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2 | 回复: 16
|
感叹西门的复建!
|
游客:093052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3-05-31 09:30:52 |只看该作者
楼主
经过这么久的周折,定湖门的复建工程终于落地有声。也许好事多磨吧。此前一直担心西门会修成南门的样子,如今这种担忧渐渐淡去,北京房修二公司比苏州蒯祥公司更能让我放心一些。
虽然十年前就已经离开寿县,但是这十年却一直关心着寿县的古城,十年前还是学生的我,不止一次地环行寿县城墙,穿行寿县的小巷,寻觅作为古城的寿县,可惜那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相机,很多东西没能拍下来,不过脑海中已经印记深刻,南门重修的时候,去呢转悠了很久,当高大巍峨的新南门建起来的时候,我的心中却有一种失落,在一中上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寺巷和箭道巷的拆迁改造,当时以为改造之后会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巷子,结果,巷子里的古民居也一同被野蛮地拆掉,知道这里的旧城改造和别的地方没有区别,之后建的房子也在搞复古,但那些古宅留着不是更好嘛!记得当时二中到一中前还有不少老房子,形态和营房巷的高台子相似,都是寿县城里民居的典型。
后来党校前面的巷子也拆了不少老房子,建起了商品房,有一天突然发现,从寿县城外远远看去,那城墙城门,确实古城的范,但是站在城里的大街上,却几乎没有古城的影子了!
后来大学特意去了个城墙可观的古城——南京,期间大学暑期实践的时候,特意向学校申请了回寿县老家对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做一番调查。记得当时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去文广局挂靠,结果被门卫拦着不给进,于是转向他的下属单位,文物管理局,也许是同为热爱文化遗产的缘故,文管局的朋友接待了我,给我的介绍信签了字,之后我骑个自行车,在寿县古城,包括寿春成遗址,和九龙古城村的西南小城,做了一番调查,最后我的调查报告里是充满了担忧,特别是寿县城里的担忧,语气中也透着些许批判,最后文管局的李局长在看我报告的时候对文中几处都提出了修改意见。
之后几次回寿县,每次都会去报恩寺,看到里面在大兴土木,重建的毗卢阁透露着信仰的狂热,却少许古寺本身的内敛,每次去都会失望。
近两年已经没有再回寿县,但一直通过网络关注着心中的老家,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梦总萦绕着故乡的小路。期待480天后的定湖门古风重现。
|
游客:100000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3-05-31 09:59
七十年代修建西城门的情景咱还记着,虽修建的不伦不类,但那每块方石砌的功夫确实到家。新建的西城门在复古设计虽然很好,希望建设质量要象过去学习。
|
游客:013932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13-05-31 13:39
"重建的毗卢阁透露着信仰的狂热,却少许古寺本身的内敛",,这句话说到心里去了,报恩寺在拆除老山门的时候就已经毁掉了。。。
|
游客:014005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13-05-31 13:40
曾经的这些史料都哪里去了,尽量用上!
|
游客:030529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5:05
封闭西城门,重新复建。
|
游客:030728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5:07
外门已经封闭,内门也在进行中。(涛声起处)
|
游客:030901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5:09
古城墙的完好保存,也得益于水利事业。(涛声起处)
|
游客:032048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5:20
其实楼上这个西门很好,这是历史产物。
可是我们为了一味复古。拆了它,又新建一个带瓮城的。
这不是重复建设吗?
|
游客:032209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5:22
2011年秋,夕阳下,拆除西城门。涛声起处
|
游客:033549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5:35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主席亲题的八字大字,遒劲有力,代表着淮河儿女,治水患、兴家园的豪情壮志,是曾经一个时代的标志。
|
游客:040319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6:03
曾经的石砌驳岸!
|
游客:042150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6:21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字大字,遒劲有力,代表着淮河儿女,治水患、兴家园的豪情壮志,是曾经一个时代的标志。无比怀念毛主席,那是一个火红的时代。
|
游客:043016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6:30
真正的文物被拆除了.可惜
|
游客:043702
![]()
未注册会员
![]() |
13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6:37
历经30多年风雨,她也有了苍桑之感。(涛声起处)
|
游客:044150
![]()
未注册会员
![]() |
14 楼
跟帖时间:2013-05-31 16:41
只有在照片上见到石面的古城墙了。不管怎么说,那时砌的真认真,功夫真到家,也相信复建的也会金汤若固。(涛声起处)
|
游客:085907
![]()
未注册会员
![]() |
15 楼
跟帖时间:2013-06-03 08:59
会的,一切都会的,相信会金汤若固的。
|
游客:093655
![]()
未注册会员
![]() |
16 楼
跟帖时间:2013-06-03 09:36
感谢楼主对家乡有关怀。寿县会好的,一定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