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6 | 回复: 5
|
真正值得深思的“正阳关民间艺术”与群众文化活动
|
|
游客:032746
未注册会员
![]() |
发表于 2016-01-22 15:27:4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正阳关众所周知“千年古镇”、“千年名关”诉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美誉、国家非文化物资遗产“民间艺术”之乡镇。古时商业发达兴旺,淮水扬帆,名关名卡,美誉“小上海”之称。
而今的正阳关不在有历史的繁华情景,商业不再发达,正阳关的民间艺术也进入了后续无人的尴尬处境,老一辈的艺人不断的离开我们,新一代的年轻后辈继承无门,这其实正是值得正阳关人及正阳关人民政府迫切关注和关心的头等大事,要让年轻后辈继承上,去发展这门艺术。
现今的正阳关“肘阁、抬阁”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惊、险、奇,在大家印象中的正阳关肘阁是三层,二层的,而今正阳关肘阁均为一层,而且演员均为中老年人员,再说抬阁八个劳动力顶个大铁架子,其实这样的民间艺术演绎说实话,作为正阳关的人都觉的没有意思了,的的确确需要创新思路,在挖掘古老的民间隗宝的同时,应该吸取和借鉴现代的艺术融入其中,像正阳关所谓的花鼓灯,旱船、小车灯一样,其实并没有保持原汁原味,反而在老年人演出里不断的使艺术衰老,一帮老大妈们在表演着花鼓灯,这样的民间艺术是无法得到创新和发展的,看、观摩、学习一下,淮南市凤台县花鼓灯,寿县花鼓灯,寿州锣鼓、要学习,要发展,要创新,一帮老大妈们玩一玩可以的,但真正的艺术她们是不可胜任的。应该由有能力、有资源、有号召力年轻有为的年轻人来进行民间艺术的资源整合,改造,创新,让这有魅力的正阳关民间艺术真正的能走出去,招商引资,商业搭台,政府扶持,选派年轻一代的领头人进行发展,演绎这正阳关民间艺术和文化活动。这才是正阳关民间艺术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唯一之路。
现今年轻人的身影太少。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精梳细编紧跟时代发展。不能全靠一群老大妈老大爷了, 政府要大力支持和选派年轻有为的领头人,吸引年轻人群的叁与传承,使我们的文化代代相传,物质文明的发展不可忘记精神文明。
|
|
游客:015259
未注册会员
|
沙发
跟帖时间:2016-01-24 13:52
说得好!民间艺术不能简单理解为只要有中老年人参加就够了,民间艺术缺失了年轻人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其中想法非深谙其中且经过深思熟虑是说不出来的。一片赤子情怀!我在千里之外给您个赞!
|
|
游客:094959
未注册会员
|
板凳
跟帖时间:2016-01-28 21:49
这个帖子真的很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保护文化遗产。
|
|
游客:080734
未注册会员
|
地板
跟帖时间:2016-01-29 08:07
不知正阳中学有没有民间艺术社团。如果没有,建议成立。
|
|
游客:102324
未注册会员
|
4 楼
跟帖时间:2016-01-29 10:23
看看淮南的凤台花鼓灯,小伙子那叫一个俏皮,小姑娘那叫一个漂亮。有些艺术,光靠老大爷老大妈是不会表演的那么传神的。当然,老一辈的艺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年轻人要想演的有精又有神,还要靠老一辈点拨。不过,现实问题是,到哪找小伙子小姑娘来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值得深思。
|
|
游客:034440
未注册会员
|
5 楼
跟帖时间:2016-03-28 15:44
艺术的传承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热情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