文化的回声就在脚下城荡;斑驳的城墙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散发着文化的芳香。八公山与寿州城,山水城池一体,在这里做出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下蔡故城凤台,与寿州城互城犄角,是八公山伸出的又一臂膀,扼守于淮河的左岸。凤台与寿州在文化上属于一个体系,共同经历了历史风雨的洗礼,共同创造了古老的蔡楚文明。而具有“东方芭蕾”之称的花鼓灯艺术,更是渗透了醇厚的淮上民俗风情,体现了淮上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而新兴的能源城淮南市,从古老文明的背景中走来,合着现代文明的强劲节拍,在八公山下傲然崛起,唱响了新时代的欢歌。工业文明,现代城市文明,在建设“文化大市”的旋律中,让古老的八公山焕发出更加蓬勃的青春活力,演绎着不朽的生命之歌! 三、八公山是蓝色星球的生命摇篮。 当混沌初开,蓝色星球上演进着生命的序曲,使浩瀚的宇宙充满生机。距今25亿年前的前震旦纪晚太古代末,发生了一场地质学史上所称的“蚌埠运动”,本区因地壳发生褶皱而隆起,原为海洋所覆盖的地壳出露于水面,原始地表初次沐浴了太阳的光辉。是时,本区所在的纬度大约在北纬20-30之间,充足的光照,湿热的环境,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中,在一个相当长的地质年代里,亘古洪荒的地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当距今19亿年左右的早元古代末,发生了地质学史所称的“凤阳运动”,本区结束冒地槽发育历史,地壳趋于稳定。经过中元古代的风风雨雨,远古地壳在剥蚀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大自然也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在不断地演绎着进化史。此后,因海水的漫侵,本区成为浅海,接受了大量的沉积物的补给。再后,因地壳运动而又一次抬升,本区为近海的陆地。再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本区在陆海交互中走过了数亿年。 寒武纪的八公山,孕育出完整的生命体。是时,这里是一片湿热的浅海,有海湾,有出露的礁石,炽烈的热带阳光在亿万年的照射下,给这里带来充分的光和作用,生命的演进环境在这里达到了最佳。大量的有机体在此实现聚合,并且成长、演化,于是,完整的生命体出现在此。地质学上所称的查尔生物类,蠕虫类的淮南中华皱节虫、皱节虫、震旦安徽虫、百瓜山怀远虫、曲折古线虫、怀远似沙蠋、百瓜山原沙蠋、安徽古吻虫等,带藻类,以及可能的动物体等大量地繁衍着,并被完整地保存在晚前寒武纪的地层中。生命由单个细胞到完整生命体的进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当完整的生命体出现于蓝色星球,那是一个何等激动的时刻!当我们在数亿万年后的今天发现这些完整的化石,看到的是确凿无疑的生命的曙光。而这一缕曙光,就诞生在今天的八公山,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实实在在的完整的生命体,距今已有八亿四千万年的历史。 近海的环境,炽烈的阳光,湿热的气候,孕育并促成了原始生命。先是蓝绿藻类在浅海中滋生并大量繁盛,构成蔚为大观的生命景观。稍后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维管植物在陆地上的繁茂,蓝色星球生机盎然。茂盛的植物,又进一步改善了地理环境,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里,促成了植物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在其后的沧海桑田演变过程中,本区由陆而海、台地、海湾、近海沼泽,再到成陆,十数亿年弹指而过。而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大量的水生藻类植物以及近海维管植物在地壳形态的改变中被封存于泥沙之下,经历十数亿年的承压与聚合,物质结构由松散而致密,物理化学性状在不断改变中趋于稳定,从而形成了八公山下的淮南煤田。 此后的八公山,经历了长时期的沉积环境,在距今约2亿年的早三叠纪早中期和晚三叠纪末期,受印支运动的影响,本区再次被抬升,从而进入大陆边缘活动时期。再经过中新生代侏罗纪-第四纪大陆边缘活动的进一步演化,以及晚白垩纪晚期至第四纪初的喜马拉雅运动的抬升与剥蚀,加上冰川活动的塑造,又经历中、新生代的演化,地貌形态初步定型。河流与山川相得益彰,而蓬勃的生命使得八公山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四、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 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个字来概括。这里有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良好,乔木高大,树种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剥蚀、溶蚀、风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岩体流纹深刻,造型生动,似微缩“锦绣河山”,呈“石林”状排列,绵延数平方公里,十分壮美。 历史上的八公山,林木离离,芳草萋萋,珍禽啾啾,异兽啸啸。淮夷人在此渔猎稼穑,蔡楚君王在此张弓弋猎。淮南王刘安修筑行馆,在密林幽泉之间寻章索句,与江淮才俊纵论治国之策。遍布于八公山间的汨汨清泉,滋育着原始植被,淮南王以此修炼丹药,创制豆腐琼浆。八公山所产青樌、红樌,向来有名。据李兆洛嘉庆《凤台县志》所载:“青樌,色青黑,坚致类海楠;红樌,红泽,皆他处所无。”由于八公山方圆不过百余平方公里,自然生态相对脆弱,到了晋代,原始植被在历次的争战中已经破坏殆尽。《晋书》记载道:“八公山草木皆如人形”。