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余韵,寿春溢彩神州梦
圣哲先贤,淮水迎祥皖境歌
楚韵千年,岁月悠悠书华章
文化璀璨,星河熠熠照古今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展画卷 遗迹瑰宝,熠熠生辉耀人间 寿春故事,口口相传颂传奇 皖地风情,处处皆景醉人心 圣哲智慧,光芒闪耀启后世 先贤精神,激励后辈勇前行 淮水奔腾,涛声激荡诉豪情 皖境繁荣,大地飞歌谱新篇
作者:刘亚莉
写于寿县
2024.1.8
寿春:前241年后的楚国都城。
寿春镇是寿县的县城,寿春城遗址也位于这里,寿县筑城始于楚迁都寿春之时,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战国都城中仅次于燕国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汉代以后,城址缩小至故城东北角,即今寿县城关一带,后代多沿袭其址。
寿春北临淮河,东依淝水,南有巨泽芍坡,向东沿淮水到徐州,向西沿淮水至汝南,向北沿支流颖、涡水系入中原腹地,向南沿淝水入长江可达江南采石矶,通过水网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地。
***淮水:淮河古称,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当代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安徽从严格上来说有两种文化。一种是淮文化、一种是皖文化。”
———————————————
“寿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在古代,凡是南北对峙,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寿春都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寿县以及周边的这片土地,多次建立政权、寿县便多次为都。”
“楚国一共有7个国都,先后是:丹阳、郢都、鄀都、鄢都、江陵、陈、寿春。寿春,即为今天的寿县。
楚国800年,寿春是“楚国第7个国都,也是最后一个国都,在这里,楚国度过了最后18年,历经4个国君,最后4个在寿春的楚国国君是: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
“定都”寿春的还有
寿县几次“为都”这个话题,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翻阅大量的历史典籍,共罗列了7次“为都”,供大家讨论。
三国魏的曹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都寿春。黄初三年(222年)被进封为淮南王。
西晋的司马允,太康十年(289年)为淮南王。都寿春。
东晋永和五年(349),石虎称帝,封儿子石昭为淮南王。淮南王国都寿春县。
北齐后主于天统三年(567年)五月,封武成帝第七子高仁光为淮南王。淮南王国都,初设在寿春。
(以上摘自:品读 | 李钧:寿县在历史上究竟几次为都?淮南日报 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