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乡土乡情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魂该归故里
游客:100955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听说过这样一位女性吗?王明的夫人,寿县的女儿,出身黄埔,入过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一直工作、生活在共产国际和中共高层人物之间的巾帼英雄、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孟庆树。闲暇之余,收集整理了一点资料,以飨各位老乡。 魂该归故里 不久前,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很久没有露面的当代妇女领袖彭佩云、顾秀莲等也出席了闭幕式。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史良、李德全等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我在网上不停地搜索着,突然,一个陌生的名字反复映入我的眼帘,使我为之一震。孟庆树——寿县人,王明的夫人,中国妇运领导人,中共六大、七大代表。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她的名字与邓颖超、李德全、史良、刘清扬、康克清等紧紧连在一起。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她的往事却鲜为人知。 一、远涉重洋,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1911 年12月2日孟庆树出生于安徽省寿县田家集孟家围子一个中医世家,名门望族。这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1923年冬,在她的家乡诞生了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小甸集特支。她像漫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寿州大地。从此,一大批为民族独立、求人民解放的革命志士从这里走了出来。当时,在中学读书的孟庆树被日趋高涨的革命热潮所打动, 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并加人了共青团组织。1926年9月,北伐军收复武汉后,安徽的工农运动空前高涨。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快速培养安徽党务干部,高语罕在汉口黄土坡创办了安徽党务干部学校。只有15岁的孟庆树毅然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入安徽党务干部学校学习。不久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女生队,与谢冰莹、赵一曼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 1927年11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孟庆树受党中央委派与刘英(后为张闻天夫人)、唐仪贞(后为陆定一夫人)一同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她的第三批学生。成立于1925年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从1925年开始到1929年,每年都有一批人由中国远涉重洋,辗转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几年里,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精英荟萃的地方。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5年,但是,她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的,其中“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就是在那里诞生的。孟庆树就是其中之一。 二、铁窗玉成,终与王明永结秦晋之好。 当时,离开祖国来到中山大学的这批青年,大多正值青春妙龄。在充溢着生机和浪漫氛围的中大校园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开朗舒适的异国情调,青春儿女风纵云合,恋爱之风盛行,许多人先后结为革命伴侣。人所共知的有:邓小平和张锡媛,杨尚昆和刘伯钊,张闻天和刘英,博古和刘群先,沈泽民和张琴秋,陆定一和唐义贞,王若飞和李培之……中山大学在充满火药味的同时,也弥漫着诗情画意。 年方16岁的孟庆树,正值花样年华。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睛,优雅的举止,使她成为校园里的名花,有人还称其为“美女皇后”,是男生们竟相追求的“亮点”。自从孟庆树的身影在校园出现之后,23 岁的王明,就被这位落落大方,靓丽动人的安徽小同乡所倾倒。孟庆树入校时,王明已经赫赫有名,可他的身高不像地位那样引人注目,孟庆树对他只有敬意,并未把王明放在心上,而在这之前已交上了一位男友。王明并没有因此却步,而是咬定青山,紧追不舍。 1928年6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六大”在莫斯科秘密召开。六大的会务由中山大学承担,能为这次会议服务,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校长米夫让王明挑选几名中大学生作大会工作人员,王明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指定孟庆树为六大服务,并成为六大正式代表。孟庆树看到米夫和共产国际对王明如此信任,终于开启了一扇窗口,开始与王明交往。不过,她对是否选择王明作自己的终身伴侣还是有些犹豫,一直不给王明明确答复,使王明时时感到如坠雾中,摸不着头脑。可王明仍痴心不改,苦苦等待着。 1929年3月王明第二次从苏联回国后,分配到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妇委会工作。1930 年初,孟庆树回国后也被分配到上海做妇女工作。两人虽然同在上海,但孟庆树对是否接纳王明仍拿不定主意。