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乡土乡情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寻找戴氏族根,恳请知情人士提供线索与帮助。
游客:033559
  • 1 主题
  • 0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楼主
大家好!我叫戴红渝,贵州独山县人,有意到安徽寿县寻根,希望知情的戴氏子孙提供帮助。联系电话0854-3238992、13765793635。谱上记载:祖上戴成祖籍江南府寿州人氏,元末封万户侯,洪武三年,归附明朝,任千户指挥伎,洪武十四年,带兵古征,共长子戴信留守贵州隆里卫任指挥伎,1383年在贵州福泉市的福泉山上出资重修千年古刹月山寺。信祖是贵州戴姓的始祖,信祖下来有戴琼、戴胜、戴钟、戴霜、戴慤、戴夔、戴崇美、戴周历、戴景琼、戴元武、戴杓、戴天祥、戴煦、戴维泽、戴文科等十八世族。(字辈:文士绍洪德诗敏庆御封盛朝芳泽普万国延光宗)
游客:090326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沙发
跟帖时间:2015-12-24 21:03 寿县戴氏五支系续谱、合谱已完成,请你与18919764836联系,看能否解答你的有关问题。祝你如愿!
游客:092244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板凳
跟帖时间:2015-12-24 21:22 你到堰口镇供销社找戴军查戴氏家谱
游客:03424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地板
跟帖时间:2015-12-25 15:42 长丰县以前属寿县,长丰戴冲寻找
游客:083221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4 楼
跟帖时间:2015-12-25 20:32 吾妻戴红花寿县双门人氏,老泰山戴信宣,听说祖上是从山东济宁老鸹巷元末明初迁至寿州。不知与你是否有缘?
游客:023957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5 楼
跟帖时间:2015-12-26 14:39 寿县堰口镇十字路街道附近有很多姓戴的村庄,村庄名称如:戴家牌楼、戴家门南、戴家大墙、戴家老郢、南戴家大郢、戴楼村、戴家楼、戴家圩、戴家院墙。寿县保义镇开荒街道附近有两个姓戴的村庄,如:大戴郢、小戴郢。寿县堰口镇江荒街道南边和东边分别有:戴郢、东戴郢。以上村庄大部分都是姓戴的,相距都不远。寿县很多村庄的名称叫郢,郢就是村庄的意思
游客:060238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6 楼
跟帖时间:2015-12-27 18:02 尊敬各位宗长: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各位宗亲怀着一腔真情厚意、唱着“世界戴氏一家亲”的族歌,头顶一个“戴”字,踏着拂面的春风,来参加我们自己的盛会--中华戴氏安徽寿县支脉《戴氏宗谱》请谱仪式。在此,我预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羊年大吉! 回想我们在这次长达11年的寻谱、找谱和续谱、修谱、合谱、统谱的历程,是一路高歌、一路艰辛、一路亲情、一路激昂。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和”字是构筑整个文化体系的基石。家庭“和”则万事兴,社会“和”则国运昌。最能体现这一深刻含义的莫过于中国人对祖先的怀念尊崇、对亲情的刻骨铭心、对国家的满腔挚爱! 中国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姓氏、且每个姓氏又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构成的多元体,是有着共同祖先、血脉相连的大家庭。然而,受历史等各方因素的影响,每个家族体系的分支余脉迁往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最终,华夏儿女分布到了地球村的各个角落 。 随着国际间文化的交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进一步的提升,海内外华人对祖国、对家乡、对祖先的感情日益加深,祭奠祖先、寻根问祖的活动日益增多。为了全面解析各家族的始祖源流,以正史证明每个家族的分布情况,使国内外华人群体在寻根问祖的重要事情中有依可据、有理可循,同时为了宣传真正的姓氏文化,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出台文件,保存各姓氏族谱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活动得到重新兴起。 