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在亳州
一根浮木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按]安徽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位于皖西北的亳州和寿县一样,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庆期间有幸一睹,写了点走马观花的文字,一日之游难以写得深刻,只是通过耳闻目睹写下点文字,供日后寿县古城挖掘、整理、保护提供点参考和借鉴。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很多事都需要经历,爱国主义也是如此。如果呆在家里闭门想问题,很难得出“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这样的印象。我们细说一下皖北,中国古圣先贤,老子、庄子、管子,以及后世的曹操、嵇康,都与这块土地有关。除寿县外,安徽还有另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歙县和安庆,亳州离寿县并不远,3个小时的车程,直到今天才有幸一睹,这多少折射出吾人“行迟于知”的弊病。这样一想,亳州一游确乎有些必要。让人生多些识见,也是旅游一大意义吧。   我曾在《安徽日报》上看到对“亳”的解释,从字形上看,“亳”有类于高台,钱穆先生说“亳”和“郢”一样都是对先民的怀念,亳的先民是商,郢的先民是楚。亳是一个古地名,相关考释书籍很多。很多人将“亳”(五笔是ypta)写成“毫”(yptn),一横之差,意思相去甚远。在亳州,凡“亳”皆写成汉隶,与曹操有关,曹操存世的手笔就俩字——“衮雪”二字就是汉隶,导游解释说,希望你们生意像滚雪球一样源源不断,这种说法应该是牵强的,此衮不是滚蛋的“滚”,是多尔衮的“衮”。   《诗经》有十五国风,多居中原地带,除周南、召南外,陈风的“陈”应该算是较南的区域,诗经似乎没有覆盖到淮夷地区,陈是河南淮阳以及安徽亳州,据说这一带没有山,一片旷野,人民崇巫信神,尊重女性,女巫在树下跳舞,招人爱慕。诗经陈风,有几首爱情诗,热烈而大胆,在封建意识浓烈的时期,曾经遭受过诟病。连上南边的蔡国,这一片中原的遗脉,又称为“陈蔡”之地,是小国的代称。   在“亳州老街”(以花戏楼为中心的街区),我看到孔子见老子的雕塑,不知道亳州与这则典故是什么关系,总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亳州这片土地也应该感染着学术气息吧。这样一想,皖北之亳不能小觑。在这里,听群众说话,已经感觉到与沿淮不同,舌头卷得很厉害,还有点儿化音,不知道是不是中原官话,是不是与中原一脉相承的语言。   曹操之于亳州,其意义不言而喻。亳州街道的命名不少与曹操有关,“魏武”“建安”等。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东汉末,曹操在征战中力量逐渐强大,逐步控制了汉廷,受封于魏(东汉魏郡故地,治所邺)王,而真正做起皇帝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   曹丕称帝后追谥曹操为“武皇帝”,所谓“魏武”。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里的“魏武”就是曹操,“东临碣石”取自曹操的代表作《观沧海》,而碣石应该是一地名,《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中,“吕布使人探听得张勋一军从大路径取徐州,桥蕤一军取小沛,陈纪一军取沂都,雷薄一军取琅琊,陈兰一军取碣石”。“建安”本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19年),实际大权为曹魏所操持,另外一个相关的概念就是“三曹”及其代表的建安文学。   跟曹操有关的历史遗迹,主要有曹氏家族墓、曹腾墓以及曹操地下运兵道,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曹嵩的养父是曹腾,曹腾墓位于魏武大道道左,似乎是曹魏时期一座显赫的历史遗迹了吧。不过夕阳西下,甲子年重阳,阳光甚好,照在修葺一新的曹腾墓冢上,在车来人往的魏武大道,人们显然忽略了这一千八百年的时光,魏武大道纵贯南北,在红日的掩映下,高楼拔地而起,似乎应和着远去的声浪和战争的喧响。曹操地下运兵道的入口在老城区人民路上,运兵道低矮、局促,容一人之宽,一成年男子之高,低矮处需要弓身前行,兵道上方拿券,券为拱形,向上承力,坑道内阴冷潮湿,好在只需几分钟即可走完全程,门票50元,算是比较昂贵的“路程”了。作为古建筑爱好者,这次短暂的行走还是必要的,在出口处亳州市正在实施改造工程,高耸的“新”的汉代建筑,高大巍峨,只是没有了原真性,内涵方面当然就差强人意。   如果对亳州的景点进行分类,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古亳”,比如“汤王”;第二类如上述,跟曹操有关;第三类有关中医和中药,这方面“建安三神医”是其代表,华佗、张仲景、董奉。华祖庵是古医凭吊胜地,药材大市场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证明。亳州代表性的景点“花戏楼”,细细盘点起来,渊源却与医药有关联。“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资料上如是说。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大关帝庙、山陕会馆以及花戏楼三者之间关联。巧的是今年8月初我在甘肃省张掖市大佛寺看到与其毗邻而居的山西会馆,了解其中的异同,大致也能捋清会馆、祠庙的关联来。   据王世仁先生的《北京湖广会馆》一文可知,“会馆”始于明代,会馆有两种解释,一种从会馆之“会”生发,认为与举子参加会试有关,另一种理解为政府的旅邸。