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教育局:关于“支教”和“艰苦津贴”
游客:083905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寿县教育局:这个月,我领到了1500元艰苦津贴,本来是件让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感到高兴的事,但是大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艰苦津贴”,什么是艰苦?我们学校五百多学生,10个班,(一共12个班,六百多学生。因为没老师,只能把六年级给中学了)现在16个教师,来了两个支教的,我们每周都二十多节课,我们寿县还有比我们艰苦的老师吗?你们艰苦的等级是怎么算的?我们津贴拿多了,还是拿少了?而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学校,二十多学生,八个老师。他们艰苦津贴3000一年,八个教师中,三个支教的!我只想说,支教和艰苦津贴让我们这些在一线的老师更加寒心了!支教的老师,有几个好好上课的?课带的少,钱拿得多!艰苦津贴,因为距离集市较近,更是少得可怜!到偏远学校,是艰苦;但是不偏远,课多,班级学额大的学校,又何尝不是一种“艰苦”?在偏远学校,一个班级几个学生,那叫“艰苦”。在有些学校,一个班六七十,甚至七八十学生,何尝不是另一种“辛苦”?支教应该取缔了,超编就分流,教育局该做点实事了!连教师都调动不了 ,还是职能机构吗?把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老师的绩效工资,分给那些打着支教幌子,不干实事的老师做支教费用,这公平吗?
游客:094205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4-11-25 09:42 连教师都调动不了 ,还是职能机构吗?
游客:10084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4-11-25 10:08 教育局的领导,能不能真正深入基层调研调研!
游客:1132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4-11-25 11:32 我们学校学生数少,教师的工作量或许轻一些,但却没有教师愿意到我们学校来;你们学校有那么多学生,一定交通等条件很好吧,教师都打破头往里挤。你愿意到我们这样的偏远学校吗?!国家对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和教学点按100学生数拨付公用经费,即便只有几个学生,也按100人给公用经费,国家的政策就是英明!看到了我们这样学校的艰苦。请你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心理不平衡,可以申请到偏远的村小去,让你也尝尝偏远艰苦的滋味。
游客:02195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4-11-25 14:19 艰苦津贴发放极不公平
游客:035713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4-11-25 15:57 “支教”的名义,掩盖了多少人“脱岗、离岗”之实!而这些人又在冠冕堂皇地享受着“艰苦补贴”,真的管不了吗?
游客:10065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4-11-25 22:06 为了区区千儿八百的差额,相互攻击、指责,唉!心有不平的老师们,请你明年早些时候申请,要求到补贴3000、5000的村小去,体验一 下、感受一番,看看多的那点补贴款,是够你的路费呢?还是够你另起炉灶的柴火钱呢?被人遗忘、小觑这么多年的村小,终于迎来了“羡慕嫉妒恨”,实为村小之幸、村童甚幸、村民万幸!
游客:10530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4-11-25 22:53 经核实,楼主是寿县双桥镇申桥小学教师!
游客:083122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8 楼
跟帖时间:2014-11-26 08:31 寿县定湖学校每年都有到乡下支教的老师,听说每人可以得到20000元补助.
游客:08363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9 楼
跟帖时间:2014-11-26 08:36 支教应该取缔了,超编就分流,连教师都调动不了 ,还是职能机构吗?把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老师的绩效工资,分给那些打着支教幌子,不干实事的老师做支教费用,这公平吗?
寿县教育局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10 楼
跟帖时间:2014-11-26 10:16 根据省教育厅意见,教师生活补助的发放要向偏远村小和教学点倾斜,通过这一措施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因此,发放标准主要根据学校的位置、交通、环境等条件以及教师的流向意愿等因素来确定,即交通、环境条件较差、教师不希望去的学校,发放标准较高,目的是留住这些学校的教师,吸引教师到这些学校工作。这些学校虽然学生数较少,但是毕竟需要有一批教师在这里支撑和坚守。希望大家理解这样做的苦心! 关于支教的问题,在现行的制度下,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职评尚存在壁垒,如果强行将中学教师调入小学,难度较大,所以采取支教的办法。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学和小学之间职评渠道的打通,中学教师向小学分流的阻力将会减少。当然,各地必须加强对支教人员的管理,确保支教人员在岗并承担足够的工作量,否则,不能享受生活补助;对于借支教之名、行离岗之实的,要按规定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