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日月照孤忠,战国名将廉颇墓究竟在哪?
李钧
在淮南,你只要问起廉颇墓在哪里,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在寿县,八公山里。”
廉颇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
他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枚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史记》有传,他的故事就更多了,有“将相和”,“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此典故都是说他的。
廉颇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大将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
廉颇堪称战国时期杰出军事家,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荡,敢于知错就改,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具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廉颇葬于何处,现有在“石家庄赵县扬家郭”说;在“寿州(安徽寿春)北四里”说;在“邯郸县新安故城中”说;在“邢台清河西三十里”说;在“邯郸磁县北五十里赵拨庄”说;还有“山东青州廉颇墓”说等。
在全国各地,都有数处廉颇墓和祠堂,分布与安徽,河北及山东。究竟真冢在何处,今天,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就带大家捋一捋这几处的廉颇墓。
淮南的廉颇墓史学界认同度最高
在全国各地,都有数处廉颇墓,但廉颇墓在淮南寿县这一观点在考古界、史学界认同度是最高的。那是因为有正史史书为凭:
据《史记》记载,廉颇死后葬于寿春(今寿县)。《史记正义》注:“廉颇墓在寿春县北四里。”另据(明)《成化中都志》,《大清一统志》都有记载。《史记-廉颇传》“颇卒,葬于寿春”。
廉大将军本是赵国名将,却又为何客死他乡,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领兵攻齐,大败齐军,官拜上卿。后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之会,秦王欲羞辱赵王,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再忍让,最终感动廉颇,亲自上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廉颇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人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撤换廉颇。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除240名幼俘被释放外,其余降卒全部被活埋,此役赵军损失达40余万人。
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燕军攻赵,赵再用廉颇迎战,大败燕军。赵王赐食邑,封为“信平君”,官拜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因不听调令而获罪,逃到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屡受挫于秦,赵王欲重新起用廉颇,因被谗毁而未成。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楚国国君当时是考烈王,考烈王非常欣赏廉颇的不世之材,暗中派人将廉颇请到楚国。但廉颇在楚为将无功,也就没受到什么封号。廉颇常说:“我思用赵人。”虽在楚国,但日夜思念家乡,整日郁郁寡欢,终客死楚国国都成寿春 (今安徽寿县),年约85岁。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廉颇的事迹,《史记》中有传述,其中廉颇由“负荆请罪”以至“将相和”的故事,流传千古而不衰,并被编成剧本,盛演至今,为家喻户晓。
清代大学者李兆洛,根据墓砖研究确定,廉颇客死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于“癸亥岁”下葬。“癸亥岁”是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这一年,楚考烈王驾崩,同时,楚国又发生了宫廷政变,李园刺杀了春申君黄歇及全族,楚国大乱,无人能顾及廉颇,故廉颇墓前无阙(即石柱、石器等表示身份的葬品)。
