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8 | 回复: 3
|
古城墙下的春天
|
游客:104202
未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13-11-13 10:42:02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小城最大的特色,是有一圈完完整整的古城墙。外边砖砌,内里土戗,顶上走人,坡上种草。春天到了的时候,古城墙下的护城河开始流动,河边的老柳树抽出了新枝,树下的野油菜开出一片一片的金黄。有勤劳的乡民摆着小船,在护城河里下网;几头水牛悠闲地散放河边,一只尖嘴鹭鸶单腿独立,高高地站在一头牛的犄角上,来回甩动着脖子。扔块坷垃过去,鹭鸶没动,一群水鹩却从水边草丛里钻了出来,贴着水面“啪啦、啪啦”扇动几下翅膀,然后一跃,飞到古城上空高声地抗议。
晚饭后,我喜欢独自漫步到这里,静静地躺在城墙坡的草皮上,看夕阳西下,先橘红,再暖橙,一点一点变暗后,读着秒,等待城墙上路灯明亮的那一刻。如果来早了,就仰望天空,看白云浮动,拉扯出一道道清烟,变幻出一张张鬼脸。有几只风筝,高悬天上,纹丝不动,钉子钉住了一般。天空高远,远山如黛,四周静谧,身下是厚实的草绒,惬意得无所顾忌。歪过头,草绒里一株株地豆,地豆边有一株蒲公英,一管紫红的茎,撑着一簇鹅黄的花,坐在一碗墨绿的叶里面,不声不响径自张扬着灿烂的生命。我怕压着了它,把身体往旁边挪了挪。再仰起脸,听墙外蛙声渐渐响起,听乡民棹声响动,鱼在丝网上不停地搅动。我索性闭上眼睛,头脑里琥珀一样纯净,身轻得要乘风飞去。
夜幕笼罩下来的时候,墙顶的石板小道上,人声渐次密了起来。小城的人吃了饭涮了碗,都有到城墙上面走一走的习惯。“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小城里长寿的人多,八、九十岁的琅琅一片,过百的也不少。一位一百多岁的书法家,平日里所书写的“寿”字,几乎成了小城又一张名片。小城人长寿,是不是爱散步的缘故,没有人细究,大伙就是这么个生活,约定俗成了的。“十万人家共起居”, 这么多人都到城墙上散步,弹丸之地的城墙承受得了吗?就在小城挤得快要透不过气的时候,人口出城计划实施了,古城边新城崛起,老城人口往外迁徙,大致理想是出去三分之二。“三年改貌,五年起跳”,小城的居民逐渐少了,游客却多了起来;小城的房屋少了,绿地却多了起来;街巷还是那个街巷,可是环境卫生改善了许多,人们就觉得好象比过去宽了许多、靓了许多。喜迁新居搬到新城的居民,晚饭后还是沿袭过去的习惯,喜欢到老城的城墙上走一走,三五成群聊聊天,说一说张家长、李家短。这就是小城人的生活方式,小城人没有秘密。
静卧墙坡,鼻尖偶尔会掠过几只回巢的倦鸟。它们归心似箭,跃过古城墙的城堞的时候,并没留意坡上有人,一闪而过,落进小城拐角塘的苇丛里,赢取同伴们的一阵欢鸣。这就是今天小城的生态,人出城了,鸟进城了。拐角塘也是小城的特色,其他城市不大见的。千百年来,拐角塘就是小城的肺,吐故纳新,保护着小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说小城是“筛子地”,洪而不滞,涝而不灾,可稍懂一点科学的人都知道,还不全靠古城墙和拐角塘庇佑!小城人知道感恩,尽管这些年小城人满为患,可从就没人打过拐角塘的主意,这才为翠鸟留下了一方栖息的福地,成为小城独特的风景。
路灯愈发明亮。我翻身坐将起来,看过往行人的身影,在灯光下不断地变幻,扩大、缩小、再拉长。抬起胳膊,上面沾满了草的汁液,有一股似曾相识的气味。这是春天的味道呵!久违了!还是在校园生活的时候,我们躺在操场上晒太阳,身边氤氲的就是这味道;再往前,就是在孩提时,小伙伴们一起挖荠菜,手里攥的,篮里挎的,也是这个味道!现在,这个味道又被我辨认了出来。这得感谢小城刚刚下过的一场春雪。是春雪的滋养,才使得草汁里这种味道更加醇厚、更加温润,也更加香甜。这种味道,是青春,是活力,也是向往……
回家路过城门楼广场的时候,我看见一群中老年妇女,正在这里跳健身舞:“你是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歌声激荡,舞姿荡漾,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由衷的自得、幸福和满足。
|
游客:031104
未注册会员
|
沙发
跟帖时间:2013-11-13 15:11
未完待续…………接上集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由衷的自得、幸福和满足。而在不远处的民宅里,已经上高三的小明紧缩着眉头,无助的看着窗外:这么吵,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
游客:074331
未注册会员
|
板凳
跟帖时间:2013-11-13 19:43
赵老师文笔真优美!很好的散文拜读了!!
|
游客:095048
未注册会员
|
地板
跟帖时间:2013-11-15 09:50
真像儿时的一篇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