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77 | 回复: 33
|
关于安丰塘的发展建议
|
游客:070255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3-12-12 19:02:55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其实安丰塘 说实话 塘是不错,可是可以游玩的地方太少,没什么吸引力 就一个塘看了就没搞头了,其实当时我个人感觉应该把炎刘的那个阳光半岛搞到安丰塘哪里,或者在安丰塘哪里也建个什么休闲娱乐中心和水上乐园,就以塘为主题,再加上安丰塘的传说,大力宣扬,那样的话,感觉就没那么单调了,不知道吧友们怎么看?第一次发帖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
|
游客:100533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3-12-14 10:05
安丰塘的功能是农业灌溉,建一个游玩所在要考虑是不是适合。
|
游客:100621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13-12-15 10:06
“安丰塘的功能是农业灌溉,建一个游玩所在要考虑是不是适合。”有什么不合适,首先搞好环保。对摊点及游人严管重罚。没有什么不妥。
|
游客:042252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13-12-19 16:22
2楼的想法有些天真。
|
游客:105457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13-12-20 22:54
以下是我去年参加“中国芍陂古水利工程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试述芍陂水文化的内涵及品位的提升》第三部分,以表示对一楼的附和:
三、多措并举努力提升芍陂水文化的品位
芍陂以其优美的风光、宏伟的工程、良好的生态以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倍受中外专家和游客的青睐。然而,她像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姑娘,深藏闺中,总让那些兴致冲冲,慕名而来一睹她芳容的人们感到有些怅然。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文化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挖掘、提升。
1、 以积极的姿态挖掘整理芍陂水文化。
一要全面抢救和保护物质形态的芍陂水文化遗产。芍陂的每一处工程、每一处古老的遗存都是一座水文化的丰碑,都是一部鲜活的水文化教科书,都蕴藏着深厚的水文化内涵。全面抢救和保护物质形态的芍陂水文化遗产,就要按照“修旧如旧”和“古貌恢复与有效利用”的原则,做到恢复工程原始风貌与有效利用相结合,发扬与光大物质形态的水文化。
二要挖掘和整理制度形态的芍陂水文化遗产。有关芍陂水的制度法规和典章,例如,曹魏及晋时的岁修制度,安丰塘管理规定的《新议条约》和安丰塘各引水口劳动力分配定额数量的《各门额夫数目》等都是可贵的制度形态的水文化遗产。做好对制度形态的水文化遗产的整理和现代阐释,对处理好今天的人水关系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要充分挖掘与弘扬精神形态的芍陂水文化遗产。芍陂民间许多关于水的风俗、水的礼仪、祭祀行为以及风水地理等非物质形态的水文化遗产,都是我们要积极挖掘整理的芍陂水文化。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组织开展芍陂水文化遗产普查,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芍陂水文化遗产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水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最终建成一个芍陂水文化遗产数据库。
2、以多样的专题展览深化芍陂水文化。努力提升芍陂水文化的品位,大力弘扬芍陂水文化,不能凭空想象,应该有的放矢。“的”是水,“矢”是文化,文化应围绕水大做文章。
为“总结历史经验,展示深厚底蕴,弘扬浩荡正气,服务文化立县,”应建立可与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都江堰、灵渠媲美的中国芍陂水文化陈列馆。
陈列馆应建在安丰塘水管处,也可建在孙公祠,即以孙公祠陈列为基础,加以调整、充实、扩展、延伸。采用多样专题展览的形式,运用文字、图示、模型、雕塑、小景窗、幻影成像等手法,一方面,展示工程的历史、概况、布局、特点;另方面,着重呈现与水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艺作品、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丰富景观构成,提升景观品位。使旅游者了解芍陂,认识芍陂,促进人水和谐发展。陈列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千载芍陂》、《孙公圣迹》、《迁客骚人》、《楹联碑刻》、《芍陂风情》、《芍陂十景》等多个专题。
千载芍陂。突出芍陂在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地位。以《芍陂纪事》为主线索,从芍陂的《历史地位》、《科学设计》、《工程特点》、《重要作用》、《历代修治》、《芍陂新生》、《深远影响》等七个方面陈列。可制作芍陂水系沙盘(声光电)、治水名人群雕、千军万马战芍陂(组图)、淠史杭灌区鸟瞰图等,展示镶嵌在皖西大地上的这颗璀璨明珠。
孙公圣迹。突出孙叔敖在中国历史上“循吏第一“的重要影响。分《出身贵族》、《隐居云梦》、《虞丘荐贤》、《奉职循理》、《持廉之死》、《功同大禹》六个方面陈列。可采用雕塑、国画、油画来塑造人物、反映生平,描绘治水场景。