自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国档会字[1984]7号)和《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文件下发后,举国上下各姓氏寻根问祖续谱活动纷纷兴起。寿县和全国一样,各姓氏都逐渐兴起了续谱建祠活动。从2004年至2009年12月的6年里,我们居住在寿县的戴氏宗亲也纷纷自愿的行动起来了,加入到寻找《戴氏宗谱》的行列,先后有近60人在六安市五县四区的不同地点、采取不同方式、集聚不同人数进行寻谱找谱。起步比较早的有戴金才、戴世才、戴义才、戴先才、戴罗贤、戴群昌、戴兴昌、戴文道、戴义道、戴敬仁、戴本博、戴理宣、戴克奎、戴龙、戴信轩、戴传伟、戴克文、戴士贤、戴超、戴为祥、戴家祥、戴多奎、戴多安、戴学贤、戴玉楼、戴多前、戴忠贤、戴文华、戴多富、戴多传、戴斌、戴克富、戴宏贤、戴克礼、戴哲贤、戴斌贤、戴群贤、戴厚胜、戴厚义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宗亲就不一一罗列了。他们中有的到天津图书馆查找《戴氏宗谱》、有的到黄山休宁县查找老谱、有的到安徽省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坚持6年时间放弃大部分双休和节假日搭乘长途客车、出租车、摩托车、农用车甚至爬山涉水,到全市五县四区的各乡镇、村、自然村庄寻找《戴氏宗谱》,到戴姓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寻找宗谱线索。有的查阅复制了各地宗亲保存的宗谱资料、公安部门的户口信息、方志部门的史志资料、图书档案部门的保存文档;有的还通过网络,先后和广东、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的宗亲交流考证戴氏繁衍迁徙信息。在寻找《戴氏宗谱》的6年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寻谱找谱故事,留下了一声又一声亲人的呼唤和问候。亲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感染、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激发出寻根追祖的莫大热情,最终汇成了我寿县戴氏共同的谱牒情缘。 经过6年多60多宗亲们的共同努力,终于我们找到新坝支1934年续修的《戴氏支谱》(南宿州协记石印)一卷;四甲支1943年三修《戴氏宗谱》八套八卷中的两套零第一、三卷正版完整谱和最后一遍校对稿八卷完整谱;谱号分别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铅字排版)。又找到了四甲支1993年《戴氏宗谱》四修七卷五套正版完整谱,谱号分别为:福禄寿喜财(铅字排版)。最后又找到了十甲支1949年《戴氏宗谱》全卷墨稿。 这些弥足珍贵的我们戴氏传家宝,记载着我们祖先的功德,承载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是我们的亲人用生命和智慧保存下来的。每保存一套谱,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宗亲在那非常年月,用塑料袋把《戴氏宗谱》裹好捆绑后栓吊在鸡棚顶上,再用泥糊上,度过一次次“扫四旧”清查的;有的宗亲把自己家房屋墙体挖个洞,把《戴氏宗谱》藏到里面后,再用土坯砌好,才躲过一次次搜查的;有的宗亲是在“扫四旧”人员当场被逼着当众焚烧时,比照别人家家族当场烧六卷谱的例子,才只烧六卷谱,用智慧使第一、第三卷才得到保存的。有的宗亲把谱埋在深山里数年后,才乘深夜取回来的。等等、等等。我们知道:所有保存谱的宗亲当年若被发现,就有可能遭受打击、迫害,甚至为我们戴氏宗族付出更大的代价。此时此刻,我们要记住他们,他们是有贡献的人、可敬的人。 在寻找《戴氏宗谱》期间的2010年,新坝支按1934年《戴氏支谱》(南宿州协记石印)收集登记续编了《戴氏藏——第七编寿州戴氏新编普(谱)系图》全册。竹滩支由戴理宣宗亲利用族人贡献电脑打字复印机负责整理搜集来的资料。四甲支立即在2010年1月17日召开的“戴氏宗亲联谊会”进行宣讲,并把1943年版三修校对稿《戴氏宗谱》一套八卷和1993年版四修《戴氏宗谱》一套七卷复印装订各四套共八套60本,分别发到淮南市、寿县县城、合肥市、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山东枣庄市、寿县堰口镇和省图书馆;将1943、1993年两套《戴氏宗谱》都刻录成光盘200张,分发到六安市五县四区及全国各地;根据1943年版《戴氏宗谱》绘制《世系图》20余副,分发到寿县城关、堰口镇、十字路、众兴镇、六安城区和裕安区;撰写《寻谱记略》送发各地;并利用手机短信、QQ群、《戴氏宗亲网》网站等等手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把电子版发向全国各地。