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论坛首页 > 文学艺术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百年前《中国青年》中的寿县:一束照亮皖北农民生活的光
淮河路
  • 9 主题
  • 0 帖子
  • 88 积分
新手上路
楼主

1924年11月第53期《中国青年》(来源:辛亥革命纪念馆)

 

作为一名寿县人,翻阅历史资料时,我偶然发现黄埔融媒号提到1924年11月第53期《中国青年》杂志的目录上赫然列着《皖北寿县的农民生活》一文。这一刻,跨越百年时空,我仿佛看到了一束光从历史深处照来,将我的家乡与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紧密相连。这本由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主编的杂志,是当时进步青年争相阅读的刊物,更是黄埔军校师生的精神食粮。

在那一期的目录中,《评王光新著〈少年中国运动〉》《农民运动的经验》《汉口的金融与帝国主义》等文章旁,《皖北寿县的农民生活》​ 这个标题格外引人注目。它让我不禁想象:百年前的革命青年是如何看待我们这片土地的?他们又记录了怎样的寿县农民生活图景?遗憾的是原文内容已难以查找,但结合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推断这篇文章很可能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寿县农民的生存状况。1924年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前夜,农民问题成为进步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中国青年》作为革命舆论阵地,专门报道寿县农民生活,说明当时皖北地区农民处境具有相当代表性。这与寿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作为皖北重镇,寿县地处淮河流域,历史上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水患频发之地。在军阀混战、地主剥削的旧社会,寿县农民承受着多重压迫。

可以想见,这篇文章很可能记录了当时农民的真实生存状态——地租高利贷的盘剥、自然灾害的侵袭、传统生产方式的落后。更值得思考的是,《中国青年》刊发此文的目的绝非单纯记录,而是带有明确的革命启蒙意识。该杂志创刊之初就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对寿县农民生活的报道,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它让当时的进步青年了解到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也为后来的农民运动提供了现实依据。站在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发现这段历史,让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寿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中国革命启蒙时期就已被进步思想所关注。这种历史联系让作为寿县人的我感到自豪,也让我们看到这片土地与中国革命历程的深厚渊源。

如今,寿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让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百年前《中国青年》所关注的农民问题,在今天已有了全新的答案。历史的回响从未远离。1924年《中国青年》对寿县的关注,不仅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它提醒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轨迹,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今天的寿县人,我们既是这段历史的继承者,也是新时代故事的书写者。

这也促使我进一步思考:这束从百年前照来的光,究竟为我们今天的寿县带来了怎样的启示?那段被记录的历史,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共鸣?

历史的细节,往往能勾勒出最真实的社会剖面。​ 虽然我们无法逐字阅读《皖北寿县的农民生活》全文,但我们可以从同期《中国青年》其他文章的基调中寻找线索。例如,该杂志曾犀利指出:“中国的农民,实在是全世界最受痛苦的农民。” 可以推断,寿县作为当时典型的中国农村缩影,其农民必然面临着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军阀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淮河水患带来的深重灾难。那篇文章很可能是一份详实的“社会调查”,用数据和事实揭露了不公,也埋下了变革的火种。
这份关注,标志着寿县并非历史舞台的旁观者,而是早期中国革命思潮涌动的一部分。​ 《中国青年》的读者是遍布全国的进步青年和黄埔军校的未来将星。当他们的目光随着刊物投向寿县时,这片土地上的苦难与坚韧就已经进入了中国革命启蒙的视野。这不再是地方志上孤立的记载,而是融入了国家求解放、民族求新生的宏大叙事。这让我们寿县人意识到,我们的根脉,早已深深植入了中国现代史的土壤之中。
先辈们“到民间去”的呼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百年前,知识青年走向田间地头,是为了唤醒民众、寻求真理。百年后,这种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和“扎根基层”。今天的寿县,迎来了无数带着知识、技术和热情的青年干部、科技特派员、创业人才。他们继承着先辈的精神,但拥有了更强大的国家力量和更先进的理念工具。他们正在寿县的大地上,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这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从“被记录”到“主动书写”,这是百年间最深刻的变迁。​ 1924年,寿县农民的生活是被同情的对象、被研究的样本。而今天,寿县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家乡巨变的创造者和主角。我们建起了坚固的水利工程以驯服淮河,发展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守护并活化着古老的楚文化都城。我们不再仅仅是历史文献中的一个名字,而是活跃在新时代征程上的有力行动者。
 
因此,百年前《中国青年》上的那篇短文,对我们而言,其意义远超一份历史记录。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来路;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的苦难辉煌与今天的自信自强;它更是一种鞭策,提醒我们作为这片英雄土地的后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责任。
历史的回响,已然汇聚成新时代的强音。当下一个百年到来之时,我们今日为寿县奋斗的故事,也必将成为后人笔下值得书写的光荣一页。而这,正是我们对那段历史最有力的续写。