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人文荟萃、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据史书记载,在今天寿县的土地管辖的范围内,不仅仅有寿州古城,毁于元末的安丰城,还有仓陵古城,成德县古城。寿州古城和安丰城这都有历史遗迹,没有争议,仓陵古城在上世纪末给“摸金校尉”(盗墓贼)高手找到,并盗掘出很多青铜器,虽然最后该盗墓案已经破获了,据说有部分文物已经流失到海外了。可是对于承成德县古城治所在哪里,依然是个未定的争论议题。 一、史书上面是怎么记载古成德县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肥水词条云:“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吕忱《字林》曰:肥水躇薿馀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北流分为二水,施水出焉。肥水又北迳获城东,又北迳荻丘东,右会施水枝津,水首受施不水于合肥县城东,西流迳成德县,注于肥水也。” 译文:吕忱《字林》中的记录,肥水源头在馀山,俗称叫连枷山,也有人认为叫独山。肥水向北流一分为二 ,叫施水的河流分支出来了(施水即是今天西淝河)。肥水又向北流经获城东面,再向北流过叫荻丘(寿县原李山乡的境内),此时肥水右边的右岸交汇了施水的支流叫支津(从下图所示支津是通过阳渊-闫涧水与肥水汇合的),支津水的源头是在施水,支津水就是源于流经合肥县城东边 施水,支津流经成德县(是县的西边,不是县城西边)西边,最后也是注于肥水。 上图提到施水即是今天的西淝河,途径合肥,在合肥正北方汇入施水支流-支津。肥水即是今天的瓦埠湖及其上游东淝河全称。古时候肥水和施水是同一个地方发源,只不过发源地仅仅是一个小水渠而已,更本谈不上是河流,上面的图示显示是没有汇合的,但是按照《水经注》的记载是水出同源。 “肥水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肥水自荻丘,北迳成德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平阿也。又北迳芍陂东,又北迳死虎塘东,芍陂渎上承井门,与芍陂更相通注,故《经》言入芍陂矣。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迳浚遒县西,水积为阳湖,阳湖水自塘西北,迳死虎亭面。夹横塘西注。 从上面文字,不难看出肥水是出自九江郡的成德县广阳乡。古代寿县与合肥都是属于九江郡管辖,广阳乡即是寿县原广岩乡。上面文字不但说到承成德县,而且清楚的记载了肥水是走成德县县城西北流过,(而不是从成德县西边,这也为查找古城遗址指明了方向),肥水流经芍陂(今天安丰塘是其遗存)东边,期间有条支流注入,就是“右合阎涧水”。即在东边有个阎涧水流入,阎涧水的上游就是阳渊,阳渊水源补给就是支津,支津是出自施水,所以才有“水(闫涧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之说法。最后归结闫涧水其发源于合肥县施水,这也是说的通了,只不过今天的支津和阳渊都没有了,开肯成农田了。上面还提到的”阳湖“可能就是今天瓦埠湖的雏形。那么成德县治所在哪里呢? 走进安徽寿县,一起探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成德县古城”之谜 二、成德县城治所在今天寿县的瓦埠镇之说:瓦埠镇,有文字记载就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寿县志》记载:"镇西为东淝河故道,后积为瓦埠湖(又称望春湖)","瓦埠在汉时曾为成德县治,晋废,元朝称瓦埠站,明清称为瓦埠街。上面是关于承德县治所在今天寿县瓦埠镇的公开资料,没有具体史料和遗迹作为支撑。西汉中期(公元前110年建立)就建立的成德县,到了东晋废除的,这期间也有400多年,很难想象存在400年之久一个县治所没有古城墙等遗迹,这于与中国古代有邑就有城说话也是不符的。