购买《三陵台》、《戴(上)》、《中华修谱全书》等书籍进行发放;积极支持《中华姓氏通鉴(戴姓)》和《中华戴氏统谱》的编写,并把寿县五支戴氏简介整理好刊登在该书中。 2010年2月,我们戴氏宗亲续修《戴氏宗谱》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认识到寿县戴姓居住集中,分支较多,分别形成了四甲、十甲、新坝(新马店)、竹滩和牌坊等五支,大家是同根同宗同族同血脉,急需规范寿县五支戴姓的世系、门份、字派,厘清尊卑长幼。针对各分支收藏《戴氏宗谱》的参差不齐,谱内登记人员遗漏太多,都领略到续谱、修谱、合谱、统谱的紧迫感,弥补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落伍的缺憾。大家怀揣着一个共同心愿,不约而同的拥向了寿县县城,于2010年4月20日成立了“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续修宗谱理事会”,会上,各支的骨干、积极分子代表经过充分讨论协商,一致推举克奎宗亲为戴氏续修宗谱理事会理事长。并于6月20日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续修宗谱理事会文件”形式,成立了组织机构和《续谱实施方案》。并在文件中明确了“今后续谱工作全部服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续修宗谱理事会”的领导,任何个人或分支戴氏都必须维护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宗亲的整体形象、增强亲情感、达到和谐发展之目的。为迎接《中华戴氏统谱》编篡奠定基础。”从此,拉开了寿县戴氏600多年来实现合谱统谱的序幕,这一代戴氏族人担当起我们老祖宗赋予的历史重托和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切期盼。创造了新纪元。 从2010年4月20日到2014年4月6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续修宗谱理事会先后共召开了十次全体会议,解决每次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续谱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得到了戴氏族人的积极响应和拥护。 在五年多续修合统《戴氏宗谱》工作中,我们在理事会领导下,遵守寿县各支凡有谱的在原谱的基础上续修,按到寿县先后为序排支名序;没有谱的按人数多少排序;各支自行按大房二房排列顺序;有谱的又被遗漏的,自己认祖归宗,接着原谱排序。 在《戴氏宗谱》分支续修时,将所有后人进行登记好后按世系规则,分门整理成册供后人查阅;没有谱的按“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风俗、灵活掌握”与谱中世系相对应排序;也可按“认祖归宗”原则,在认定世系支下直接续谱。 在实际工作操作中,是在理事会统一领导下,既按五支合谱分阶段推进、又按分支收集资料、校对;既按五支合谱四个工作组分工负责、又按分支专人负责制;分合结合,相互推进,最后汇总,实现“十统一”目标。在汇总付印前,由各支负责校核的人在纸质草谱上签名,然后再用纸质草谱和电子版谱一同交给主编人统编,实现分阶段负责制。 五年的续修谱工作,理事会尽职尽责,各支系、房系、片区、小组到户登记统计,参与续修谱工作的人数多达300多人。大家不计报酬、不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心存感激、心愿一致、任劳任怨,全面完成了登记、填表、打字、排版、校核等细致工作,实现了《戴氏宗谱》“十统一”的目标。即“统一设计、统一封面、统一封底、统一纸质、统一字体、统一印刷、统一主审、统一主编、统一印刷厂、统一开谱”。通过续谱工作,充分展现了我们戴氏宗族的整体社会形象。我们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亲情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祖宗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认知、我们对我们“戴氏文化”进一步了解和认同、我们对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的活动和贡献进一步知晓、我们对我们的祖宗更加崇敬、我们的心更齐了、我们戴姓更有自豪感、荣誉感、光荣感了!