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文学艺术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乡愁之旅---楚韵古都
专项
  • 3 主题
  • 0 帖子
  • 56 积分
新手上路
楼主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短短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依然不想背诵下来。以至于写到乡愁时,第一印象“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而原文“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更具象,更好更美。不改了,对 “小小的”理解与感悟更深入,更持久一些。

家乡,对游子来说,知道意味着什么。这种眷念随着岁月的流失,年龄的增长,会愈加的强烈,散发出烈酒般的浓醇。那是岁月的味道,那是人生经历的积存,那更是生命的诠道…… 在生命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我们都尊敬的称老人家三大爷, 在耄耋之年, 老人家的乡愁在低呤迂迥中终于爆发。三大爷年轻时就离开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戎马倥偬,几经辗转,期间回家乡也只是短暂停留。每次回到家乡,总是尽己所能,帮助亲人与乡亲。我们都清楚由于历史的原因,家乡十分贫困,生活艰难。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很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迈入了小康。这里又出现一个“小” 字,也是喜欢“小” 这个精灵的缘起。带着对家乡贫穷的印象,三大爷总希望能为家乡做些什么,让亲人和乡亲们能够早点过上好日子。我们都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三大爷的这番乡愁,也格外尊敬老人家,希望可以有所作为,缓解三大爷的乡愁。

乡愁第三篇   楚韵古都

 

寿县,一个有着2700多年的古都名城,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愁肠思绪。

此行寿县,二表兄孙以柱、表嫂李恩荣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哥孙以富从合肥赶来相聚。表姐孙以环、表姐夫黄希甫忙得不亦乐乎,表姐夫黄希甫驾着电瓶车,跑前跑后,城内城外,好象在自家的庭院倘佯。亲情,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诠释。

楚韵古都寿县城,也显得分外古朴,那古城楼、瓮城,城门中青石上的车辙痕,自言它的古老;那古城墙上的不知名的小草与千年古砖,一老一幼,相映成趣。

三大爷一行来到孙家老宅处,如今老宅已是其他人家居住,古巷犹在。寿县孙家为孙状元后裔,在当地是大户人家。解放前后四姑一家在此居住,四姑继承了奶奶的贤慧,也承受了历次阶级斗争的批斗,一家老小,含辛茹苦。大老表孙以良、二老表孙以柱过早地承担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家庭负担,起早贪黑捉鱼摸虾,卖几个小钱帮助家人支撑家庭。每每听到这些往事,我的心是酸楚的。随着三大爷一行,我们又来到后来的四姑一家的住处,物是人非,四姑和四姑父已作古,空空的庭院留下了无尽的感伤。

 

四姑父孙桂吾,性格开朗乐观幽默,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能保持这样一种好心态,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解放前在寿县教会学校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直在留级,上了五年一年级,基础打的牢。除了音乐好,其余都不咋的。1983年夏秋之交至1984年春夏之交近一年时间,我在寿县一中上高考补习班,与四姑父交流较多,他对我象自家孩子一样,有时更象一个朋友。我非常欣赏四姑父达观的生活态度,那个年代没啥好东西,开个玩笑,喝个小酒,一天忙完后泡个澡解乏是他的幸福生活。这也影响了我,喜欢说笑的性格,闲暇时喝小酒,冬天里下澡堂泡澡也成了我的生活习惯。

至东门,到报恩寺,看月坝。在北门靖淮楼上观赏落日。

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但历史有迂回,有起伏,有波澜,有些我们要牢记,有些尽快忘了为好。

2020年10月21日于淮南

 

前文回顾:
乡愁之旅第一篇   淮上渡口

 

淮上, 淮河上面的意思。

淮南,三大爷的弟弟全家生活、工作的地方。

淮南这个城市名字很古老,实际太年轻,这是一座新兴的重工业城市。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煤矿、电厂、铁路回归人民。淮南原本没有独立行政区划,从淮南(南)高速口,一条南北方向的淮河大道直抵淮河岸边,在淮南解放之前以西属寿县,以东属定远县。由于煤电发展的需要,后不断扩大,形成了如今的辖六区二县,人口350余万,面积近11000平方公里的市域。

