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1 | 回复: 33
|
我也很怀念六安师专的日子
|
游客:090632
![]()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4-11-26 09:06:32 |只看该作者
楼主
1991年,我跨入了六安师专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学校坐落在桃花坞公园的旧址上,半面环绕着古老的淠河,就是著名的淠史杭灌区的那条河,半面沙滩环绕。班上44名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周磊磊老师,把我们寿县的6个男同学都安排在同一个寝室,做法明显高明,至今我们还感谢他当初的明智安排。因为这样做,同学们磨合的快,容易相处。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可这段时光,却在我们青春的心田里播下了永不磨灭的种子,我们从中收获了友谊、知识、宽容、难忘的青春的激情,还有甜蜜的求学岁月.有的同学,毕业后结尾伴侣,百年好合。记得毕业时,班上的女同学包头痛哭,依依惜别,那幕情景,至今难忘和感动。
1993年,同学们奔赴工作岗位,如今早已成为教学的中流砥柱!有的同学担任了校长、副校长;有的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后当了大学老师;有的成为特技教师,并其二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有的考入北大、南大这些当年我们高山仰止的重点大学,名牌学府,如今早已成为硕士生导师。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仿佛他们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一样。
2013年,阔别母校20年后,全班同学又回到了校园,举行了一次20年的毕业聚会,可惜我当时重病在身,没能参加。可同学们没有忘记我,他们打来电话,问候我,那份情谊,真的让人感动不已。“今朝求学水一方,他日桃李满天下”,这是我给一位同窗的毕业赠言,如今,这句话已成为我们真实的写照。
我自己也很优秀,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经济广播电台,安徽青年报、寿州报发表了文章。
|
游客:093035
![]()
未注册会员
![]() |
沙发
跟帖时间:2014-11-26 09:30
我自己也很优秀......
|
游客:103815
![]()
未注册会员
![]() |
板凳
跟帖时间:2014-11-26 10:38
我早你一届,90年进校。月亮岛,桃花坞,淠河湾,悬浮桥,云露街,烈士园,黄大街臭干,东大门面条。。。。
|
游客:021604
![]()
未注册会员
![]() |
地板
跟帖时间:2014-11-26 14:16
桃花坞畔,在水一方。
|
游客:070217
![]()
未注册会员
![]() |
4 楼
跟帖时间:2014-11-26 19:02
还有皖西联大旁边的船篷……
|
游客:082414
![]()
未注册会员
![]() |
5 楼
跟帖时间:2014-11-27 08:24
举行一个题为“六安师专——我怀念的日子”征文比赛
|
游客:101305
![]()
未注册会员
![]() |
6 楼
跟帖时间:2014-11-27 10:13
老同学怎么开始感慨了 我知道你是谁 哈哈
|
游客:103532
![]()
未注册会员
![]() |
7 楼
跟帖时间:2014-11-27 10:35
纠正错别字:结“尾”(为)伴侣,“包”(抱)头痛哭,特“技”(级)教师,并其(且)二(还)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鸡蛋里面挑骨头,学长,我也是师专的。
|
游客:110907
![]()
未注册会员
![]() |
8 楼
跟帖时间:2014-11-27 11:09
谢谢7楼,打字打得太快,忘了改了。6楼,我也知道你是谁,嘿嘿!
|
游客:084000
![]()
未注册会员
![]() |
9 楼
跟帖时间:2014-11-27 20:40
真不知你优秀在什么地方,发表了两块豆腐干就敢说优秀,你如果说你现在在家种了二亩地,估计大家都会说你优秀
|
游客:111014
![]()
未注册会员
![]() |
10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11:10
9楼,你好无聊!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一篇文章我看看。
|
游客:023156
![]()
未注册会员
![]() |
11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14:31
1993年毕业后,当年的分配政策不是哪里来哪里去,而是“一刀切”,全部分到农村中学任教!如今想来,这个政策也多少有些欠公允特别是对家住城关的学生和一部分优秀 的学生来说。因为进师专的时候有政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哪里来哪里去。可一毕业,情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且当时各个学校还有土政策,学校缺什么你教什么,而不是你学什么让你教什么。因为当时我独立生活能力差,一心想留在父母身边,更害怕下去了调不上来,有的家在城关的老师在农村奋斗了8年才最终调回城里,人们戏称为“8年抗战”,所以我就拖了关系,改派进了当地最大的一家企业,当时正是该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是一进去我就后悔了。这家企业任人唯关系,而且嫉贤妒能,把我们这些因种种原因进入的大专中专学生根本不当人才看,而是当普通工人使用,全部下车间、到生产第一线干活!除非你有超凡的人际关系!企业当时搞深化改革,于是一线人数一减再减,而后勤部门因为关系户众多,却人浮于事,清闲自在。我当时既累又气,在工厂凭力气说话,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是不被重视的,而且人机关系相当复杂,根本没有学校单纯。吃了两年苦之后,终于找门路调离了一线车间,进了化验室。待遇比车间好多了,可也有限,还是生产第一线,三班翻,工资不高,还遭遇企业土政策,集资建新厂。
|
游客:084053
![]()
未注册会员
![]() |
12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20:40