但王世仁先生则强调认为,“会馆最早还是来源于商业,北京以外的各地会馆,几乎全是外省商人的聚会场所”“古时民间组织有邑、社、会、行、团,且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民俗多种形态。而影响最大,最有实力的是工商会社”“‘会’也包含了工商荟萃之意”。这样看来“会馆”有民间性和商业性两个显著的特性。山西会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意指明清年间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联合捐资建设的聚会、娱乐或议事的场所。狭义的山西会馆是仅指山西晋商;广义山西会馆包括有山陕会馆、全晋会馆、西晋会馆、秦晋会馆等。这样看来,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中所说平遥、祁县两地,则为狭义之晋商,而张掖、亳州两地的山西会馆或山陕会馆,均指向广义的山西。   张掖的山西会馆和亳州的山陕会馆有着众多相似性,能给地方(北京以外)会馆建筑研究提供十分有用的参考。它们存在的时间皆为有清以来,张掖的山西会馆最初也有座关帝庙,现已不存,虽毗邻大佛寺并不是依托大佛寺而建造,是两家单位;都有戏楼,张掖山西会馆的戏楼,经过修缮,面貌还很坚实,而亳州的戏台(花戏楼)入口已经封闭,只能观赏,无法置身体验;它们的建置也非常相似,山门、钟鼓楼、戏台,只是张掖之关帝庙已不存,与之相邻的是大佛寺(大夏国寺)白塔,这在西北又是一番景象;从细部特征来看,张掖山西会馆有石雕、木刻和彩绘,亳州山陕会馆有三绝“铁旗杆、石雕、木刻”,据说山陕会馆山门前的铁旗杆,每根重达15吨。这两根铁旗杆就是山陕商人所赠,旗杆底座有铭文云:“皇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岁次辛巳秋吉日铸造旗杆一对,重二万四千斤,陕西众药材邦弟子敬献铁杆一对,永保四方平安吉庆有余。”   通过比对并从铭文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信息:其一,会馆的出现反映了山、陕商的行迹,也突显作为商业城市繁盛的重要成因;其二,从“众药材帮”诸字获悉,药材生意是山陕商人重大的买卖,从中兴利获益;其三,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先有关帝庙(建于清顺治年),后有山陕会馆,而“花戏楼”只是会馆的一则重要的附属,而作为一个侧面蜚声宇内,“花戏楼”的成名一定有它内在的韵致。王世仁先生将明清会馆分为地方的和行业的两大类,从建筑形制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祠庙型,第二类是礼仪型,第三类是居住型。祠庙型会馆,以祀神为主,这类会馆的主体必有一座体量较大,规格较高的殿堂。殿内供奉本行主神或本乡先贤,又兼议事场所。东西厢房为办事用房。倒座房常为过厅,如节日酬神演戏,则在院中搭台,倒座房成为扮戏房。   “忠义信智仁勇”,此六字为生意人的生财之道,而关公就是化身,山陕商人供奉关公为主神是情理当中的事情,华佗为亳州大乡贤,中国药圣,这样就有了配殿,酬神演戏即为“花戏楼”,王世仁先生的概括确实是贴切且完整的,王世仁先生在文中引用道光十五年《重修湖广会馆碑记》“正建戏楼盖棚,为公宴所”并解释说,“舞台名戏楼,观众厅名盖棚,其功能是公宴,即一边吃喝一边看戏”。   甲子重阳后一日,我们从淮南站坐火车到达亳州火车站,刚下车,一阵中药的异香扑面而来,步行不到300米来到中药材交易市场,门前一辆满载药材的长长的卡车横陈路的一旁。细细观察,这里的药材远及边疆、云贵,湖广、关陕不在话下,就连一味柴胡就有那么多品种,我在那些药材面前,自愧识见之狭窄,曾经为之大呼之“寿(州)柴胡”在成堆成捆的药材中央却不见踪迹。显然交易市场以交易取胜,这些药材以及相关的保健、工艺特征的动、植物并非全然来自于本地,有这样的认识,山陕商人捐献30吨的铁杆就容易理解了,这里药香飘千里,商贾行天下。   走出花戏楼,不远就是南京巷,日头偏西,秋阳在巷内留下斑驳的光影。在一片较有特色的民居当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巷钱庄”隐匿在其中。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存款、放款、货币兑换、发行与兑换钱票、银票。同样是道光年,与山陕会馆创建时间大致相同。匆匆别过,秋菊在钱庄门口粲然明媚。亳州的里巷充斥着闲逸,路路节节地走下来,能看到沿街玩麻将、玩骨牌以及对弈五子棋的人。里巷深处,还能体会到曹魏时期的遗风,在“东曹巷口”,小巷逼仄,人来人往,收旧书摊慵懒在一片秋光里;棉花店里,弓弦铮铮;打烧饼的土灶,炭灰未灭,等待晚餐的来临。   再次走进魏武大道,已是归程。夕阳留恋在楼宇中间,留恋于皖西北最后一个时辰,曹腾墓、曹氏墓葬群草色依旧青青,夕光如同轻纱弥漫,围拢在亳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曹操那庞大的身躯。直到火车开动,一座城的深邃暗落在车窗外,且载且忆。
游客:08091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4-10-09 08:09 浮木先生:“甲子年重阳,阳光甚好”,应该是甲午年重阳,阳光甚好吧!
一根浮木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4-10-09 08:46 谢谢这位朋友指出错误,误写有两处,还有一处在倒数第三段。真心谢谢。
游客:02504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4-10-09 14:50 安徽现有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歙县、安庆和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