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中秋节快到了。站在黑龙潭上,我又想起了欧阳修孤身一人在一叶孤舟上,思念远在家中妻子的那首诗。诗题为《行次寿州寄内》。诗的原文是: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共此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在网络和报刊上,我读过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解读。这些解读普遍存在两处明显的错误。这两处错误,需要在2019年的中秋到来之际,加以纠正了。
这两处错误都是地理位置:
1.紫金山指的是哪座山,难道真的是今天的南京紫金山吗?
2.北宋的寿州,州治在哪里?欧阳修当年是在哪一条河流上,乘“孤舟”,望月赋诗的呢?
一、紫金山指的是八公山
如今的南京市有一座紫金山,山上有一座国家天文台,名气非常大。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天文知识,我就知道这座山了。
然而,无巧不成书,天下总有一些巧合的事物。位于淮河中游的淮南市八公山,有一个别名,就叫做紫金山。这个别名,由于很少有人使用,因此,也就很少有人知道,好像有意无意地隐藏起来了。
八公山,是一处连绵几十座小山峰的山脉,在其南塘一带,蕴藏着一种特殊的石材。这种石材,通体呈紫色,其间夹杂着一些金色的流线,非常美观,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人们便称这种石材为紫金石,而八公山也就被称作紫金山了。
“紫金山下水长流”,是欧阳修《行次寿州寄内》的第一句。如果这首诗的紫金山,指的是如今南京的紫金山,那么,就意味着,欧阳修是在长江上乘舟、望月、赋诗的。
然而,欧阳修已经在《行次寿州寄内》的诗题中明确告诉我们了,在诗句“清淮明月照孤舟”中也体现出来了。他是在位于淮河中游的寿州,在淮河水面上,乘舟、望月、赋诗的,并不是位于寿州治所几百公里之外的长江水面上乘舟、望月、赋诗的。
欧阳修的这首《行次寿州寄内》中的“紫金山”,不是南京天文台所在的那座山,而是如今安徽省淮南市的八公山脉。
二、北宋的寿州治所是下蔡
我们知道,今天的寿县就是古代寿州所在的地区。寿州治所与下蔡县,相隔一条淮河。下蔡这个地方也曾长期在寿州的管辖之下。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
在北宋时期,寿州的府治设在下蔡,寿州改名为寿县。到了南宋的时候,寿县成了南宋的寿州府,而下蔡县这个地方呢,则是金的寿州府。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寿州、北寿州。
知道了这段历史,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欧阳修的《行次寿州寄内》,就是在下蔡这个地方创作的,不是在我们今天所说的寿县。
当时的寿州府治在下蔡县。下蔡县如今已经不再叫下蔡县了,而叫凤台县。用今天的话说,欧阳修的这首诗是在凤台县写下的。
三、欧阳修在黑龙潭水面上触景生情
凤台县城的脚下就是悠悠淮河。从硖山口到黑龙潭,几公里的淮河,曲曲折折,水深流急,有硖石晴岚、龙潭映月两处著名的景点,被列为寿州八景。
欧阳修创作这首诗的地点,一种可能是在硖山口,另一种可能是在黑龙潭。
在这两处景点中,硖石晴岚呈现的主要是白天的景象。如果欧阳修到硖山口去,在触景生情之际,写出夜间乘舟望月的诗,可能性不大。
而地处县城脚下的黑龙潭,白天看起来景色平常,但是夜晚阴森可怖。在水面平静的时候,一轮明月挂在高天之上,同时又倒映于水面,往往会使人触景生情;有时水面上波光粼粼,撩拨思绪,从而使诗人产生孤独感,进而思乡、思人之情油然而生。
因此,欧阳修的这首《行次寿州寄内》,是在北宋下蔡城脚下的黑龙潭水面上,触景生情的作品。
四、欧阳修在孤独中思念妻子
中秋夜是团圆夜,主要是与亲人的团聚。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小序中就明确地说“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欧阳修在中秋之际,孤身在外为官,思念他的妻子,写下《行次寿州寄内》,乃属人之常情。
“今夜南风吹客梦”,不免让人联想到南柯一梦的成语,一切都是烟云,唯有与亲人的情感才是真实的。
“清淮明月照孤舟”,明月只有一轮,小舟只有一只,舟上的人,在欧阳修当时的思绪中,也只有他本人一个,而远在家中的妻子,在深夜里也是孤灯之下的一人。全诗凸显了一个“孤”字。
在表达中,欧阳修用“紫金山”表现了感情的厚重。他对妻子的感情,比金子还要贵重,因为这里不是一般的“金”,而是远远超越的“紫金”。
同时,欧阳修还用“水长流”表示对妻子的这份感情绵绵长长,天长地久;还用“清淮”“明月”表达了对妻子那份感情的无比纯洁。
五、看问题要看到它的复杂性。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被表面的一些现象,被一般意义上的公式、概念所误导,而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具体性和特殊性,对欧阳修《行次寿州寄内》这首诗在地理位置上的误读,就属于此类。
任何一首诗,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产生的;任何一个事物,也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件作品的理解,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认识和阐述,都要搞清楚它的特殊性所在,而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逻辑推理去推知。
这是我在2019年,中秋到来之前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