通过续谱,我们初步理清了各开支始祖和来寿县时间和第一居住地;理清了各支世系、分支、房系和字派;探索了我们离我们戴氏一世祖戴撝公的世系,使寿县支脉融入到中华戴氏的大家族中,融入到世界戴氏宗亲成员中。通过续谱,我们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加以认真研究,初步理出了支与支之间世系关系和尊卑长幼。 通过续谱,我们知道我们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4位的大姓;通过续谱,我们知道我们是拥有2800多年历史文化的姓氏;通过续谱,我们知道我们是黄帝的后代、是国君的血统;通过续谱,我们知道我们已在寿县这片热土上生活了600多年历史;通过续谱,我们初步梳理了现有寿县籍戴氏约2.3万多人口、原寿县籍现有戴氏人口约5万多人口(含山东枣庄市、合肥长丰县、霍邱县部分和正在联系的云南省宗亲)。通过续谱,我们对我们的祖宗自元、明、清、中华民国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社会面貌作了一次探索。这是寿县100个土著姓氏之一的戴氏宗族历史上的一次创举,是谯国郡注礼堂戴氏宗亲的一件盛事,是谯国郡注礼堂戴氏宗亲统谱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戴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为世界戴氏宗亲总会领导下的《中华戴氏统谱》编纂工作奠定了基础。《中华戴氏统谱》已经出版,我们已经是大家庭成员了!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戴氏宗谱》终于玉成。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我们戴氏文化的重要载体,她是我们寿县楚文化的见证者。她充分反应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戴氏族人的生活轨迹、社会面貌和对当代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部《戴氏宗谱》集续、修、合、统于一体。既立足于尊重历史、尊重先辈、对将来负责的基点,又坚持“世界戴氏是一家”和“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将全套《戴氏宗谱》分为《戴氏文化卷》、《四甲戴卷》、《十甲戴卷》、《新坝戴卷》、《竹滩戴卷》、《牌坊戴卷》。在《戴氏文化卷》中主要介绍全世界戴氏宗亲统一认可的并已执行了的戴氏图腾、戴氏族徽、戴氏族旗、戴氏族歌、谯国郡注礼堂统谱字派等戴氏文化元素;《四甲戴卷》主要是按1943年版本和1993年目录续修的;《十甲戴卷》主要是1949年手写谱,就按地域进行排列;《新坝戴卷》是按1934年《戴氏支谱》(南宿州协记石印),并在2010年《戴氏藏——第七编寿州戴氏新编普(谱)系图》基础上收集资料重新续修的;《竹滩戴卷》《牌坊戴卷》是按地域排列,具有创谱的特点。 这次续修的《戴氏宗谱》,卷与卷是衔接的,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五支戴氏在各自的卷谱中都留有“茬子”,以便于后人进一步查核论证,使各支戴氏宗谱更加完整,更加接近历史原貌。各支的文化、典故、痕迹都力求保留着,也更加便于世界各地的原寿县籍(寿阳、寿春、寿州)戴氏宗亲认祖归宗。 这部《戴氏宗谱》,是集寿县籍五支戴氏族人心血和智慧的典范;这部《戴氏宗谱》文化内涵广泛而深刻、既体现了古典欧式风格,又展现当今时代.特征,把戴氏文化、寿县楚文化、典章古籍文化、汉字文化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部《戴氏宗谱》又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国家、家庭和族人对“谱”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是一部催人奋进的赞歌。这部《戴氏宗谱》共十二卷十五册,是珍藏《戴氏宗谱》的精品之一。这部《戴氏宗谱》还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戴氏宗亲研究谱牒文化知名专家的亲点、指导,云集了各大戴氏网站的精品力作。 这部《戴氏宗谱》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六安市图书馆(六安市档案馆)、皖西学院图书馆、黄山学院图书馆、戴震纪念馆、寿县图书馆等20多个馆永久珍藏。 这部《戴氏宗谱》也是谯国郡、注礼堂统谱系列丛书之一,是《中华戴氏统谱》的组成部分。 