前秦王苻坚在与东晋兵交战前,看到晋军旌旗严整,连八公山上草木也当作晋军,在风声鹤唳中,苻坚望而生畏。 历经兵燹[xiǎn]之后,八公山次生植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到了清代,八公山次生植被中,经济林木已占有相当比重,桃,李、柿、枣、杏、石榴等遍布。清中期,寿州孙氏在八公山中建青琅?荩??郊以傲帧G嗬奴馆不断扩大规模,由白鹗山下迤逦而南,林密泉幽,枫丹露白,精致的馆舍点缀其中,分别由上、中、下三部分,俗称孙家花园。由于青琅?莸拇嬖冢?行У乇;ち松搅种脖弧4撕螅?斯?接志???握交鸬南蠢瘢?渌?酵肥艿奖冉涎现仄苹担??锛一ㄔ耙淮?廊槐A袅私衔?旰玫拇紊?脖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课题,八公山生态建设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寿县依托古城大做绿色文章,四顶山景区于1992年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拱卫着古城,古城作为重要载体,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寿县片八公山分别于2002年,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八公山乡,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在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八公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上日程,关停了72家采石场等污染企业,治理废弃矿山,修建道路,绿化山坡,治理东台湖、蜘蛛湖,投巨资进行居民搬迁,一些列的大建设举措正在有序推进。每当阳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长莺飞,梨花似雪,桃花如霞,蔚为大观。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里飘香。四周连片的黄连木林,叶红似火,可与“香山红叶,岳麓红枫”媲美。以侧柏为主的针叶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绿。 淮南片八公山南塘盆地,孙家花园一带,向来植被状况良好,是淮南八公山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1987年,省人民政府确定八公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围绕南塘湖景区的绿化与美化,淮南市率先开始了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经过多年努力,南塘盆地郁郁葱葱,自然生态得到极大改观,在建设八公山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中,森林公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孙家花园一带,由于保护较好,以麻栎、栓皮栎等高大乔木为主的次生植被浓荫覆盖,生物多样化程度较高,经过进一步保护和建设,八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建立。各项保护措施进一步到位,为八公山的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与此同时,卧龙山景区建设了卧龙山森林公园,公园围绕卧龙湖展布,大大改善了八公山南麓的生态条件。凤台县利用茅仙洞景区为依托,建成茅仙洞景区森林公园,由三峰山到硖石古寺,沿淮右岸自然生态得到优化。 历史上,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这一生态名山的风采正在得到恢复,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五、八公山是一座名胜之山。 厚重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八公山古迹众多,名泉遍布。历史与自然,各擅胜场。在文化古迹中,淮南王刘安当推第一。汉代之前,八公山称作肥陵山。当年,赵国大将廉颇客死寿春,归葬肥陵牛麓原。淮南王刘安在此招隐纳贤,纵论天下大事,研究自然术数。淮南王与八公山结下不解之缘。当淮南王“白日飞升”之后,肥陵之名便被遗忘,八公山之名见诸史册。而淮南王墓、淮南王庙、淮王隐室、淮王丹井等等,便成为后人向这位豆腐始祖寄托感恩之情的重要场所,历代奉祀。人们来此凭吊,踏访当年淮南王的遗踪,感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也为他充满迷幻色彩的一生而叹息,更为他造福于人类的发明而感佩。情系八公山、魂系八公山,长眠于斯的,还有蔡楚君王,以及同样声名赫赫的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 八公山地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历史上战事频繁。当硝烟散尽,那些战争的遗址便成为历史天空中散落的一块块碎片。细数下来,这碎片曾经是那么密集散落在此,令人目不暇接。吴楚在此兵革交迸,秦汉在此厉兵秣马。苻坚的前秦王朝与东晋,在此上演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淝水古战场因此天下闻名;后周与南唐陈兵对峙,在此展开长期争夺,“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传说流传至今,南唐景区也因之多了几分神韵。下蔡十二连城,八公山十八连珠寨,虽然已经在岁月的磨洗中褪去原色,但悠远的古韵却愈加深刻地留存在这片神奇的山石泉林之中。 碧霞元君庙,或称四顶山奶奶庙,不仅在八公山的宗教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著名的胜迹之一。