迁客骚人。可采用国画、书法及图片的形式,介绍到过芍陂的迁客骚人及其诗意。比如,乾隆《寿州志》卷二•《山川》中有诗曰:“当春耕业何缤纷,秧针刺水青如云;陂泽自饶菱芡实,波光亦聚鹭鸥群。莲讴渔唱声四起,刍牧牛羊孽息蕃;老农赢余包凶岁,恒业犹能养子孙⑩。”这首诗描绘了寿州农业富庶的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安丰塘疏浚后寿州农业生产丰收喜人的事实。可创作一幅巨型国画来表现诗意。让诗词歌赋成为芍陂宝贵的旅游资源,为水利风景区应用,加深游人的文化审美印象。
楹联碑刻。孙公祠至今还保存有十多面石碑,上面镌刻着塘图、塘志以及梁巘等大家书丹的历代修塘纪事的碑文。虽几经沧桑,但迄今仍然笔触清新,棱角分明。2000年4月17日县文广局在《寿州报》上公布了孙公祠楹联征集结果,寿县耆旧朱鸿震、著名教育家李贻训撰联:“开一鑑清波润良田万倾,记十分功德颂令德千秋”、“楚相功高昔建金塘遗泽广,晓天日暖今闻碧野凯歌扬”、“千里稻花香灿黎庶于今怀楚相,九天晓日灿江淮何处不春风。”又为孙公祠增辉添彩,吸引着无数的游客驻足鉴赏。可用石碑(实物)、书法(真迹)、拓片、图片等方法陈列。
此外,还可用类似《清明上河图》巨幅油画、国画反映《芍陂风情》,用小景窗的形式表现《芍陂十景》这两个专题。
3、以浓郁的地域风格塑造芍陂水文化。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芍陂的风土人情所构成的地域文化是芍陂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芍陂水文化的重要依据。芍陂水文化只有与当地的风土民俗相结合,才能使芍陂水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独树一帜。
首先,修复“芍陂十景”。安丰塘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现存有许多古迹名胜。著名的十大景点是:邓艾庙塔、利泽门赏月、罩口观夕阳、孙公纪念祠、古城墙遗址、石马观古塘、五里迷雾、凤凰观日出、洪井晚霞、沙涧荷露。这是芍陂风土人情的依托和载体。须尽快修复,以丰富、拓展芍陂景区内涵,吸引游客,增加旅游的延时性。
其次,举办芍陂风情节。要深研夏尚忠在《芍陂纪事》书中所列《祠祀》和《祭田》中记述的安丰塘周边地区的祠祀和祭田情况,挖掘整理出祭祀活动的全过程。春秋二季与“放水节”、“捕鱼节”等同时举行。再将安丰塘银鱼、毛刀鱼、鲢鱼、鲤鱼、鲫鱼、河虾、河蚌、莲藕、芡实、红菱、双门铺火烧馍等“塘鲜”美食奉上,定能彰显芍陂独特的文化气质,吸引旅游者的视线。
第三,打造芍陂生态园。安丰塘良田万顷,水渠如网,环境清新幽雅。环塘一周,垂柳拂面,花红草绿。塘上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水清鱼乐,鸟类繁多,庆丰亭点缀其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游客在芍陂生态园荡舟、游泳、垂钓,与鸟儿互答,品尝美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生活的乐趣,与都市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乐融融。
第四,量身定做一台节目。在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安丰塘上,斥资打造一台类似《梦幻漓江》、《云南印象》之类水上实景剧;并创排出一台极具地方特色融歌曲、舞蹈、曲艺、戏曲、器乐、民俗等为一体的文艺节目。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更具吸引力的芍陂景区,让游客领略芍陂水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以出色的导游系统解析芍陂水文化
芍陂水文化是无形的精神文化,较抽象,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只有辅以导游系统,才会取得更好的观览效果。导游系统既有人员导游,也有图文声像导游。既有专业导游,也有业余导游。业余导游就像三峡截流纪念园中选用曾经在三峡工程中工作的老工人,他们的讲解让游客与工程贴得更近,反响更好。
要组织专人挖掘整理出解析芍陂水文化的导游词,以此为蓝本,培训导游和制作图文声像资料。讲解员经过培训之后上岗,统一着装,为游客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提供周到的景区讲解与路线引导服务。
图文声像导游可通过文字说明、录音解说等方法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成为人员解说的补益。一般可考虑在主要的景点采用立牌立碑的方式,以文字对景点进行说明,或是采用录音录像播放的方式为游客提供解说服务。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制作工程的工作原理,以触摸电脑方式为游客演示,使游客对工程有较直观的了解。让游客在导游的精心服务下,领略芍陂水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洪平)
|
游客:033106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13-12-27 15:31
我还想在上次跟帖的基础上再着重呼吁一下:建立“中国芍陂水文化陈列馆”。
寿县从大禹治水开始,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尤其有着闻名全国的“九一抗洪精神”,这是寿县也是人类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县上下对此极为珍视,已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因此,在寿县着力发展旅游经济的今天,建立可与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都江堰、灵渠等媲美的“中国芍陂水文化陈列馆”十分必要。
