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764 | 回复: 38
|
故乡的变迁
|
游客:084931
未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3-09-28 08:49:31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有些记忆注定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去碰,一碰就痛——题记
故乡,就是生养自己的地方,那块搁置幼儿童年的地方,我们习惯叫家乡!
想必每个在外的游子都有着这样的情节吧:无论你现在身居何处多么富有、地位多高多么显赫,但当你从离开家乡外出打拼的那一刻起,你对家乡的那份牵挂、思念之心永远也不会放下,因为那里除了有生养自己的父母外,还有许多的父老乡亲、还是遗失了许多童年梦想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牵挂、思念感觉与日俱增。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家乡便成了我们灵魂深处一块洁净的领地,无论什么时候这块领地无人能够占领。
我就是在这种被思念和牵挂撕扯得快支撑不住的时候,放下手边的一切,在中秋节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父母身边。老家的院子里早已没有了儿时记忆里喧闹的氛围了,村子里留守的大多是残弱的老人,以及年幼的孩子,很难找到一个壮劳力了。老人们大都不是丧失了记忆,就是病得辨不清人了,她们的耳朵大都在深睡状态,有时候,无论你怎样扯破嗓子,都很难叫醒了,走到她们面前,你得可着劲大声地喊,你得说出自己的小名,这时老人也许才能辨别出你是谁家的孩子,咧着没有牙齿、留着口水的嘴巴,口齿不清连讲带比划地讲述着你儿时的趣事。和老人们一样,那些在身边疯来疯去的孩子我也很难和他们的父母对上号了,望着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一个个焕发着飞扬甚至有些跋扈的活力,她们快乐的、无拘无束地玩耍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她们是曾经的自己,我也曾年轻过。
村庄里,只有在谁家红白喜事的时候,一些远远近近的能够赶回来和必须赶回来的人才能聚在一起,从她们赖以生存的那片天空向儿时的集聚地汇拢。有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有的眉眼泄露的是掩盖不住的成功,她们开着价格不等的车子,穿着质地不同、牌子不同的衣服,携妻带子,在邻里之间、在儿时光着屁股的伙伴面前,无拘无束地唠着家常。混得不好的,知趣地退避三舍,混得有模有样的,也小心翼翼地避免着张扬。自豪或是卑微在家乡、在父母之间,如同一种暗流,不动声色的涌动,而家乡此刻也俨然变成了这些在外混迹世界的孩子们交答卷的考官了,贫穷富贵,一目了然。
在东拉西扯的闲聊中不时会带来家乡这样和那样的讯息,比如谁谁得了什么病,谁谁前几天病故了,谁家的孩子发迹了背着一包票子回家帮父母盖房子了,谁谁家的孩子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去了。。。听着听着总有一份感动,一种欣慰,一份激情,一缕愁绪。无论世事怎么变迁,故乡却一直在那里,在那老槐树下;在那小河边;在那被柳树条驱赶着的羊群里;在那个低矮的门槛上;在那些遥望星空孤寂的夜晚;在那些翘首以待望眼欲穿乡间小路上;在那些懵懂心悸的孤独流年里。
然而,童年 故乡的摸样只能在记忆里找寻了,看不到牛羊看不到驴马了,就连鸡鸭鹅也少了,村口再也鲜见冉冉升起的炊烟了,早晨的懒觉也享受不到鸡鸣狗跳的干扰了,夜晚也很少听到看门的狗吠了。乡亲们大多用起了电磁炉、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的产品,种点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水果蔬菜自己享用。男人们外出打拼挣钱,女人们无聊时也玩起了“国粹”,很难听见猪崽在圈里叫唤,倒是麻将搓得热闹起来了。网络、有线电视也走进了村子,村民们端着饭碗窜门时不再拉谁家的猪下了几头小猪崽,谁家的鸡开始下蛋什么的了,他们开始交流起从网络里看的精彩的世界了,“广东这几天被“天兔”袭击了”,“湖南校车又出事了”,“中纪委又逮到几只‘大老虎‘”、“马英九对大陆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等等等等。世界在村民们的眼里变小了,他们在家里坐着,也可以“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
城乡没什么区别了,这样的变化是幸还是不幸?我相信很多人找不到故乡了,在记忆里一点点沦陷。也许有一天,真的面目全非了,我们该怎样去对我们的孩子讲我们的过去,讲述我们趣味的童年?城市的触角已经大面积的侵占了乡村,将我们的故乡慢慢掠夺慢慢吞没,故乡最终将在我们目之所及 的土地上逐渐消失,努力地珍藏遗留下来的记忆,像是珍惜曾经美好的童年。伴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进展,乡村的路宽了,河里的水浅了,挖土机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就连那条承载着灌溉三个行政村几千亩良田的梁家河也断流了,河流已不再有昔日欢乐的激荡了,只能默默地流着无声的泪。一切都商业化了,沙子石子水泥堆砌起了一幢幢楼房,最终都换成钞票了,没人会顾及你的呐喊和痛楚。在故乡还没被彻底覆盖之前,在山还翠绿树还茁壮的缝合间隙,我在田间在阡陌上飞快地行走,赶在最后一刻,记住乡村的样子,那是我童年的摇篮,为了那迟早到来的沦陷,留住那一刻。那一刻,只能是记忆,是永恒,将永远安放在你我的心底,不能触摸,一碰就痛!