碧霞元君,传说为泰山神之妃。四顶山碧霞元君庙虽不详始建年月,但宋代城内建有东岳庙,供奉泰山山神。元君庙又名东岳祠,始建年代也当为宋代。元君出身平民,保佑民众,民间崇祀者甚多。并尊称其为泰山奶奶,故碧霞元君庙也称作奶奶庙。由于年代久远,庙宇经过不断重修。清嘉庆年间,李兆洛为凤台县令,一时政绩突出。县民吴春芳出资重修元君庙,并勒石为记。其言曰:“惟东岳岱宗之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宫崇于兹山,垂休奕禩,长享利贞。体出震之生气,昭孚甲之神功。絪缊元化,感歆妪育。高禖之祷,灵其奥矣。童龀欢虞,吏民蒙福。尝以三月之望,洁牲酌礼,肃将禋祀。展谒诚敬,都人士女,殊方来慕。趠越千里,应时而集,不其伟欤!灵宫有年,梁栋朽坏,不及兹修治,将无以告虔明府。武进李君到官五载,年谷屡登,民无疾疫,虫蝗不流,工作并兴。县民吴芳春以私钱若干,卜择吉日,役工兴理,黝垩斯焕,崇檐翼如,神道尊显,永保于龄,以颂功德,刻石纪焉。颂曰:于戏穆清,化醇万物,惟神降庥,如启斯辟。化阴导阳,黄精之气。神符灵瑞,郁郁雰雰。淝水浩浩,八公峨峨。民罔不诚,福禄来仪。惟我表碣,于胥斯原。本兹道要,诏尔后昆。嘉庆十九年八月造。”碧霞元君庙远近闻名,每年三月十五,焚香膜拜者,远及千里,云集雾会,自昏达旦,盛况空前。而寿州三月十五日庙会成为传统,长盛不衰,时至今日。 虽然年代久远,有些遗存已经消失,但淮南古生物化石群、江淮著名私家园林——孙家花园以及古寺、古庵、古塔、古道观多处。深厚的文化渊源使这座名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潭都有历史魅力。载入史志的珍珠泉、玛瑙泉、洗云泉、岚香泉、沁月泉、玉露泉等名泉十余处,水面达数百亩的南塘湖如一颗洁净的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中,八公山主峰——白鹗山,更是秀出群峰之上。 八公山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为八公山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淮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好“八公山牌”的发展战略,寿县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构建“南工北旅”的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树立大旅游观,提升八公山的旅游形象。由省旅游局主导,旨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安徽八公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即将编制完成。八公山所在地政府、管委会,为八公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殚精竭虑,把八公山景区的建设开发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决策上宏观把握,在措施上具体落实,保护、开发、建设并举,坚决制止开山采石,建立保护区,修筑景区道路,恢复景观旧制,绿化美化山岭,成效显著。特别是八公山AAAA级风景区的规划建设,起点超卓,气魄宏大,建设迅速、操作细致。使古老的八公山恢复了无限生机。 走近八公山,用不着犹豫徬徨,她总是以自己的热忱感召着我们。走进八公山,投进她的怀抱,去感受跃动着的历史的脉搏,去品尝如酒般醇厚的文化盛宴,去聆听泉林如诗般的喁喁细语,去体味峰回路转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时空的邃道可以穿越,我们当能更好地问询时间老人,把八公山的情结彻底理顺。也许,即便如此,我们也难以统一梳理各自多彩的情思。借助历史老人留给的一幕幕场景,连缀而成的就是我们心中的印记。 http://www.sxbgs.gov.cn/include/web_content.php?id=505
游客:03044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3-03-25 15:04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八公山是蓝色星球的生命摇篮,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八公山是一座名胜之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课题,八公山生态建设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寿县八公山四顶山景区于1992年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拱卫着古城,古城作为重要载体,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寿县八公山分别于2002年,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八公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上日程,关停了72家采石场等污染企业,治理废弃矿山,修建道路,绿化山坡,治理东台湖、蜘蛛湖,投巨资进行居民搬迁,一系列的大建设举措正在有序推进。每当阳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长莺飞,梨花似雪,桃花如霞,蔚为大观。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里飘香。四周连片的黄连木林,叶红似火,可与“香山红叶,岳麓红枫”媲美。以侧柏为主的针叶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绿。 