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政府主导,统一开发
游客:115026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构建“南工北旅”经济格局,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提振我县经济的雄心壮志,然而,在南部产业园搞的如火如荼之际,北部旅游发展的桥头堡——八公山风景区建设却进展缓慢。当然,这既有政府当前政策侧重点的原因,国家大项目建设干扰的原因,更有景区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个景区多头管理,政令不畅的具体原因。现就到庐山等景区考察的体会,谈点对寿县八公山景区建设的看法,望各位仁人志士拍砖。 四年前的盛夏,有幸对齐云山、婺源、三清山、龙虎山、庐山等五个地方七个景区的旅游管理和开发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尽管时间很短,但却开阔了视野,增进了认识,感受颇深。 一、主要体会 1.发展旅游业,要以政府为主导。 在所考察的景区里,我们看到,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庐山,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景区内只有一个小镇——牯岭镇,常住人口也才一万多人,却成立了副厅级的风景区管委会。下属机构从纵向看,从县处级到科级股级都有设置;从横向看,旅游、公安、房管、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所具备的职能机构一应俱全。为庐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管理机制上提供了保障。因此,要加快旅游发展,应实施政府主导战略。 2.规划建设,要科学合理、精细严谨。 我们考察的七个景区,尽管区位不同、特色不同、属地不同,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景区的观赏区、过渡区和功能区清晰明了。功能区内,食宿、餐饮、购物,划地而制,井然有序;过渡区内,全是林荫小道、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观赏区内,到处凸现的是特色各异的各类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进入观赏区的游客,看到的都是林林总总的观景台,并且所有的观景台,都设置在最佳观赏区域内。步入每一个景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丝毫找不到与景区不相协调的因素,能够感受到的只有清新、自然、舒畅与和谐。 3.突出特色,是景区吸引游客的法宝。 齐云山、晓起、江源、李坑突出了深厚的徽文化底蕴,同时又各具侧重点,齐云山侧重于中国道教文化乡村特色,晓起侧重于生态保护,江湾侧重于江氏宗祠等祠堂文化,李坑侧重于私家园林景观;三清山、龙虎山以山水景观为主,三清山侧重于山的险峻秀,龙虎山侧重于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巧妙融合;庐山则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山水、人文、历史、政治景点星罗棋布,其按指纹一票通的大景区客流管理系统也值得借鉴。 4.深挖文化内涵,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 所到各景区,都或多或少融入了人文内涵。龙虎山在此次考察中,相对而言是最让人失望的地方,然而造访它的游客却络绎不绝。这到不是因为它的文化底蕴多么深厚、自然景观多么优美,而是那里的旅游部门将当地民俗风情,甚至是生殖崇拜,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给自然景观赋予了神秘性。其实在我看来,龙虎山的很多景观,在文化与自然的融合上显得过于牵强附会,但他们成功了,以“人造”的神秘性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二、几点建议 1. 确立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 各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旅游产业可利用资源是基础,党政重视是关键,必须依托市场,但更要靠政府力量强力推动。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生态保护、资源开发、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协调,这在一个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期和攻坚阶段尤其重要。八公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因资源保护、整合、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山体破坏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百废待兴,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本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虽已组建了旅游投资公司,但并未真正运作起来,且实力薄弱,急需注资扩充实力,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另外,景区内具体的旅游投资优惠政策也尚未出台。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实行政府主导,在八公山风景区,现行做法很不到位,管理机制不顺。切实可行的政府主导应当象庐山那样,赋予管委会政府管理职能,这样才能管理全面、政令畅通。也就是说必须将八公山乡政府与管委会合二为一,升格,下设各个具体事务管理部门,在一个决策机构领导下各司其职,使决策一个漏斗向下,确保得到切实执行。 2. 管委会必须掌控旅游资源。 要保障景区景点按总体规划进行建设,使景区整体景观协调和谐,管委会对各景区景点资源必须具有所有权和按总体规划对景区景点建设的监督、指导、管理权,这样才能保证管委会能加强景区的日常管理,不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 3. 抓好规划,严格实施。 要充分重视旅游发展规划在旅游开发管理中的统领作用,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在总体目标上要力求做到:还八公山山青水秀之貌;突出旅游功能,以休闲观光为主。 4.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一要准确定位。八公山风景区根据寿县旅游总体形象——山水城的格局,整体风格应是古朴的,与古城相辉映,目标应是向休闲观光游方面发展。同时,还要找准最具本地代表性性的文化元素作为对外宣传的主打品牌。二要打造精品。要加快开发淮南王刘安墓、赵大将军廉颇墓,搞好珍珠泉等的开发。在淮南王墓运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建设旅游观瞻性和参与性项目;大作豆腐文化,形成豆腐文化一条街,让游客能亲身体验豆腐的制作工艺。借助每年帝母宫庙会,推出“宗教朝圣”游。走联合开发之路,与淮南一起,联合打造大八公山旅游景区,扩大对游客的吸引力。 5.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环境。 目前紧要的是加紧合阜路和靖淮路拓宽及绿化带的建设,改善景区形象;以及安置房建设,群众搬迁,征地补偿等问题。再就是要着力解决景区内,尤其是乡政府至淮南路段的脏乱差问题。要使景区通道绿化、亮化、美化。严禁景区内偷采矿石的非法行为,过境公路禁止黑烟浓重的四轮车通行。对紫金石的开采开发应取得管委会的许可,禁止偷采偷运,对从事紫金石加工的企业、作坊等,必须出示管委会颁发的许可证,否则予以强行关停,并没收石料及其制品。以此来坚决遏制一切破坏山体的行为。 6. 明确划分功能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在做规划时,观赏区、过渡带和功能区应清晰明了,要使游、购、娱、吃、住、行活动在不同区域得以集中体现。要让游客在景区内不仅有的玩,有的看,而且能玩得开心,看得开心,还要购得开心,住得开心;既要让游客多停留点时间,又要让游客最大程度的在本景区内多消费,把钱留住。 7.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楚汉文化、战争文化、豆腐文化、宗教文化等品牌,推出相关产品,吸引游客的目光。详查八公山风景区自然景点,结合历史典故,编故事、赋内涵,将八公山丰富的人文典故与具体景点融为一体,增加景观的神秘性,延伸景点的耐看性。 此次考察虽有收获,长了见识,但认识还难免片面与不足,希望有机会再次考察学习时,能联系一家风景区的管理层,通过和他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习一些景区管理的系统性知识。
游客:04571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3-07-04 16:57 “政府主导......。”现在只要招商包出去就完事了,谁还考虑其他的事。群众的利益更不要讲了,全国还有几个公园或者风景区早晨晨练六点进门要收费的?唯有寿县。反应了不是也没人管吗?