乡愁之旅第一站选择淮南是有原因的,这里距家乡杨庙约50余公里,距寿县20余公里,交通便利。在出发前,三大爷就说了,以淮南为中心,的确,这是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决策,从这里向外,来去自由。淮南这个地方,也是三大爷到寿县读书上学的必经之地。

10月9日上午,乡愁之旅,时间之窗打开,天气格外默契,阳光温柔而不失灿烂地微笑着,秋日的天空傲气地展示着大自然的慷慨。大哥胡苏、小姐夫周为民开车出发,三大爷、胡维姐、胡埃姐、胡方明老兄一行6人,从金湖到淮南全程高速也很快,约3.5小时。此处略去50字……

傍晚时分,兄弟姐妹等等一行7人相约去看看淮河,我们直奔淮上渡口。这是一处古渡口,淮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田家庵区的名字便出自此处,该处原有一田姓家人在此渡口卖大碗茶,田家庵子叫顺了口,就成为了一个地名。

淮上渡口,此时正霞光一片,真应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大家也把这美景也悉数收下。此处略去200字……

小弟本来计划去寿州窑的原址上窑看看,同时去老铁牛肉汤店品尝正宗淮南特色,牛肉汤和洛河馓子。下次吧。

老三爹动员祖父变卖祖产,由他介绍安排到解放区去,祖父已同意。家乡解放土改划定成份时,祖产仅为40亩,被划为地主。1949年8月,祖父远走他乡到上海投亲,护送祖父到上海的为胡树宽大伯,此时上海的阜丰面粉厂亲戚已到香港去了。胡树宽大伯在完成护送任务后,从上海到福州投奔老三爹胡允恭。胡允恭老三爹此时任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兼福建省军代表。胡树宽大伯一直在福建师范学院从事保卫工作,任职派出所副所长。祖父在上海生活无着,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过了一两年后身体日渐衰弱,家里派人接回家乡。回想祖父的一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同情支持革命,在家乡办学兴教,为当地当时的家乡做了许多善事,为家乡父老乡亲所教重。
奶奶姓曹,出生世家,知书达礼,心地善良, 为人宽容, 持家勤俭。曹家与胡家为世交。曹家出了许多革命志士。曹渊、曹少修是杰出代表。

 

奶奶一生养育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 大爷胡启宽。四大爷胡怀宽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按家门兄弟排行老四,叫习惯了就一直称呼四大爷。二姑胡德,按家门姊妹排行。四姑胡永,按家门姊妹排行。三大爷胡恒宽,按胞兄弟排行。另一位大爷胡中宽,十几岁时生病不治不在了。老小胡周宽,我在1987年春到南京出差时,去南京大学拜望老三爹,老三奶陈桓乔,听我自我介绍是胡周宽的儿子,脱口而出:“老小,我知道”。 现在兄弟姐妹七人只有三大爷和我爸兄弟俩了,一个92周岁,一个85周岁,兄弟情深不是文字可以表述的,祝福老人家们健康长寿。

四大爷胡怀宽是七兄弟姐妹中,唯一留守家乡的。在最困难的解放初期到十年动乱结束,政治上的高压,生活上的艰辛,难以描述。四大爷戴着四类分子地主的帽子,带着一家人艰难度日,走出历史的阴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二堂兄胡宏志在60年大饥荒中,东找西检,为家中摆脱死神眷顾立下汗马功劳。

二老板胡宏举(家乡的称谓)可谓乡关守望者,家中人丁兴旺,子女勤劳能干,在土地里耕耘发展,发家致富,现已四世同堂。这次乡愁之旅胡家五代在一起,其乐融融。家中族谱“誓守宽宏德,维新本善良”, 祖父的“无烟无赌,自治自强” 得到继承与发扬。侄辈胡德刚、胡德超都抱上了孙子,孩子们都懂事肯干,未来可期。

张小塘老村庄,在农业土地整理项目中,已恢复成耕地。小哥胡宏济携着三大爷寻根阡陌,那记忆中儿时玩耍的方塘,那口永不干涸的老水井……

 

大家一行来到新农村大路村,整齐有序、色彩明亮,每家上下二层的新房子,还带着院子,在大家眼中其实就是小别墅。农村的变化让大家欣慰又吃惊。家乡在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易旱少水的土地上,大力发展种殖业、养殖业,现在又在探索乡村旅游观光娱乐业,家乡喜人的变化,让乡愁之旅欢快又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