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寿县著名草根人物 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寿州大鼓书老艺人柴现修流落街头
游客:102902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日前,下班途中偶遇寿州大鼓书老艺人柴现修,问及现在是否在宾阳门上说书,老柴告诉我,被请离了那里,原因是城门权属发生了变化。现在老柴已经连每月五六百元的生计收入都断了线。现在已年过花甲的老柴是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号称“文化立县”的环境里,应该说是我们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活宝”。然而,老柴的处境令人尴尬。希望有识之士为老柴另寻生计,把象老柴这样的民间艺人保护好。
游客:08313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3-05-16 08:31 危言耸听。老柴在街头闲逛悠,怎么就成了流落街头了?说好听点,是用词不当;说难听点,是惟恐天下不乱。
游客:0905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3-05-16 09:05 1楼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该君应该也认识老柴,不知道是否像朋友一样真正关心过老柴没有。没事跑出来粉饰太平,你以为有问题都不说就天下太平了,幼稚!
游客:09101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3-05-16 09:10 老柴可以不闲逛,走进社区给老同志说书去,自食其力最好,是传人不错,并不等于国家把你供养起来的。楼主的措辞是有点问题。
游客:0919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09:19   虽然不是财政供养,但文化部门可做些指导工作,如果让这些人发挥余热,导师带徒,让此项非遗发扬光大,这也确实需要深思。作为老柴,也要有平常心,放下架子,别把自己当成了公务员了,这样饭就有的吃了。作为艺人,他的生命力在表演,在表演方面也要精益求精。南方的木拱廊桥在专家指导下成了历史文化遗产,那里的工匠的技艺得到了保护。也并不是政府供养起来的,匠人们也非常努力地传承事业,他们觉得自己的手艺成就了世界遗产是他们家族的光荣,但也说明当地政府引导的好,让他们有发挥才能的空间。
游客:09273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09:27 那天我拿20元请他唱几句,他连正眼都没瞧我一眼。要钱,还要大钱,哪里有那么多坐享其成的好事?艺人就必须努力表演。老柴心态也要端正。作为观众,我要奉劝老柴几句。
游客:0931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09:31 淮上花鼓灯,也是非遗,比较一下,人家是怎么演出的,人家是怎样用最精彩的文艺形象带给观众的!
游客:09370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09:37 老柴心态不改,迟早要流落街头。类似的大鼓书,整个安徽比比皆是,一定要有谦虚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观众,对待关心过这门艺术的所有人。
游客:10330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0:33 从前说大鼓书的都在街头说,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只有植根于群众才有生命活力。
游客:1105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1:05 20元还嫌少,人家玩猴的,不是非遗?五毛、一块的撂,不也是一种生活。
游客:11362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1:36 现在很多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失传的境遇。并不是非遗传承人自身不努力,而是时代不同了,为他们提供生存的空间已经有限。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可以永远不再听大鼓书,但是却不可以不看电视不上网。这就是时移世异的道理。个人认为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责任指导帮助传承人把文化精粹留存下去。
游客:1139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1:39 人家楼主是想让大家讨论保护和利用好寿县文化项目、文化人,这里很多人热烈讨论起老柴个人来了,似乎裤腿穿错跑偏了。
游客:0148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3:48 方军化躲过了一劫,比老柴幸运多了!
游客:0312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5:12 老柴要把书说好,精力集中,不能光顾着走穴。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创编出自己的节目,然后灌制CD,拍视频卖钱,那就以一当千了。虽然以老柴为主要人物的大鼓书,申报为非遗,但我认为,其独占性和艺术性都不高。
游客:04282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6:28 要钱,还要大钱,哪里有那么多坐享其成的好事?
游客:0701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13-05-16 19:01 楼上知道走穴的概念吗
游客:08193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13-05-17 08:19 回13楼,原以为老柴在文化馆上班呢,不管怎么讲,老柴架子摆的大,20块钱不当零头使,这能行吗?
寿县顾明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13-05-17 11:31 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老柴身怀绝技,又获认证,还会为生计发愁吗?
游客:11511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13-05-17 11:51 你的20元钱比人家大些呀,100元转眼就没了。你以为你的20元购买力超强吗。老柴之前是按照旅游部门的安排,为旅游团体演唱的,是寿县东门楼的金子招牌,否则东门楼看点嫌少。旅游团体一个接着一个,老柴那都得唱,而且都是免费的。
游客:04291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13-05-17 16:29 既然100元都上不了眼,老柴谁能供的起?去农村走街串户巡回演出吧!
游客:09140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13-05-17 21:14 市场经济,希望某些人明白了后在发表评论,安徽省在年初曾经搞过一个活动,全是省内老艺人,看看人家是如何自力更生,发扬光大的,老柴老了,有感触,有苦衷,可以理解,某些人还年轻,别心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