陈列馆可建在安丰塘水管处或者孙公祠。可在孙公祠陈列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充实、扩展、延伸。陈列的基本内容可为:《千载芍陂》、《孙公圣迹》、《迁客骚人》、《楹联碑刻》、《芍陂风情》、《芍陂十景》等等。采用专题展览的形式,运用文字、图示、模型、雕塑、小景窗、幻影成像等手法陈列。一方面,展示工程的历史、概况、布局、特点;另方面,着重呈现与水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艺作品、文物古迹、民风民俗、治水精神等,丰富景观构成,提升景观品位。使旅游者了解芍陂,认识芍陂,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这个陈列馆可与建成的“县博物馆(寿春楚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寿县(小甸)烈士纪念馆”和今后可建的“中国·寿县古城墙陈列馆”、“寿县名人馆”、“寿县民俗馆”等,为挖掘寿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寿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游客:022201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14-01-02 14:22
看来家乡人们对于安丰塘的关注还不够高啊!
|
游客:013226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14-01-03 13:32
寿县南北已经开始发展了,现在安丰为经济中心的,安丰塘为文化中心的中部崛起,迫在眉睫了,安丰安丰塘能否真的做到双丰收,希望有关部门也多多重视啊。
|
游客:052330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14-01-19 17:23
现在济祁高速已经经过安丰塘附近并预留了接口,这对安丰唐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希望寿县有关部门能够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把寿县的旅游、经济、文化切实搞上去。安丰唐离省城合肥只有100公里左右,有了高速,只有一小时车程,如果把安丰唐开发好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
游客:013936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14-01-20 13:39
千万别建成像八公山那样的景观。原始的自然景观被破坏,人文的景观太垃圾!
|
游客:070300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14-01-23 19:03
是的,千万千万不能。不知现在船官湖恢复得怎么样?
|
游客:024514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14-03-04 14:45
据说水文化陈列馆在全国还没有,即使有也凤毛麟角。寿县不是要弘古创新吗?那就试试真的假的?
|
游客:100904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14-03-06 22:09
这个陈列馆,可参考都江堰和重庆三峡陈列馆。
|
游客:035912
![]()
未注册会员
![]() |
13 楼
跟帖时间:2014-03-07 15:59
105457的帖子有水平,很全面,值得研究。如果能够落实,安丰塘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
游客:024808
![]()
未注册会员
![]() |
14 楼
跟帖时间:2014-03-09 14:48
有兴趣和责任心的寿县人,都来呼吁呼吁!
|
游客:093916
![]()
未注册会员
![]() |
15 楼
跟帖时间:2014-03-10 09:39
其实。现在的安丰塘也确实少东西啊。那么好的名气就那么............
|
游客:092335
![]()
未注册会员
![]() |
16 楼
跟帖时间:2014-03-12 09:23
大家说的很好,就希望有关领导注意多思考一下,利用安丰塘的名声搞活经济。
|
游客:031637
![]()
未注册会员
![]() |
17 楼
跟帖时间:2014-03-17 15:16
要想开发安丰塘‘首先要修路种绿,以优美的环境及实力告知天下人,
|
游客:021721
![]()
未注册会员
![]() |
18 楼
跟帖时间:2014-04-05 14:17
安丰塘唯一的出路是这次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水利部投资建设水利风景区,大家一起呼吁吧!
|
游客:023411
![]()
未注册会员
![]() |
19 楼
跟帖时间:2014-04-06 14:34
看了“2014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我就想起了安丰塘的放水,与之相比简直霄壤之别。不能老抱着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想想这差距可能一时半会还赶不上。申遗固然好,但能做的却不去做,未免令人遗憾。
|
游客:063508
![]()
未注册会员
![]() |
20 楼
跟帖时间:2014-04-06 18:35
安丰塘如能建成各种配套齐全的旅游景点 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首先提高当地人们的素质 其次要在开发的前提下 保护自然环境 当然更重要的是保证把农业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