在《戴氏宗谱》编写过程中,得到海内外戴氏宗亲的大力支持,戴育仁(菲律宾)、戴安娜(美国)、戴克明(河南)、戴玉铸(福建)、戴平宜(广东)、戴希彩(湖北)、戴诚(北京)、戴凤勤(河南)、戴明(河南)、戴上有(重庆)、戴和诩(江西)、戴少平(江西)、戴朝阳(江苏)、戴三龙(浙江)等都在不同形式中交流探讨过,或祭祖大典、或开办网站、或交流谱牒、或QQ群网上交流、或手机短信、或电话交流、或登门互访等都得到了受益,在此深表谢意。 这次修谱工作自始至终在“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宗亲续谱理事会”的领导下,各专业组分工合作,各分支各负其责,分支责任制完成庞大而系统的续修《戴氏宗谱》的普查、登记、排版、校对工作的。各支卷责任编辑依次为戴克礼、戴群昌、戴延瑞、戴义道。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时任安徽省纪委委员、安徽省审计厅厅长戴克柱、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戴毅在百忙中多次给予指导并作序。值此请谱之际,特向关心、支持我们续修《戴氏宗谱》的族人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由于时间紧、搜集资料的局限性,有很多族人为修谱工作无私奉献、出力、出钱,献出智慧的人我无法一一列举,只能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向参加寻谱找谱修谱的戴理宣、戴多奎、戴斌贤三位已故宗亲,表示深切的怀念! 但限于本人的编写水平有限、才疏学浅,这部《戴氏宗谱》的缺点和错误肯定还有不少。恳请各位宗亲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凡是错误的、讹传的、遗漏的支、户、名讳等其他元素,请及时收集报到一起、我们将进行分类、汇总、补登、补充,纳入修正电子版中,以便追宗溯祖。 谢谢各位宗亲。 戴玉宝 2015年4月5日。
游客:064229
  • 0 主题
  • 1 帖子
  • 0 积分
未注册会员
7 楼
跟帖时间:2015-12-27 18:42 六安市寿县四甲戴简介 寿县四甲戴是六安市寿县土著姓氏中戴氏五支中之一,在寿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 据1943年第三次修的《戴氏宗谱》(共八卷谱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第一卷“创修宗谱序”记载:“始祖君师公于元至正中叶佐治于东阿县政府爱其土沃风湻遂卜居焉此后明兵崛起又迁于寿南老庙集薄置田园以生以息 迄今已数百年矣子姓相传已历十余世人口繁衍以达数千丁……”另据《戴氏宗谱》第一卷“纂修监订序”记载:“吾族戴氏本自山东兖州府峄县小地名老鹳巷殆元朝至正十八年(戴玉宝注:公元1358年)兵变之故, 吾君师公迁至寿南老庙集第四甲戴家老郢居住,俗称四甲戴,故以君师公为始祖……”寿县四甲戴是谯国郡、注礼堂。 君师公为寿县四甲戴开支一世祖。 从戴撝公传到元朝戴五公已有七十七世(据世界戴氏谱碟研究会探索:黄帝至戴撝公世系是四十二世,戴撝公至五公世系是七十七世。)。 五公是君师公的父亲,五公,字天宝,(元成宗九年)1304年从河南商丘迁徙山东峄州府(现在峄县)地老鹤巷。元朝聘为幕宾,负责山东峄州府东阿防御。积资、置田地数百亩安居乐业。元末明初洪武年间降州为县,峄县改属兖州府。原老鹳巷(现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孟庄真蕉岭村)。幕宾是元朝官员手下的谋士和食客又称幕友、幕客,到清朝才有师爷的称谓,非官非吏,无品无位,只是受聘于幕主官员的佐治人。相当于现在的县以上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五公生子二,长子君师公,次子君卿公,君卿公迁徙安徽省霍邱县。 君师公是戴撝公第七十八世,是元孝廉靖襄公戴五公的长子。字国栋,生于元皇庆二年癸丑六月十六日酉时,即公元1313年6月16日,娶程氏为妻,生子二,长子崇德公是吾鲁苏枣临地区戴姓二世祖,次子崇喜是安徽寿州戴姓二世祖。卒于明洪武三十年丁丑十一月十三日,即公元1397年11月13日,终年85岁。 五公的长子君师公是寿县四甲戴的一世祖,次子君卿公迁霍邱县,现经戴玉宝联系、互访、考察、交流、论证、研究、求证,应该是霍邱县的字派是“旭大长宏(音),凤金元荣,广录德道,永世重丰。”的一支。 君师公的长子崇德奉父命回山东省,经戴玉宝联系、互访、考察、交流、论证、研究、求证,应该是山东省兖州府峄县枣庄老鹳巷,现用地名是山东省(原老峄县)现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焦岭村,(原老鹳巷)。