|
游客:091058
未注册会员
|
沙发
跟帖时间:2013-09-28 09:10
文笔细腻,写的很好。
|
游客:014750
未注册会员
|
板凳
跟帖时间:2013-09-29 01:47
源自现实生活的,情真意切!欣喜,愁丝,挣扎!在我内心形成巨大共鸣!论坛里曲指可数的好文章!感谢楼主!!!(张绪之)
|
游客:021426
未注册会员
|
地板
跟帖时间:2013-09-29 14:14
谢谢夸奖,我将再接再厉继续为家乡的变化鼓与呼!
|
游客:022118
未注册会员
|
4 楼
跟帖时间:2013-09-29 14:21
这是本人今年中秋节回家时的见闻及感想,原稿发表在我的QQ空间里,还配发了几幅照片,可是在转到寿州论坛时照片就不见了,郁闷。谢谢关注! (康 健)
|
游客:031455
未注册会员
|
5 楼
跟帖时间:2013-09-29 15:14
楼主帖文抒情我赞之,但用城市的触角侵占了农村,我否之,更要批之!请问:你真是寿县人吗=-O
|
游客:073543
未注册会员
|
6 楼
跟帖时间:2013-09-29 19:35
老家在申桥。对不起,你的看法我不敢苟同,虽然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之说,但我还是认为鱼和熊掌最好能兼得!(康 健)
|
游客:011123
未注册会员
|
7 楼
跟帖时间:2013-09-30 01:11
劝劝5楼:1,赞,否,批跟楼主是不是寿县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我觉的你有点脱离生活或者说生活阅历浅,文中的风土人情很多是我们寿县人特有的。2,你或许没出过门或出门时间短,楼主这篇带着怀旧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是有着长期乡愁沉淀的!3,至于对商业化的社会,城镇化的潮流,楼主视野广阔,见解隐于其中!真是一篇好文章,用“心”阅读吧!(张绪之)
|
游客:085714
未注册会员
|
8 楼
跟帖时间:2013-09-30 08:57
好文章!情真意切,感同身受 !
|
游客:102617
未注册会员
|
9 楼
跟帖时间:2013-09-30 10:26
首先感谢5、7、8楼对拙文的关注,《故乡的变迁》一文,就像7楼讲的那样,是多年乡愁沉淀的结果。寿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史上曾是楚国国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多加快,许多宝贵的农村文化资源正日渐萎缩,很多传统民居已经被不伦不类的“小洋楼”取代,一些最原始的东西被拆除了(我的家乡只是一个代表,一个中国农村现状的缩影而已)。由于没有相关的保护法规,一些古董贩子乃至外国人在县城周边农村肆意廉价地搜寻宝贵的文化遗存。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的那样,“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保护农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为了不让宝贵的农村文化遗产从我们眼前失去,唤醒民族的文化情感,冯骥才认为,首先,要对农村文化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和把握全局,要将具有文化特色和遗存的村落,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制定切实的保护方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各级规划,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农村经济同步协调地进行,避免片面开发带来的人为冲突和损失。 期盼更多的有识之士发表高见,谢谢! (康 健)
|
游客:105530
未注册会员
|
10 楼
跟帖时间:2013-09-30 10:55
请楼主尽管放心,城市的触角再怎么侵占也不会侵占,你“可爱的家乡”!“申桥”的!你放100个心吧!把你无聊所谓的“乡情”包包收起来吧!
|
游客:025345
未注册会员
|
11 楼
跟帖时间:2013-10-01 02:53
10楼的“现实主义”是可以理解的,现实就是无奈的人生,甚至无奈的让人有些抑郁,但这远不及你“无聊”二字对别人的伤害!
|
游客:014652
未注册会员
|
12 楼
跟帖时间:2013-10-01 13:46
这还差不多!最起码你还有点自知之明!
|
游客:081758
未注册会员
|
13 楼
跟帖时间:2013-10-02 08:17
康健。我也双桥的,写的很棒。
|
游客:105527
未注册会员
|
14 楼
跟帖时间:2013-10-02 10:55
10楼的,你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会对他人的文章品头论足,有本事自己写几篇给大家欣赏欣赏?不要再吃不到葡萄讲葡萄酸了,奉劝你把你的那一套"包包收起来吧"!不要再恶意的伤害别人了!!
|
游客:121941
未注册会员
|
15 楼
跟帖时间:2013-10-02 12:19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逝去的往事被岁月尘封,人要缅怀过去,更要畅想美好的未来。一方水土一方情,故乡是我生活的根,是我感情寄托的源。每一寸泥土的芳香都让我牵肠挂肚,每一次的发展变迁都让我激情澎湃。家乡乡的变迁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缩影,是一个历史的推陈出新。我期待着它的再次巨大变迁……感谢大家的关注! (康 健)
|
游客:104604
未注册会员
|
16 楼
跟帖时间:2013-12-11 10:46
楼主,希望你继续为家乡的变化鼓与呼!
|
游客:104716
未注册会员
|
17 楼
跟帖时间:2013-12-11 10:47
写的很好,望你再接再厉,加油!
|
游客:110738
未注册会员
|
18 楼
跟帖时间:2013-12-16 23:07
又拜读了一遍!就好像在绵绵的雾霾中呼吸到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好得劲!(张绪之)
|
游客:042141
未注册会员
|
19 楼
跟帖时间:2013-12-19 16:21
寿县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很大,应当感谢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的领导智慧。
|
游客:110150
未注册会员
|
20 楼
跟帖时间:2013-12-20 11:01
康健我在申桥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听闻过你的名字,就知道你文笔不错,今日拜读大作果然名不虚传!望再接再厉多出佳作,于我们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