王明却一往情探,主动出击,时常请孟庆树到餐馆吃饭,逛公园,压马路, 看电影,不放过任何一个献殷勤的机会。孟庆树也在观察,她看到王明这个昔日的中山大学“无冕之王”成了时常挨批评的对象,又开始有意疏远王明。她全身心投人工作,经常到沪东区一些纺织厂劳动,调查情况。她表现积极,工作出色,颇得同志们的好评。有一段时间,为摆脱王明的约会,孟庆树干脆经常换住址,故意躲开他。 1930年7月30日,孟庆树不幸被捕入狱,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看守所。心上人身陷囹圄,王明心急如焚。孟庆树入狱以后,王明冒着生命危险,半个月内陪她二叔孟涵之三次入狱探望,给绝望中的孟庆树很大鼓励。在这个特别时期,特别场景之中,两颗心迅速贴近了。19 岁的少女被这个痴情的小个子深深感动了,监狱的铁窗玉成了这起难忘的姻缘。1930年11月22日,孟庆树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第二天,尚未卸却满身的疲惫,就在孟涵之的操持下,与王明结为连理,永结秦晋之好。 为纪念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王明写下了名为《结永伴》的诗句:“出狱二天便结婚,双心结合胜千军。三年多少悲欢剧,银汉女郎永不分。”来之不易的婚姻使王明如沐春风。爱情的滋润,王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理论特长和旺盛斗志又一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长达十万言的《两条路线》意见书,就是在新婚之后半个月里完成的,其中融进了孟庆树的一片深情和厚意。1931年10月孟庆树随王明秘密赴莫斯科。 王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结合,对孟庆树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专门为她写诗五十多首,抒发他们之间的爱慕之情。愉悦时,孟庆树称王明为“白劳克夫”,王明亲昵地称孟庆树为“罗莎”,这象征着玫瑰的俄文名字,唤起俩人在莫斯科的美好回忆。 难能可贵的是,在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中,他们风雨同舟,白头偕老,共同生活了44年。王明得意时,两人比翼齐飞,夫唱妇随。王明失势时,两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尤其是历经政治波折之后,王明疾病缠身,长期卧床不起,孟庆树不辞辛劳,悉心护理,几次把王明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 三、回国抗战,成为中国妇女运动杰出领袖 。 1937年11月,孟庆树把五岁的女儿交与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做了养女,随王明回国参加抗战。12月,以王明为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成立,孟庆树任长江局妇委会委员、书记,兼长江局民运部妇委会主任,代表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常驻武汉,公开参加各界妇女的活动。 当时,数以百万计的难童亟待救济。在发起筹备和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孟庆树以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参与,并当选为保育会的常务理事、保育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4日陕甘宁边区在延安成立保育分会,她代表总会暨宋美龄在大会上致词,被选为分会的名誉理事之一,尔后她还受总会委托转告分会:总会在经济上支持分会开办一所五百人规模的保育院,先支付开办费五千元和经常费两千伍百元。当年8月,武汉形势日趋紧张,保育会决定发起抢救难童运动,孟庆树提出为抢救一千名武汉难童而奋斗。自己和安娥、李昆源、杜则吾等带领汉口临时保育院的10名难童一同上街宣传收容,不日即收容了出征军人子女、流浪儿一千余名难童。 1938年的“三八节”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妇女节。这个三八节的中心任务是把各阶层妇女组织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去,成立边区妇女联合会。孟庆树在武昌参加全国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时,宣布了陕甘宁边区妇联成立的消息,引起全国的震动。4月,宋美龄以“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指导长”的名义,函请各党各派各地区的妇女领袖及知名人士,参加5月下旬在庐山举办的“战时妇女工作谈话会”。中央决定孟庆树、邓颖超一起参加此次会议。会上作了《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概况》的报告,还以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代表身份向会议提交的《我们对于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明确阐述了全国妇女领导机构问题,并和邓颖超、史良、李德全一起被选为“妇指会”领导人。这年的双十节,她介绍40岁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中的小妹20岁的浦安修。 长江局时期,是孟庆树一生中政治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她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和超凡的组织能力,为组织发动妇女界抗日救亡运动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奠定了她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不容置疑的地位。 1938年底,孟庆树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随王明留在延安工作,主持中央妇委日常工作。在1938、1939年的三八妇女节,孟庆树代表中央妇委在大会发言,回顾抗战以来全国妇女做出的贡献和边区妇女的模范作用和作题为《纪念三八与我们的任务》的讲话。