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百姓话题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军事要地之淮南重镇“寿县”
寿县二哥
  • 4 主题
  • 0 帖子
  • 134 积分
新手上路
楼主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自古为南北分裂时淮南地区的军事重镇。

 

 

  寿县在战国时属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为秦所败,迁都寿春,仍名郢。楚汉相争时,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建都于此。汉初,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也驻寿春,后又改封给自己的儿子。当时,有个叫伍被的人对淮南王说:“大王占据寿春这个地方,真是天赐良机,应该立即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有浔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攻,东收江东、会稽,南通劲越, 犹可崛疆江淮间。”淮南王对此建议不以为然。东汉末年,寿春为袁术所据,后被曹操得之,视为重镇。三国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吴将诸葛诞占据寿春,面临魏军即将围城的形势,文钦自吴驰救。不料诸葛诞竟猜忌并杀掉文钦,文钦的儿子鸯虎率军踰城逃走,寿春城立即陷于魏军手中。

 

 

  此后,但凡北敌与江东争雄,莫不先攻寿县。晋室渡江以后,寿县作为“一方之会,远振河、洛之形势,近为徐,豫之藩镇”,战略地位益发显得重要。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寿阳守将祖约叛附后赵, 晋朝欲发兵攻讨。大臣蔡谟说:“寿阳城小而固,自寿阳至琅琊,城壁相望, 其间远者才百余里,一城见攻,众城必救。贼之邮驿, 一日千里,河北之骑,足以来赴。

 

 

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顾临归路,此兵法所忌。若进攻未拔,北骑卒至,惧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晋成帝认为言之有理,放弃了立即收复寿阳的打算。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后赵寿阳守将王浃归顺东晋, 东晋未战即收复寿阳。

 

 

到了晋简文帝初年,寿阳守将袁真又叛附前燕, 晋将桓温遣兵攻寿阳,彻底剿灭叛军。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晋孝武帝派谢石、谢玄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 又派胡彬率水军五千增援寿阳。10月,前秦军前锋攻占寿阳,不久苻坚也赶到这里。晋军乘前秦大部队尚未到达之际,强渡洛涧,夜袭前秦营寨。

 

 

苻坚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水陆并进,攻势猛烈, 十分恐惧, 以至把淝水东面八公山(今寿县城东北)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军。紧接着,双方在淝水两岸进行了一场大战, 前秦军阵势大乱,人马相踏,符坚本人也中箭负伤,被迫逃回洛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南北朝时,寿县仍为重镇。南齐建元初年,北魏南侵,在寿阳受阻败溃。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阳降于北魏。梁普通五年(公元524年),梁豫州刺史裴邃自合肥袭 寿阳,克其外城后,被北魏将领长孙雅击却。次年,梁军又攻寿阳,时值淮水暴涨,寿阳城几乎被水淹没,北魏军只好投降。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袭入寿阳作乱,然后留兵守寿阳,率轻骑直奔建康。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 寿阳为北齐所占,陈将吴明彻决淝水灌城, 遂克之。

 

 

隋灭陈前,曾屯重兵于寿阳。唐时,江淮有变,必以寿州为襟要。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世勣讨辅公祐,渡过淮水拔取寿州。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全忠入侵淮南,命其部将葛从周攻占安丰城(今寿县西南),然后兵围寿州。后来,杨行密据有淮南,对寿州的守御尤为重视。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大军南下讨伐南唐,南唐军坚守寿州。后周军虽迭克 滁、和、光、舒、鄞之境, 并东克扬州,但由于寿州未能攻下,已经占领的地盘也很难得到巩固。两年后,后周终于攻克寿州,致使“淮、泗以东、次第风靡”。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赵匡胤南下欲吞并南唐, 林仁肇曾请求南唐后主李煜拨给他精兵数万,自寿州出发,收复江北旧境,然后据淮抵御宋军,李煜没有答应。及宋室南渡,亦首推寿州为雄郡。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宋高宗赵构命令淮西诸军全力扼守寿州西北的颍口。明、清两代, 朱元璋和太平天国西征军也曾在寿州一带进行过战斗。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寿县和平解放。虽然寿县目前从GDP角度上看已然没落,但是依旧是淮南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