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乡土乡情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一块“贡干”的往昔今生
十月金秋
  • 5 主题
  • 0 帖子
  • 110 积分
新手上路
楼主

一块“贡干”的往昔今生

闲暇游走于淮南古镇正阳关的街巷,偶然瞥见一商铺里摆放着“大美兴五香贡干”,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大美兴贡干是古镇的传统食品,早年间声名远扬,享誉海内外。有所耳闻,向往已久。情感所致,买来一尝。确实板实肉筋,香味醇厚,似乎咀嚼出了古老而又珍馔的味道!

大美兴五香贡干是正阳关的美食特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乾隆年间,正阳关有位陕西籍孙姓商户挂出“大美兴”的牌号,从事香干制作的生意。大~@@两,压制成型的豆干小巧圆润,薄而紧密,板实且韧,无切口。在三伏酱油内加入石乐,良姜,白子,三奈,花椒,广茴,肉桂,陈皮等香料,调制成汤料,将压制好的豆干放入汤料中蒸煮。如此需反复蒸煮三次。最后一次再加入冰糖,茶叶,曲酒慢火细煮。然后捞出晾干。成品香干呈酱褐色,异香诱人,味醇可口。是古镇人佐食的佳品,茶馆里茶客们钟爱的小吃。还可配以古镇另一特产“蒿子”一起清炒出一道特色菜“香干炒青蒿”。香干食之甘味,满口生香,可令人食欲大增。据传说,乾隆帝二下江南时由河南乘船沿淮河顺流而下至正阳关。微服于街市,品尝到大美兴香干,感觉香味四溢,回味无穷,赞不绝口,称其为绝妙佳品。于是被皇宫定为贡品。“大美兴五香贡干”由此得名。后来正阳关人孙乐西接管经营大美兴五香贡干。稍加工艺改革和配料添加,使其香更浓,味更醇。不霉不变,宜于长期保管。由于五香贡干色香味俱佳,价廉物美,携带方便,而畅销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地。成为当时知名品牌。解放前,由于战乱,灾荒不断,加之经营管理不善,业务逐年萧条。建国前夕,“大美兴五香贡干”已渐渐淡出了市场。成为了古镇人的美好回忆。

童年时代,只听过上一辈人津津乐道地谈起过大美兴的五香贡干,却一直无缘品尝。那种听起来让人垂涎欲滴的贡干究竟是何味道,难以想象。集体化的时候,正阳关办起了食品厂。也生产出“大美兴五香贡干”。大概是生产工艺不够严谨,配料简化,虽然有别于普通香干,但尝后觉得口感平淡无奇,和吃过的“采石矶茶干”等名牌还有差异,难得称为精品。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正阳关一班年轻人顺势而上。。担当了传承“大美兴五香贡干”的重担,成立了大美兴食品厂。他们遍访老工人,老师傅,挖掘传统制作工艺,收集配料配方。同时对传统工艺,配方加以科学的改进。终于生产出醇香美味,原汁原味的大美兴五香贡干。让古镇的传统食品重新进入市场,摆上老百姓的餐桌。吃一口五香贡干,板实耐嚼,异香筋道,满口生津,回味无穷。这帮年轻人又积极建立销售网点,打造精美包装,广泛开拓销路。让“贡干”摆上超市货架,跻身网络平台。使得“贡干”这一古老的传统食品再现当年的骄傲,释放特有魅力。负责人黄总也成为了“大美兴五香贡干”的传承人!他们有志把“大美兴食品”做大做强,发扬光大。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真的要为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点赞!

询问得知大美兴贡干的销售业绩不佳。门市部少有顾客光顾,超市货架上的“贡干”得不到顾客的青睐。生产厂停产,门市部关门。让古镇人引以为傲的“贡品”竟会落到如此地步,怎不令人痛心疾首!闲聊中有人道出了个中缘由,过去的年代广大老百姓日子过得清贫,青蔬淡饭裹腹,少有荤腥入口。几块香干,二两小酒胜似过节。香干成了平常人家的美味,取几块改善生活已近乎奢侈。于是视为珍品。而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大鱼大肉已显厌倦,餐桌上美食花样繁华,味蕾的享受拔高了档次。对香干的感觉已同嚼蜡。导致了“贡干”无人问津。这确实是销售不热的原因之一。然而,想到了寿州名点“大救驾”。也是皇帝老儿品尝后赞不绝口的食品,也是传承几百年的传统美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当今人们对食品的评判标准,“大救驾”高油高糖,属于不健康食品。而且也并非爽口好吃。然而“大救驾”销售经久不衰。城里几十家制作“大救驾”的商铺生意颇为兴隆。旅游观光的人们来到古城总爱捎带几盒“大救驾”馈赠亲友。究其原委,“大救驾”的故事广为流传,享誉日久。玩味历史传说,品尝传统食品为老百姓喜乐接受。古镇的“五香贡干”也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做好乾隆驻足正阳关的文章,打好皇帝牌。做足五香贡干的美妙历史故事。同时对贡干的配料也需进一步改革,向现代人的口味靠近。我相信,在古镇人传承,宣传,爱护下,正阳关的“大美兴五香贡干”一定会再次飘香,声誉远播。大美兴食品厂一定会传承历史,事业兴旺!

高 怀 和

二0二二年七月十五日于古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