在延安期间,她还兼任抗大第八大队政治处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统战工作委员会委员,延安女大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妇女》的主要撰稿人。她撰写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工作问题》、《模范的女革命家克鲁卜斯卡雅(列宁夫人)》、《团结中国妇女的力量打击侵略者》分别收入《妇女运动论集》和《妇女与抗战》。延安整风运动中,孟庆树负责抽阅中直机关系统的学习笔记。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四、客死异国,与君隔路相望永世相守。 1956年王明身体十分不好,再次提出赴苏联治病的请求。经中央同意后,1月30日孟庆树随王明和孩子一行去苏联。这是她一生第四次去苏联,这次去就再也没有回来。1983年9月5日孟庆树在莫斯科病逝,时年72岁。身后与王明同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这里是布尔加宁、莫洛托夫、斯大林夫人、赫鲁晓夫、叶利钦、果戈里、屠格涅夫、奥斯托洛夫斯基、英雄卓娅和舒拉、米高扬兄弟等俄国和苏联历史名人的归宿地。她和女儿王芳的合葬墓就在王明墓的右前方,与王明墓隔路相望,墓碑没有雕像,只有孟庆树的照片和俄文生卒,她就在这里与君永世相守。 孟庆树身后只能安葬在异国他乡,毕竟那里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她也许只能魂归故里了,陪伴她的只有冷清和寂寞,不免让人有点心酸。然而,当人们打开中国妇女运动厚重的史册,有这样一位寿县的女儿,一直工作、生活在共产国际和中共高层人物之间的巾帼英雄、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让家乡和更多人们值得骄傲和怀念。 时洪平 2013-12-9
游客:11030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3-12-10 11:03 倘如文中所言,当引以为荣,足以自豪!
游客:11264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3-12-10 11:26 作者能否介绍一下她的家乡现在还有什么亲人及她的子女情况?
游客:01512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3-12-10 13:51 孟庆树与王明育有二子一女:长子王丹芝,长女王芳妮,次子王丹丁。长子王丹芝大学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苏联远东研究所工作,娶苏联女子为妻,现居住在莫斯科。长女王芳妮曾送给保加利亚共产党主席、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做养女,从事飞行员工作,1985年1月27日逝世,时年53岁。次子王丹丁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苏联远东研究所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工作,苏联解体后辞职在莫斯科办了“中国武术中心”,他终生未婚,现居住在莫斯科。
游客:05255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3-12-10 17:25 田家集是现在的淮南田家庵么?
游客:11183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3-12-10 23:18 过去寿县宣传介绍历史人物,其中只有一位女性——孙多慈。现在多了一位,而且应该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无疑增加了寿县红色文化的比重。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纪念建党90周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共四册)中,虽然只提及寿县四个党史人物,即:茅延桢、曹渊、高语罕和孙德清(孙一中),但我相信在纪念建党95周年和100周年时,这类著作会出现更多的寿县党史人物。这是寿县开展红色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金寨红色旅游打将军牌,抢占了我们的先机,寿县可扬长避短(将军我们不多)打先驱牌(也包括辛亥革命的先驱)。所以,我觉得说说孟庆树还是一个寿县人应该做的事情的。 当然,对王明这卷书和当前的党史研究也有了新的客观的评价。感兴趣的话上网看看红军五次反“围剿”失利、《八一宣言》、抗战时期的中共长江局和新中国第一部新婚姻法等等是怎样评价王明的。 不过,寿县田家集在哪?我也查过没找着,也不知道在哪?请教知情的朋友告之。王明的岳父母孟募州夫妇从延安到北京一直与王明、孟庆树生活在一起。王明1937年底回到延安后,就把岳父母接到延安共同生活,后来接到北京一起住。孟庆树的弟弟孟侃解放后也调到北京工作。孟侃的女儿也一直住在王明家里,当时就读于北师大女附中,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
游客:08273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3-12-11 08:27 电视剧《延安颂》中王明夫人的形象不是太好,王明昵称她 噶哩噶呀,不知是否就是孟庆树。
游客:05323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3-12-11 17:32 历史终归会还原事实真相,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终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
游客:08064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3-12-12 08:06 如文中所述,如此重要的红色资源寿县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毕竟孟庆树是中共早期党员,寿县的近代史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文中的田家集是不是在寿县瓦埠湖畔的一个小村庄或小集镇?