八公山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为八公山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淮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好“八公山牌”的发展战略,寿县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构建“南工北旅”的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树立大旅游观,提升八公山的旅游形象。由省旅游局主导,旨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安徽八公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即将编制完成。八公山所在地政府、管委会,为八公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殚精竭虑,把八公山景区的建设开发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决策上宏观把握,在措施上具体落实,保护、开发、建设并举,坚决制止开山采石,建立保护区,修筑景区道路,恢复景观旧制,绿化美化山岭,成效显著。特别是八公山AAAA级风景区的规划建设,起点超卓,气魄宏大,建设迅速、操作细致。使古老的八公山恢复了无限生机。
游客:03333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3-03-25 15:33 八公山原来历史渊源这么久远,文化底蕴这么深厚呀,学习了。不发展旅游确实是遗憾呀。
游客:05160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3-03-25 17:16 不发展旅游确实是遗憾呀。
游客:06514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3-03-25 18:51 说得很好,这是一部学问啊,值得所有寿县人和淮南人学习!
游客:0809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3-03-25 20:09 寿县的旅游资源太多,涉及八公山的依然很多,且有史实可考。但为何寿县的旅游至今难有起色,先别找其他理由,窝里斗、闭关自封、自高自大乃是根源。请看淮南的旅游发展势头,寿县的资源如今在外人眼里都是淮南的,原因何在?还不是寿县人不团结、固步自封、不擅宣传吗?寿县资源确实很丰富,但现在在外人眼里这些资源也确实是淮南的,信不信有你,反正我信了。
游客:08103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3-03-25 20:10 这么多的资源发展不起来,对不起民众,跟对不起后代呀!
游客:05330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3-03-26 05:33 八公山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令人向往呀。发展旅游势在必行,望当地政府和民众做好宣传啦。
游客:08420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3-03-26 08:42 和淮南相比,寿县的旅游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尚处在想发展但不知怎么发展阶段,潜心研究旅游、挖掘旅游资源的人马不足,亟待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部署。
游客:09410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3-03-28 21:41 大力支持寿县发展旅游业。
游客:04450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3-04-02 16:45 八公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值得深挖研究,为旅游发展所利用。支持寿县八公山旅游发展事业!
游客:04553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13-04-02 16:55 请高校或者省城旅游公司帮助谋划一下寿县的旅游工作。可照?县的头头脑脑们。
游客:05020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13-04-02 17:02 寿县八公山旅游发展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但仅靠几个旅游管理部门肯定做不来,建议由文化部门安排人员参与进去。
游客:08045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13-04-02 20:04 寿县八公山的旅游发展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全力解决的,要靠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靠全县各部门和全县人民的积极参与才行。让有爱县热情的寿县人民和有识之士行动起来吧,为我县旅游发展尽点绵薄之力。在您的鼎力支持下,寿县的明天会更好!
游客:03344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13-04-03 15:34 只因古城现在没有出名人,知名度不高,宣传不到位,品牌效应低。所以旅游业短期内很难见效
游客:08073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13-04-09 08:07 楼主很高,写得很好,很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