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寿县之前,你若问我中国保存最好的古城墙在哪?我会说是西安或南京。
来过寿县之后,再回答便会犹豫,因为我见识到了中国古城墙中的“奇迹”,一座默默低调却又没法让人忽视的城墙,它就是寿县古城墙。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很难想象,一座小县城竟有如此壮观又完整的古城墙,可转念一想,似乎也只有县城才可能拥有。许多城市都有过古城墙,只是妥协于发展而拆除掉了,美名曰“时代之殇”,典型例子便是北京。
而县城发展较缓,古城墙反而可以发展旅游业,只是若想修建恢弘的古城墙,古时要有一定的地位,而寿县恰巧满足了这些条件。
寿县别称寿州,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安徽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它便是其一。
寿县地处安徽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寿县发生了17次大规模的战事,享誉盛名的淝水之战就诞生于此。鉴于地位和兵事,一座恢弘古城便必不可少了。
寿县古城墙始于宋朝,1077年时重建, 明清时虽多次修缮,但主体结构仍在,传承至今已有900多年,成了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并于2012年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铁打的寿州城
古城墙不算大,周长7147米,高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气派十足。汽车从南门驶入时,雄伟恢宏的古城墙缓缓映入眼帘,将我带进了这座悠久古城。
老城区内没有高大建筑,不知是不是刻意为之,多为两三层的砖房,漫步其中,宛如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城市。城区内有许多古迹,报恩禅寺、文庙、清真古寺,乌黑柱廊,古朴大气,将老城区变得活色生香。
因为离住宿近,我率先来到了北门,此门叫“靖淮”,“靖”有平定安宁之意,因寿县面临淮河,水患不断,以此希望淮河平静安宁。
古城墙有四座古城门,分别为:东门宾阳,南门通淝,西门定湖,北门靖淮,每座城门名称都有其寓意。
南门通淝,是因护城河与淝水相通,象征舟楫往来,商贸繁荣,宾朋四海,取名“淝通”;宾阳则是因东门最先迎接着太阳,是万物生长的贵宾;定湖是因面对寿西湖,希望湖泊水波安定。
四座城墙皆有保存完好的瓮城,墙基以块石圈砌,中间以黏土夯实,外壁覆盖大块青砖,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坚实牢固,固若金汤,怪不得能保存900多年,被誉为“铁打的寿州城”。
仔细瞧石砖上,会发现“建康许都统造”一类的字样,这是南宋时的官员重修时刻上去的,为城墙诞生于宋代的佐证。
城墙上设有跑道,靠近城内一侧种有草地,闲暇时很多居民会来城墙上散步、跑步,体力好的可绕城一周。城楼可登上去,之前收门票,现在取消了,登上城楼可眺望寿县的布局,因为没有高楼遮挡,视线可以看得很远。
中国绝大多数古城墙都褪去了防御功能,只有寿县古城墙依旧处于防洪的第一阵线,这也是我称它为古城墙中“奇迹”的原因。
坚守防洪的古城墙
在北门靖淮城基上,有一个褪掉了颜色的“圵门”二字,一不小心容易看成“北门”,其实这个字念“荡”,它的寓意正和城墙抗洪有关。
《周易》里北方属水,而土能克水,圵为土字旁,意思又为高处的田地,因而便将北门称为圵门,希望这处高处城门能遮挡洪水。
寿县古城墙的确没辱使命,历史上多次将洪水挡于城墙之外,让居民免受洪涝之灾。远的不说,今年暑期南方洪灾频发,寿县就因古城墙而得以免灾。
为了抵御洪水,寿县修建古城墙时下尽了功夫。
城墙底部有高3米、宽8米的护城石堤,为整个城墙增加了一道坚固防线,顶住了洪水对城墙根基的直接冲击。而北瓮城门朝西,西瓮城门朝北,又避免了洪水对瓮城门的直接冲击。此外还有涵洞、月坝、内城河、云梯等防洪设施,可谓“科技感”满满。
当雨水过多时,城墙的涵洞又将雨水引流到外护城河,避免形成内涝,遭遇洪水时,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倘若洪水长期围困,城里人吃水怎么办呢?没关系,城内四角处设有内城河的蓄水塘,来解决居民用水问题。
这些古老智慧,守护了寿县人几百年的时光,哪怕城外洪水滔天,城内依旧正常生活,当地人甚至还到城墙外的洪水中洗衣服,乐观心态让人羡慕。我们常夸赞欧洲下水道多么好,相比起来,寿县古城墙更为优秀,它值得更多的赞誉。
这就是寿县古城墙的魅力,它像是时光的遗珠,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又像是坚韧的卫士,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寿县人。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老城区,城墙不收门票。
交通:可乘坐高铁到寿县站,打车或坐公交到市区;市区内公交较少,建议骑车或打车来往。
@肖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