结果,工人的收入到手还没捂热,又以集资的形式被拿走了。而且,当时的厂领导还不允许员工干第二职业,那些年,这家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的日子并不好过。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有一段时间被抽去搞新闻报道,为企业做宣传。为此,我去过安徽电视台送过稿子,因为竞争激烈,而且我所在的企业在省城新闻媒体的眼中实在是影响力有限,简直不值一提,结果稿件未能播出。不过,戏剧性的是,我当时还去了电台。结果,稿件在安徽经济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播了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的能力。遗憾的是,不少人特别妒忌,百般刁难,我的临时宣传生涯很快就结束了。
转眼跨入了新的世纪,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先是被外省的私企租赁经营,而后又是政策性破产,彻底买断。我失业了,同时也成了自由人。
|
游客:085132
![]()
未注册会员
![]() |
13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20:51
1993年12月15日,我的一篇散文在安徽青年报-晨风周末班发表;紧接着,1994年3月29日,我的另一篇散文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的文学芳草地栏目中播出,由中央台著名播音员雅坤朗诵,还配了音乐。要是分到学校,我也许会沿着文学之路继续走下去。然而,恶劣的工厂工作环境阻止了我继续前进。一个星期的夜班,白天几乎要睡上一整天,又加上我为了那本科文凭,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就不得不中断了业余的文学之路。
|
游客:091752
![]()
未注册会员
![]() |
14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21:17
1996年,我在寿州报发表了回忆难忘的师专生活的散文《难忘那段时光》。这之后,我参加了普通话培训,以绝对的实力获得二级甲等普通话证书,记得当时能达到二甲水平的人很少很少。之后,我顺利地取得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2008年被安徽师范大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并陆续取得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还被《课堂内外-创新作文》杂志社聘为特约编辑。
|
游客:094235
![]()
未注册会员
![]() |
15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21:42
初到学校,根本不被学生认可。他们听惯了乡村方言上课,根本不习惯我用普通话教学。可我觉得,自己毕竟在寿县一中实习过,教学应该不存在问题。结果,几个星期以后,学生们就开始欢迎我了。我的幽默,我的富有激情的教学方式,我的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很快就感染了我的学生们。我没有高高在上,而是真心地和学生们做朋友,帮他们排忧解难,促膝谈心。于是,我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心底的尊敬。举个例子,有两个很多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女生,别的老师,无论是谁上课,包括她们自己的班主任在内,都不听课,有时甚至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而我因为在周记中不厌其烦地帮她们解决各类困惑,指导她们正确地、和谐地与指责她们的同学相处,所以只要是我的课,她们总是坐的特别端正,听课特别认真,让全班学生大跌眼镜。
|
游客:095024
![]()
未注册会员
![]() |
16 楼
跟帖时间:2014-11-28 21:50
我还从县城给他们代买各种词典、学习资料、受他们欢迎的杂志,一分钱不赚不说,有时还高价买,低价卖,贴了不少钱。但我也收获了学生们的认可与欢迎。我的课,特别受欢迎,当我后来因为家里有事从那所学校要离开的时候,学生们百般挽留,甚至要到学校罢课,我劝阻了他们。不过,从中也可以看见我在这所学校的受欢迎程度。
|
游客:124317
![]()
未注册会员
![]() |
17 楼
跟帖时间:2014-11-29 00:43
好棒啊,好棒啊!好崇拜你啊!
|
游客:084400
![]()
未注册会员
![]() |
18 楼
跟帖时间:2014-11-29 20:44
2006年五一,我自费带领班里一部分学生外出游览,我带着他们参观了自己的母校---六安师专,当时六安师专已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皖西学院,我带学生们参观了母校的美丽校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进入大学生活和学习。我还和学生们专门登门看望了我的恩师,我们的班主任----周磊磊老师,并承蒙老师设宴招待,师生共餐,其乐融融。接着,我又带学生们坐火车去了合肥,参观了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园,给他们在心田里埋下了奋发上进的种子。
在这所乡村私立学校,我最大的感受还是乡村孩子身上那股学习的冲天干劲!在我的班上(我当时是八(6)班的班主任),有两个特别优秀的女孩子:绘和冉,她们在学习上较上了劲,谁也不服谁。经常是这次你第一,下次我第一。绘夜里4点钟爬起来,到校园昏暗的路灯下苦读,第二天,冉就在夜里3点半爬起来,到校园里另一盏路灯下看书。学习上你追我赶,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这和我以后应聘的淮南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们相比,真的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天壤之别。
|
游客:035259
![]()
未注册会员
![]() |
19 楼
跟帖时间:2014-11-30 15:52
曾经在那家企业呆过十年,现在回想起来颇多感慨,不知道曾经一块共事,全部下岗失业的工友们,都还好吧.
|
游客:080028
![]()
未注册会员
![]() |
20 楼
跟帖时间:2014-12-01 08:00
2005年11月,我下乡考查了几所私立学校,有炎刘的,安丰的,保义的,板桥的,还有迎河的,并参加了应聘,结果,凭着还算不错的成绩被其中一所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私立学校录用。于是,2006年春天,我离开了被外甥省私企租赁经营的那家企业,来到了这所心仪已久的私立学校,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上次打忘了,这次补上,以加强文章的连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