廉颇墓在今安徽寿县城西7.5公里的纪家郢放牛山。当地山民都世代沿称“颇古堆”。
廉颇墓经清代大学者李兆洛勘查确认之后,得到了后代众多学者的认同。
近年,安徽淮南破获一特大盗掘古墓案,涉案人大肆盗掘淮南境内武王墩楚墓(传楚考烈王墓)、廉颇墓、谢家集九里古墓群。对于廉颇墓,盗墓贼并未得手,此次盗墓案件中,廉颇墓是唯一幸存的古墓葬,据盗墓者供述,廉颇墓采用了大量的石质构建,盗洞无法深入因而未得逞。
廉颇死后被埋葬在现在的安徽寿春八公山中,而且2000多年廉颇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却也没有遭到盗墓贼的偷盗,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廉颇墓采用了大量的石质构建,盗洞无法深入原因外,还因传说该墓在雨季常常传来擂鼓声,似古代军队显灵,盗墓贼不敢光顾。这一传说也在1972年被破解了。
1972年,安徽考古队发现,因为廉颇墓中有块巨大的石条,这个石条是为了防盗的,在石条下面有一个排水渠道,石条也有防止水渗入墓室的功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下雨天的时候廉颇墓会出现车马奔腾的声音了,其实就是水流的声音。
在河北赵县的廉颇墓其实是一个汉墓
在河北赵县(古称赵州或平棘),也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东有廉颇,西有左车。”就是说战国名将李左车和廉颇墓分别在县城的东西两个方向埋着。
赵县廉颇墓坐落在河北石家庄市赵县许家郭村,是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大约20分钟车程。据明隆庆《赵州志》记载:“廉颇墓在州东郭里村”,清光绪《赵州志-墓域》记载:“赵信平君廉颇墓,在州东扬家郭村东”。
2012年的中旬,河北文物局聘请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对省内43处田野文物进行指导验收。赵县的廉颇墓也是其中的一座。考古工作者对赵县廉颇墓进行了考查,并对古墓进行了初步测量,这个墓丘高7.5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50米,占地3000平方米,古墓南坡还放着两座石龟座,上边的墓碑已不见,据说村里许多老人都见过墓碑。
赵县廉颇墓经考古专家鉴定,被确认为西汉墓。从古墓的规模和出土的陪葬来看,这座古墓的墓主很可能是西汉时期很厉害的武官。
近年来,有时学家撰文认为:廉颇自赵都邯郸统兵迎击燕军,首先在鄗 (今高邑)消灭了燕军的先锋部队,收复了鄗、平棘(今赵县南半部)等失地,而燕王亲自统率的燕军主力就驻扎在宋子城( 今赵县宋城)。杨家郭一带,正是廉颇军北进的路线和屯兵布阵最理想的位置。可以推断,“廉颇墓”所在地,极有可能是当时廉颇的中军大帐。战后,廉颇因功受封为信平君、假相国,这里自然就成为彪炳廉颇勋劳的纪念地,甚或这里就是廉颇的衣冠冢。
邯郸有座廉颇墓,仅仅是传说
在古城邯郸,邯山区西南孙庄村东,也保留有廉颇墓及廉颇祠,那这里面有什么渊源和故事呢?
《邯郸县志》记载:廉颇墓位于北张庄镇西孙庄村东,属省重点文物北张庄汉墓群第九号墓,墓高15米,呈圆形,周长近300米,墓南侧有廉颇祠,当地俗称此墓为大冢。此墓北有十号墓为二冢,二冢为廉颇两兄弟廉刚、廉刃之墓。
根据传说:廉颇墓是汉代时其后裔从南方迎归至邯郸来此地,因为此地距离赵王城直线距离不过 4公里,安放这里有回归故国,叶落归根的意味。因为在生前,廉颇率领楚军时,深感楚赵之人习俗不同,禀性各异。廉颇性喜持重,而楚人剽轻,使之不能得心应手,所带军队未能立功。廉颇总是感慨地说:我思用赵人。由此可见流露出他对故国父老乡亲深深的眷恋之情。遗骨返赵一事在明清石碑都有记载,可惜无存,目前所见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所立的石碑,碑文上云:“廉颇后裔在汉代将其柩迎归重葬于此墓。”
村民们坚信此地是廉颇最后和家族安栖地,据传,廉颇妹妹廉凤英的墓地也曾在附近,很可惜,墓地已经被毁。
至于山东青州廉颇墓、邢台清河西三十里连庄村廉颇墓、邯郸磁县北五十里赵拨庄廉颇墓等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查阅史料时发现,这几处廉颇墓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县志、乡志记载,有的是传说,还有的是民间传说,在此就不讨论了。
从上述情况看,廉颇是逝后葬于安徽寿春,这是正史史书上的明确记载,又有考古证明。同时在他的人生旅程里,寿春之地是他的归宿。
这么多真真假假廉颇墓,并以此为载体,两千多年来都流传着许多美丽传说。但是多一处廉颇墓,就多了一处凭吊英雄的去处,人们就多了一块净化心灵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