另外当地的古墓中也没有出土过关于承德县治所在地任何记载。所以这个说话也是不可采信的。 三、成德县治在长丰县(古时属于寿县)陶楼古城村之说。 网上对古城村报道的公开资料:古城,顾名思义,因一段古城墙而来。距今约2100年前,西汉初置成德县,故城在陶楼镇古城村,成德于东晋被废后,城市实体逐渐消失,仅留下一段古城墙引人回想,古城村由此得名。古城村原属成德县府,于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初置,属扬州刺史部九江郡。三国时期,为魏淮南郡成德县;东晋时期成德县被废除。 走进安徽寿县,一起探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成德县古城”之谜 上面说法可能也不能采信,因《水经注》有这样一段话:“(肥水)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北自获丘,北经成德县故城西”,如果成德县治所在长丰陶楼古城村,那么今天东淝河上游的位置,就不是在寿县了,而是在长丰县了,这与今天东淝河的上游所在位置对不上,而且与目前的东淝河整体流向也是不符的。此外“北入芍陂”这句话也与成德古城在古城村地理位置不符,假如成德古城在今天长丰县古楼村,那肥水就是西入芍陂了。 四、承德县城治所在寿县原李山乡的”第六师台“(当地一个地名的音)之说。网上公开资料:公元9年,王莽篡政,改成德县为平阿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在今安徽寿县瓦埠镇李山庙一带。但是都没有具体具体史料和遗迹。《水经注》有“淝水自荻邱北迳成德县城西”句,说明县治位淝水之东。这个荻邱,旧志说:“在寿州城东南九十里,丘高数丈,广三十余亩,上有荻邱寺,寺久废。”考今瓦埠镇李山庙东今有“荻青寺台”,又称“第六师台”地名为古荻邱寺台之讹。据此李山当地一个叫”第六师台“的的地方,有人认为就是《水经注》里面说到的荻丘,也有人推测这个就是古承德县治所地,但是根据寿县自己编写的一些的文史资料,认为这个是史前文明的遗迹。 五、瓦埠湖的湖底之说。《水经注》中对寿县的古遗址承德县记录是很清楚的,在肥水的东岸,肥水从承德县西边流过,根据古代治所设置的依据看,古时治所基本都是在水运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那么承德县治所就有可能就在瓦埠湖的东岸,肥水可能就是其护城河的一部分。古时没有瓦埠湖,最早瓦埠湖记录也就是《水经注》上面记载的”阳湖”,在北魏的水经注成书的时候,瓦埠湖还没有形成。在汉代,因为发生了地震,肥水下游河床下沉,才积水成湖,后因洪水泛滥,不断冲刷堤岸,河岸崩塌,最后才形成今天最宽有6000米宽的湖面。笔者的老家就在寿县原开荒桥湾村的瓦埠湖边上,小时候听老人说,湖对面就有一个瓦岗寨,这个瓦岗寨是不是就是史书上面记载的成德县的治所呢?在1986年的时候笔者随他人到瓦埠湖对面寿县原邵店乡采购年货,在被老人称作瓦岗寨的地方,发现河滩上面有很多古时候青砖碎片,而且量之大是一个古墓的青砖用量所没有的。因此古成德县城很有可能已经在今天的瓦埠湖的湖底了,而且是因为地质灾害的原因导致在西晋的时候放弃了这所古城治所了。 历史的 谜底究竟是什么?现在寿县和与长丰县都在挣这个古城遗迹,在长丰县没有发现古城村城墙遗址的时候,那只是寿县内部在怎争,现在长丰县又加入来了,形势更加复杂了,这也是对寿县当地文管部门是个考验。目前,各方拿出的证据都还不是令人十分信服,长丰古城村也只有这段古城墙,不能与历史文献记录十分相符。只有拿出确切证据材料,才能最后解开历史谜团,如果已经在成德古城瓦埠湖底,那就是个千古谜团了,永远没有解开的机会了,因为瓦埠湖水经年累月冲刷导致河岸崩塌,是一点点侵蚀了的成德县古城池的,不是整体沉入湖底的,所以即使今天能使瓦埠湖干涸,也不会找到成德县古城的遗迹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