游客:12173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3-07-05 12:17 楼上说的是我县之怪现象,也正说明了旅游开发政府主导的必要性、紧迫性。八公山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权不在八公山,身为景区管理部门却无权经营管理境内的主要景点,这在外地人看来都是笑谈,但我们无法回避现实,出现这种窘境的内在因素莫过于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与否的问题。 所以楼主设想理顺景区管理体制等看法有些道理,人家也说了看法不够成熟,欢迎拍砖啦。若我县多几个楼主这样富于思考的人,还怕干不成大事吗?和楼主一样期待各位仁人志士广谏如流。
游客:0443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3-07-05 16:43 不要死盯着公园好不好?刘安陵园可不可以建?豆腐村可不可以建?水泥厂搬迁了度假村可不可以建?关键要作为。
游客:04464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3-07-05 16:46 郝家圩东套里的房子还在建,要加强管理。
游客:06052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3-07-05 18:05 八公山景区每年庙会收入就一二百万,不懂为何要让别人卷走。寿县人自己不会建设!
游客:09024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3-07-05 21:02 八公山景区好像是招商引资企业,政府只能监管。
游客:09214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3-07-06 09:21 八公山紫金石要像前几年刚开始一样合理开发管理,不能放任自流,满山开的烂蛋样,好可惜。
游客:10142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3-07-06 10:14 火葬场、目的的存在,冥纸乱飞,哀乐飘扬;寿西湖水泥厂、聂家仓食品厂、豆制品厂的污染依然存在;旧石塘、废弃矿山依旧面目苍夷;偷盗资金石、破坏山体的现象依然猖獗;群众乱搭乱建趋势愈演愈烈;淮南王墓、森林公园等资源分属不同主管部门,不仅整个景区开发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标准,就连淮南王墓单个景点的规划也要由县政府指示,文广局才出面做个建设规划;主路面破损,也无人主动维修;营业店面场所,无人出来规范管理。 诸多的乱象,凸显了八公山景区管理的混乱,驻山神仙过多,各显神通,相互推诿扯皮或限于职能所限无力主动作为,加之县政府主要精力放在了新桥产业园和新城区建设,继而造成今天八公山景区的乱局。 望县委县政府能将注意力分一点到八公山景区建设上来,组建一个能统领全局的管理机构,加快推进八公山景区建设。
游客:04253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3-07-06 16:25 八公山风景区自承包给连五洲十年来淮南王墓未做任何投资建设,森林公园也是粗建滥造!非但未能发展带动我县的旅游业反而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我县的南工北旅的立县之本,兴县之策!作为我县北大门的森林公园由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恳请收回八公山风景区的经营权!
游客:0545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3-07-06 17:45 去森林公园晨练的都要买票,难道你们主管部门都管不了?
游客:10360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13-07-08 10:36 八公山景区管理涉及到林业、民政、国土、经信委、宗教、文物、公安、建设、房管、水务、交通、市容、人社、教育、工商、文化等诸多部门,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时有管理交叉或管理真空现象出现,导致景区管理效能不高。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职能的局限性,使景区建设面临许多困局,理顺管理体制,是八公山景区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
游客:10450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13-07-08 10:45 火葬场、墓地的存在,冥纸乱飞,哀乐飘扬;寿西湖水泥厂、聂家仓食品厂、豆制品厂的污染依然存在;旧石塘、废弃矿山依旧面目苍夷;偷盗紫金石、破坏山体的现象依然猖獗;群众乱搭乱建趋势愈演愈烈;
游客:10483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13-07-08 10:48 唯有寿县。反应了不是也没人管吗?
游客:05530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13-07-10 17:53 大家讨论你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县委县政府会重视吗?反正我是不看好。
游客:08442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13-07-11 08:44 最苦的还是老百姓,现在张管,郝圩一带什么都不许建,要开发麻烦要搞快些,不然,人家娶个媳妇,生个小孩,添人进口的,叫人往哪上?
游客:09004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13-07-11 09:00 林业、民政、国土、经信委、宗教、文物、公安、建设、房管、水务、交通、市容、人社、教育、工商、文化
游客:01484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13-07-11 13:48 理清思路,加快步伐,乃八公山当务之急。
游客:02502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13-07-11 14:50 16楼列了这么多单位,是不是说林业、民政、国土、经信委、宗教、文物、公安、建设、房管、水务、交通、市容、人社、教育、工商、文化部门都要派人到八公山,就跟南部工业园样。
游客:03284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13-07-11 15:28 那不是最佳方式,太麻烦,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自己的事自己干,不麻烦别人的管理机制是最佳选择。
游客:06273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13-07-31 18:27 开发肯定需要政府主导的,不能随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