字派是“首标尧炘预、 道深世广志、元思(印金)成德、 永友寿福长、吉祥兆裕富、铭振荣安良、忠厚传家远、光祖龙延强。”一支。次子崇喜是寿县四甲戴的二世祖,娶徐氏为妻,生一子厚明;厚明是寿县四甲戴的三世祖,娶冯氏为妻,生一子子美;子美是寿县四甲戴的四世祖,娶张氏为妻,生子三,长子本中,次子本道,三子本立。本中、本道、本立为寿县四甲戴的五世祖。 君师公到寿县南老庙集戴家老郢的,后人已传二十八、九世了,分布在安徽省各城市,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戴家老郢、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庙西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戴家大郢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黑土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戴家院墙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门北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小集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双庙集镇街道有利村民小组、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街道、六安市寿县堰口集镇的十字路街道、六安市寿县八公山乡;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龙门冲街道;六安市霍邱潘集三里岗村;六安市霍山县青山镇;滁州市来安县瓦岗镇瓦岗村民组、六安市寿县县城寿春镇以及安徽省、各市、各县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等等。目前,寿县第四次修续的《戴氏宗谱》就是在四甲戴1943年第三次修的《戴氏宗谱》(一至第八卷,珍藏谱号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忠”字号谱应在长房珍藏。在2008年6月戴玉宝在寿县十字路小学戴为祥珍藏“孝”字号谱,只剩第一、三卷)和1993年裕安区独山镇龙门冲街道又修了《戴氏宗谱》(一至七卷)作为蓝本,在其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引进先进文化元素,精心设计而成的。 一、寿县四甲戴老字派,四甲戴一至二十世(两套版本): 君崇能御众, 或 君崇厚子本, 受箓旧朝陵, 抡藩甲道新, 宗美胤天振, 圣长成山善, 习传家元承。 永邦家德世。 二、寿县四甲戴新字派,四甲戴二十一至四十世(两套版本): 俊才为柱石, 或 多贤为柱石, 兆瑞应祯祥, 兆瑞应祯祥, 世袭冠缨仕, (世字先辈已用), 鸿勋镇玉堂。 (鸿、玉先辈已用)。 三、寿县四甲戴实际生活中的还存在的字派: 其一:“尚天家允庆,多贤如永成”是四甲戴十六至二十五世。在寿县保义集镇、寿县寿春镇九龙、八公、寿县窑口乡等地一直延用,“永”字先辈已用。 其二:“多贤儒永成,兆瑞应祥祯,鸿思兆济广,培德定长君”是四甲戴二十一至四十世。在霍丘县潘集、寿县保义集镇西、寿县安丰镇等地一直延用,“永”字先辈已用。 其三:“广玉为柱石,兆瑞应祯祥” 是四甲戴二十一至三十世。在寿县双庙集镇、寿县闫店、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舒城县等地一直延用。有的还把“广” 字、“玉”字、“维”、“咏”字作为雅号用,等同“俊才为柱”和“多贤维柱石”字派,一直延用。 其四:在“俊才为柱石”和“多贤为柱石”中,对四甲戴二十三世的“为”字辈,在寿县普遍存在用“维”字,实际上应该是“为”字。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龙门冲一带都严格按寿县四甲戴《戴氏宗谱》中的“宗美胤天振,习传家元承。俊才为柱石”字派起的名字,现在都陆陆续续有迁到六安市城区居住。 四、全国谯国郡注礼堂统谱字派,从戴撝公第九十七世就开始用了,也就是四甲戴的第二十世“承”和“世”就开始用统谱字派“统”和“经”了。相当于“统”和“经”与“承”和“世”都是戴撝公第九十七世的辈份、字派。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氏续修宗谱理事会 戴撝公第九十九世裔孙 四甲戴君师公第二十二世裔孙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戴玉宝沐手敬撰 二○一三年冬月 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