游客:03263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3-12-12 15:26 我知道寿县孟氏家族有两个聚居地,一个是正阳关镇原建设乡的孟家湾子,另一个是大顺镇。不知田家集的孟家围子在哪?我仅仅知道在寿县的党史人物中,工人运动领袖孙津川,是中共“五大”代表,虽未能出席“六大”,凭着在当时工运中的影响,仍和刘少奇、阮啸仙一起被选举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除此之外,高语罕出席过决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二大”和中共“五大”;出席两次中共代表大会(“六大”和“七大”)的仅孟庆树一人。她作为中国妇运领袖和先驱,必然增加寿县红色历史文化的砝码。说这些不是为了拿先人来炫耀,而是为了挖掘、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为执政者如何发挥、利用这些资源建言献策。
游客:054500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3-12-12 17:45 孟家围子和孟家弯子,仅一字之差,寿县人都不知道孟家围子在哪,其他地方的人更是不知了,按说历史也不长,八,九十岁的人应能知道的。
游客:01324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1 楼
跟帖时间:2013-12-13 13:32 我是正阳关长大的,正阳关附近的孟家湾子周边没有田家集这个地方啊!最近中央一套热播的《聂荣臻》(12日播放的),关于顾顺章叛变一事是谁向中央报告的,孟庆树和传统的说法(钱壮飞收到电报)不一样,网上可看到。
游客:09572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2 楼
跟帖时间:2013-12-15 09:57 寿县的革命风暴在瓦埠湖周边的小甸集兴起,这个田家集应该在瓦埠湖周边寻找一些孟姓老者多打听打听。
游客:11052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3 楼
跟帖时间:2013-12-15 23:05 我看过寿县党史资料,称:“中共中央决定,将寿县籍党员裴济华、陶淮、徐德文、方运炽、李竹声、杨芦划、方瑛(女)、孟庆树(女,王明夫人)、薛卓江、高国玖、高云玖、徐梦秋、王培吾、薛沧海(原名薛卓中)、洪一鹤、鲁平阶、沈朝梁17人派赴苏联学习。”这其中还有李竹声也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1931年1月回国,9月,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中央执行局书记。1934年6月,由于混进内线的特务告密,在公共租界马立斯新村中央机关开会时被捕。后终被劝降成功叛变。
游客:1057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4 楼
跟帖时间:2013-12-20 22:57 不知寿县妇联可知道孟庆树,知道后有何想法?
游客:09043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5 楼
跟帖时间:2013-12-24 09:04 是不是孟子的后代?按辈分来算应该是孟子的第几代?
游客:08425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6 楼
跟帖时间:2013-12-24 20:42 不知寿县妇联可知道孟庆树,
游客:11121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7 楼
跟帖时间:2013-12-25 11:12 说句寿县城关土语:阿不知道她是哪个
游客:05092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8 楼
跟帖时间:2013-12-26 17:09 王明墓不是在安庆吗?
游客:0745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9 楼
跟帖时间:2013-12-27 07:45 高语罕是中共早期重要人物之一,寿县正阳关人,他的传记已经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高语罕传》,作者为国家人社部机关团委书记王军、 高语罕早年亲历徐锡麟起义、参加了马炮营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寿县籍孙毓筠任安徽都督,高语罕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后又追随陈独秀,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共产主义小组,被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行者,他撰写的《白话书信》被再版了数十版,达10万册,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人。 他是朱德入党介绍人、国民党二大报告起草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宣传委员,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筹建者之一、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他早年参加革命,充满革命的热情,后期又转入学术研究,也著作等身。 高语罕还有留学德国,以及从教经历,可谓是桃李满园,其学生有曹渊、李克农、蒋光慈,以及胡宗南等众多的黄埔初期学员等,高语罕后期和陈独秀等人,共同发表了《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被开除出党,打成“托派”,从此转入学术研究,淡出中国的政治舞台。
游客:07483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20 楼
跟帖时间:2013-12-27 07:48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我们要还历史真相,给我们已去的人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吧!知史而鉴今,才是我们当前研究历史真正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